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師之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飯前服
凡對胃黏膜無刺激的藥物,原則上均應飯前服。此時胃內空虛,患者服下的藥物便于充分吸收,從而能提高療效。
能提高食欲或促進消化吸收的藥物,如胃蛋白酶、胰酶、多酶片、乳酶生、干酵母等,以及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制酸劑胃舒平、氫氧化鋁凝膠液、甲氰咪呱、普魯本辛和生胃酮等;降糖藥、調脂藥和抗生素等,均應飯前服。
飯后服
對胃黏模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水楊酸鈉制劑、保泰松、消炎痛、紅霉素、強力霉素、白霉素、甲礬霉素和水合氯醛等,患者均應飯后服。若飯前服,患者會發(fā)生惡心、嘔吐、胃部不適和胃痛等胃腸道反應,有的還可發(fā)生胃出血。另外,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等)也宜飯后服,有利于吸收。
睡前服
催眠藥如舒樂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安定等,患者應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驅蟲藥也應在睡前30分鐘服。另外,用于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藥物,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賽克、法莫替丁和羅沙替丁等,除白天服藥外,還應睡前服1次,以便整夜控制胃酸分泌。便秘患者服麻仁潤腸丸,應在前一天晚睡前服。
早晨服
腎上腺皮質激素應分劑量服用,一日劑量的2/3在早晨9點以前服用,其余1/3下午服用。有些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等,它們的致瀉作用一般發(fā)生在服藥后4~6小時內,應在早晨空腹服,并大量飲水。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中藥湯劑。這類藥一般分早晚兩次服,服藥的最佳時間為飯后1~2小時。大多數(shù)湯劑宜溫服,治療感冒解表的中藥要熱服,以促進發(fā)汗退燒;清熱藥宜冷服;滋補藥宜空腹服,或臨睡前服,以利吸收;潤腸藥或瀉藥以空腹服為好,便于腸內積滯物排出;驅蟲藥也宜空腹服,以增強殺蟲效果;助消化藥在稍進食后服用好;調經藥應在經前服用;安神藥物宜臨睡前服用;急性病用藥不限時間,應盡早服用。服中藥湯藥后,還應禁食油膩和辛辣食物,也不能喝酒。
――方法篇――
整體服
凡制成膠囊或糖衣的藥物,多屬味苦難服者,患者最好整片整粒服用。需要在腸內溶解的藥物,如胰酶片、多酶片等,為防止被胃液破壞,需整片整粒服。
咬碎服
對胃黏膜有較強刺激的藥物,患者不僅要在飯后服,而且應該咬碎服,這樣藥物便于溶解、吸收。如整片服,藥物可能黏附在胃壁上,易損傷胃黏膜。
含化
有些藥物舌下含化療效好,主要是舌下含化起效迅速,可以避免藥物通過肝臟時被“揩油”,以及在胃內降解導致藥物濃度降低。舌下含化可使藥物直接通過舌下毛細血管吸收入血,迅速作用于病變局部。需舌下含化的藥物有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和異丙腎上腺素。
編者注:心絞痛急性發(fā)作時,患者常需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此時最好是嚼碎后含化,這樣可以使藥物更快起效而救命。
――特殊要求――
有時別躺著
有些藥需要采取站姿或坐姿服。這種姿勢服藥,藥物易進入患者胃內。如臥床服藥,藥物易在食管黏膜上黏附滯留,可引起食管黏膜損傷,也會影響藥物及時發(fā)揮療效。
急性心絞痛服速效硝酸甘油片時,一定要坐位、半坐位,最好是靠在沙發(fā)、床頭或坐在藤椅上(但不能站著)。硝酸甘油之所以能夠迅速發(fā)揮藥效,與舌下含化很快擴張血管密切相關,也正因如此,如果服用硝酸甘油時是站立位,極易發(fā)生性低血壓,有些患者會昏迷或暈倒。
有時激素別驟停
激素類藥物,如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長期應用后如病情好轉準備停用,則應逐漸減量,而不宜驟然停藥,以免疾病復發(fā)或出現(xiàn)腎上腺皮質機能不足癥狀,進而使病情再次加重。
不能用茶水送服
茶水中含大量鞣酸,可與某些藥物中的生物堿發(fā)生反應,生成不溶性沉淀,影響藥物吸收和發(fā)揮作用。
有些藥要定時定量用
這是為了保持患者血液中的藥物濃度,使藥物在24小時內持續(xù)發(fā)揮作用,從而取得最佳療效。如磺胺藥物和某些抗生素等,一般每日要分3~4次服(平均間隔8或6小時),即8或6小時服1次。
酒后不宜服
酒精會與一些藥物發(fā)生作用,引起不良反應,并影響療效,如鎮(zhèn)靜劑、降糖藥、洋地黃類藥、硝酸甘油、利福平、阿司匹林、抗抑郁藥、抗過敏藥、抗凝血藥、抗癲癇藥、痢特靈(呋喃唑酮)、抗生素類、降壓藥和利尿藥等,不能酒后服。
有些藥物服后要多飲水
膠囊藥物進入患者胃內易黏附于胃壁上,只軟化而不易溶解,有可能使膠囊靠胃壁端的一側破裂,藥物溢出集中于胃的某一局部,不能均勻散開,這不僅降低療效,還會刺激損傷胃壁。所以,患者服此類藥物時要多飲水,以便于溶解膠囊充分發(fā)揮藥效和避免不良反應。
另外,磺胺類藥物對腎易造成損傷,故服時亦應多飲水,并加服碳酸氫鈉便于藥物排出,以減少對腎的損害。
避免多藥物同服
藥物的不良反應與合用藥物種類的多少成正比。老年人常同時患有多種疾病,需服數(shù)種藥物,遇此種情況,一定要合理安排,嚴格遵照醫(yī)囑服藥,或將不同藥物錯開時間服用,以免發(fā)生不良反應。
一世是指一個時代,“一生一世”是指從生到死的一輩子,常常用作男女之間的海誓山盟?!耙簧痹~義很明白,就是一輩子,但是“一世”在古代卻和“一生”的時間長短大為不同。
《說文解字》:“世,三十年為一世?!薄墩撜Z·子路》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唬骸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釉唬骸堄杏梦艺撸谠露芽梢?,三年有成?!釉唬骸迫藶榘畎倌?,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必世而后仁”的“世”即三十年。
(來源:文章屋網 )
花甲之年是60歲,古稀之年是70歲?;祝号f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ǎ盒稳莞芍栧e綜參差。指六十歲。?。荷?。指人到70歲的時候。出處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壮鎏帲河嬘泄Α短圃娂o事》第六十六卷:(趙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
古時期代表年齡的稱呼有多種,垂髫是指3~4歲的兒童,總角表示8~14歲的孩童,九十歲則是指鮐背,將鮐背背面的斑紋如同老人折皺的皮膚,到了暮年是,老年斑如同凍梨之皮,因此也有凍梨之稱。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是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都出自于《論語 為政篇》的記載,而立之年代表30歲,不惑之年表示40歲,而知命之年代表50歲。
(來源:文章屋網 )
不惑之年指的是40歲,形容人到中年(四十歲)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不惑之年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后來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而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指6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歲。
(來源:文章屋網 )
耄耋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年紀十分大的時候,出自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p>
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qū)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在云南羅平富樂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說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呼。
9月14日,英特爾在其官方網站上發(fā)表聲明,宣布對其業(yè)務進行重組,將其所有主要產品部門整合,組成一個新英特爾架構集團(IAG)。同時,執(zhí)掌企業(yè)集團的副總裁派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也離開了英特爾,基辛格曾經擔任過英特爾的CTO,在英特爾工作超過30年。
英特爾這次新構建的IAG雖然和那個著名的AIG沒有什么可比性,只是字母位置略有不同,但是與后者相比,前者絕對充滿了活力和希望。IAG下屬六大部門,包含了英特爾從桌面處理器、嵌入式產品到服務器、數(shù)字家庭的全部芯片業(yè)務。如果說基辛格的離職會給英特爾帶來某些遺憾的話,那么IAG的成立完全有可能對英特爾未來的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自從英特爾提出“一年提升制程,一年提升處理器架構”(Tick-Tock)的戰(zhàn)略,英特爾正在拉大與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而IAG的成立,顯然可以幫助英特爾進一步明確自身各個部門的功能,強化其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生產和研發(fā)能力。
如果說英特爾這次重組只是Tick-Tock戰(zhàn)略在英特爾自身內部的一次延伸,那么,英特爾今年上半年推出的至強5500處理器可以說就是Tick-Tock戰(zhàn)略下的一個成功“戰(zhàn)役”。
記者從9月15日舉辦的“英特爾智能商用計算體驗峰會”上獲悉,自從伊始,至強5500就迅速成為了商業(yè)計算領域的熱點。包括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計算中心、北京完美時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許多專注于高性能計算和大規(guī)模數(shù)據中心應用的行業(yè)客戶,已經開始大量采用基于至強5500的服務器來升級自己的IT基礎設施。另外,通過對南京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用戶的采訪,記者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至強5500在高計算性能、低電能消耗、可管理功能和更高投資回報率方面的表現(xiàn)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
關鍵詞:地理標志;價值;多元
地理標志是一種商品的標志。其所標示的某種商品,來源于某個特定地區(qū),這種商品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征,主要由這個特定地區(qū)的自然因素和(或)人文因素決定。地理標志類屬于知識產權,不過是一種新型的知識產權,它標示著產品的質量和聲譽。在我國現(xiàn)階段,地理標志承載著“三農”的權益,它構成了區(qū)域經濟的重要板塊,是代表區(qū)域文化乃至區(qū)域形象的符號。地理標志的價值是多元的,既包括經濟價值,又包括文化價值,還包括政治價值。
一、地理標志的經濟價值
地理標志的經濟價值是指地理標志所標示的產品的產地、質量、聲譽等信息和經濟指標,在市場競爭中居于有利地位,形成了比較優(yōu)勢產品,從而為產地的生產者帶來經濟方面的利益。地理標志具有溢價特征。所謂溢價就是高出的標準價格,或曰升值、升水。從量上看,一個產品的溢價額就是高出正常競爭條件下所形成的市場價格的那一部分的價格。地理標志產品為什么會溢價?這是由其生產壟斷性決定的。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對自然環(huán)境的要求具有唯一性,再加上制作工藝的地方性和傳統(tǒng)性特色,使得此地理標志產品只能在此地生產而無法在彼地復制。這就是壟斷性生產。壟斷生產必然帶來壟斷價格,地理標志產品即表現(xiàn)為溢價。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壟斷性具有一定范圍的集體性質,因為地理標志的權利主體不是某個生產者,而是產品產地所有具備使用資源的生產者,他們具有共同的注冊和使用的權利。強調這一點,意義十分重大。權利享有的集體性,不僅能使地理標志從最廣泛的角度實現(xiàn)其帶動產品產業(yè)化發(fā)展,而且還能為地理標志產品提供統(tǒng)一標準的質量保證。在我國,地理標志產品90%以上都是農產品,生產農產品的大多數(shù)農戶都處于分散的狀態(tài),各自處于封閉壟斷之中。不會也不可能按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生產和種植,其產品質量必然是參差不齊的。地理標志產品溢價屬于品牌溢價,品牌的經營必須以良好的質量為基礎,質量提高了,品牌就叫響了。品牌的經營作為信譽載體,其所散發(fā)出來的信息就會有更多樂于接受的受眾。
正因為地理標志具有溢價性,能使產品形成巨大的附加值,從而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地理標志課題組中郡聯(lián)合地理標志研究中心提供的《第二次全國地理標志調研報告》指出,截止2011年1月15日,全國地理標志數(shù)量為1949件,全部產值為8300億元,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小視的巨大產業(yè),有力的推動了相關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在國民經濟的板塊中占有重要位置。青海省生產的藏毯被譽為世界三大名毯之一,2008年獲得地理標志后,全省每年經濟效益增速超過10%。據統(tǒng)計,2008年青海省出口藏毯達4645萬美元,占全國手工地毯出口總額的30%,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地理標志不僅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而且還提升了當?shù)氐闹龋恿说谌a業(yè)的發(fā)展。如福建武夷茶獲得地理標志后,每公斤大紅袍、名樅單價在原來基礎上提升600多元,僅此一項,企業(yè)和茶農年均多收入1500萬元。福建全省對地理標志實行法律保護,每年直接增加收入達10億元,間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yè)增收10億元以上。
二、地理標志的文化價值
地理標志的文化價值是指地理標志對與其相關的地方(區(qū)域、民族乃至國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起到的傳承、保護和弘揚的特殊作用。人類為了生存,必須學會適應自然,利用自然,不斷獲取滿足生產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這便是文化的構成。地理標志承載的傳統(tǒng)文化,是特定地理區(qū)域內的勞動者在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一代又一代人通過對其豐富的生產生活實踐加以抽象,從而形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和加工制作工藝。這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凝聚到產品之中,使得地理標志不僅有了物質財富的屬性,而且還有了精神財富(文化傳統(tǒng))的屬性。一個地理標志的消失,通常意味著與他同時存在的一些文化現(xiàn)象也會隨之失落。時至今日,地理標志已被全世界看成了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一部分。1992年6月簽署的國際《生物多樣化公約》明確指出,傳統(tǒng)知識包括體現(xiàn)地方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知識、創(chuàng)新和實踐,包括本土技術和傳統(tǒng)技術。
地理標志產品的存在是以消費為支撐的。地理標志的文化內涵,既包括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文化,也包括地理標志產品的消費文化。以茶葉為例,茶葉按顏色區(qū)分,有綠、紅、黑、白、黃、青之分。每種茶的制作工藝均不相同,而體現(xiàn)的茶葉營養(yǎng),功效等也就各異。就說綠茶,綠茶具有形美、香高、味醇、耐沖泡等特點,含有機化合物450多種,無機礦物質15種,這些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腐、抗癌、殺菌、消炎、防衰老均有特殊效果。綠茶的這些特點和功效是要以正確的生產加工工藝為保證前提的。綠茶的制作工藝包括手摘、炒青、揉捻、干燥等過程,道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講究。由于手摘的時間不同,綠茶可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在谷雨至立夏期間,茶樹抽一芽四葉或一芽五葉手摘為主;夏茶在夏至至小暑,一芽三葉或以一芽時為宜;秋茶在秋分至寒露,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為宜。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使得綠茶又有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之別。應該說,茶葉的生產和加工流程,可以構成一部宏富巨著。而茶葉的飲用,其茶道功夫的每個細節(jié)同樣滲透著濃厚的文化色彩。唐代詩人蘆仝寫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民間俗稱“七碗茶歌”),通俗的揭示了茶飲文化的深邃內涵。有茶仙之稱的晚唐文人陸羽,著有《茶經》,在后世的傳統(tǒng)茶文化中,其高尚的人格風范更是獨樹一幟。當然,不是每種地理標志產品的消費文化都象茶飲的底蘊一樣深厚,但人們在消費地理標志產品本身的同時,可以程度不同的分享著裹帶在產品表里的文化元素。比如產品的包裝裝潢藝術、構成成分、物理功效、使用方法、加工工藝、產地趣聞軼事、背景故事、歷史典籍等等。
地理標志與傳統(tǒng)文化內在的契合,決定了地理標志在傳承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特殊作用。這種作用還是地理標志人文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學界認為,在現(xiàn)有的知識產權中,最適合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當是地理標志。外國的學者還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全球文化同質化的大趨勢下,唯有地理標志才可以抵制文化趨同而使世界文化呈現(xiàn)多元特色。地理標志是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神。
英國政府公共外交顧問西蒙·安霍爾特Simon Anholt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某個地區(qū)(國家)把經濟增長看做單純的經濟問題的話,那么這個地區(qū)(國家)就存在發(fā)展二維品牌的危險。因為它只會讓投資者、貨幣投機者和逃避納稅的人感興趣。如果將文化、傳統(tǒng)遺產、體育運動等作為品牌的第三維,那么這個地區(qū)(國家)就可以在世界上獲得尊嚴和尊重,在國內也顯示了生活的質量。這些觀點得到廣泛認同,如果我們以此來解讀地理標志,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地理標志不應當是純粹的經濟問題,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地理標志是一種品牌,但它不是二維品牌,而是三維品牌。
三、地理標志的政治價值
地理標志的政治價值是指,地理標志對于社會主體政治生活的某種需要能夠提供相適應的滿足,在圍繞政權的鞏固和發(fā)展,事關全局的實踐活動中,提供正能量,發(fā)揮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將地理標志作為國家政策的一種工具,用以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社會穩(wěn)定,是由來已久的事情了。例如法國的波爾多地區(qū)土地貧瘠,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當?shù)厝肆晳T種植葡萄,以釀制葡萄酒為生,國家曾給與了許多特權加以保護。但在17世紀后期和18世紀,法國政府為確保充足的糧食供應,取消了波爾多地區(qū)的特權,讓他們改種小麥。結果事與愿違,讓波爾多地區(qū)的經濟受到了重創(chuàng),社會動蕩不安。后來政府又不得不恢復原來的特權保護。法國是地理標志做的最早,也是做得最好的國家,受法國的影響,整個歐盟地區(qū)都特別重視地理標志的政治效用。促進有特定特征的產品的生產,通過提高農民收入以保留這些地區(qū)的農村常住人口,將造福于農村,尤其是不發(fā)達或偏遠地區(qū)的經濟。我國是個發(fā)展中的農業(yè)大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豐富的地理標志資源。地理標志對于我國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政治意義。
首先,地理標志工作是幫助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三農”問題,解決“三農”問題不僅是經濟任務,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務。作為“三農”權益載體的地理標志,在解決“三農”問題中可以發(fā)揮出重要作用。人們在實踐中已經總結出了這樣的體會:地理標志是一個助推器,一顆搖錢樹,一張通行證。能助推農業(yè)興盛,幫農民致富,讓土特產品暢銷全世界。目前,我國地理標志工作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隨著地理標志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農業(yè)經濟也將逐漸興盛起來,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矛盾也將不那么尖銳,“三農”的矛盾也會逐步的緩解甚至減少。
第二,做好地理標志工作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實際舉措??茖W發(fā)展也就是可持續(xù)發(fā)展。世界環(huán)境與發(fā)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對可持續(xù)發(fā)展做了這樣的描述: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fā)展。從這個定義中,我們看到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涵蓋的豐富內容: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平衡代際之間需求,等等。地理標志作為產品的標識,其承載了被標識產品的質量及其它特征,必須由產品原產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環(huán)境所決定的要求,決定它應當是歷史的產物。而這一種歷史產物卻又能受到現(xiàn)代消費者的歡迎。因此地理標志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地理標志產品產地在技術革命時代里推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寶貴資源。如福建省福鼎市對具有300多年栽培歷史的“福鼎檳榔芋”申報了地理標志保護。他們重視檳榔芋的提純復種工作,在保護傳統(tǒng)特點價值的同時,也注意對檳榔芋原品種、資源的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與環(huán)境和諧友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三,做好地理標志工作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地理標志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地理標志強勁的市場競爭能力將進一步顯示出來。為了規(guī)范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國家必然要建立和完善市場管理法規(guī)。地理標志作為名牌產品的一種標志,應當由相應的法規(guī)予以保護。隨著地理標志產品的市場份額的擴大,國家必然將頒布專門的地理標志保護法律,把保護地理標志權同自我監(jiān)督產品質量結合起來,改善生產經營者管理,提高生產經營者效率。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地理標志呼喚法律保護,勢必對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四,做好地理標志工作,能增強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話語權。商品知名度是地理標志產品的外在價值,它是一種無形資產。而該產品生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則是其內在的核心價值。人文因素屬于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地理標志是當然的知識產權。我國在世界范圍內有著一般國家無法相比的傳統(tǒng)文化優(yōu)勢。盡管我國在專業(yè)技術、商標、版權等方面還比較疲軟,無法與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抗衡,但可以揚我所長,做好地理標志工作,加大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與科技強國、經濟大國對話的籌碼,加大國際市場份額,維護國家尊嚴。
地理標志的多元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多元需求。滿足人的需求是地理標志存在的首要意義,是地理標志價值的核心內容。地理標志的價值體現(xiàn),不僅可以滿足人的某種需求,同時作為一種絕對超越的指向,還潛載著人類對地理標志的要求與愿望。喚起人們對地理標志的要求與愿望,正是本文討論地理標志多元價值的全部意義。
參考文獻:
[1] 冉紅.地理標志產品溢價特征及對策[J].商業(yè)時代,2010(16):137- 138.
[2] 王彧.我國地理標志產品產值超8300億元 [N].中國經濟時報,2011.01.17.
[3] 楊蕾. 10年磨一劍,劍出鋒芒現(xiàn)——我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10年發(fā)展之路掃描[N]. 中國質量報,2009.10.26.
作者簡介:
壓實是道路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路面材料需要達到最佳的密實度,才能保證充分的支撐力、穩(wěn)定度與強度;高質量、均勻的壓實是良好、持久的路用性能的保障。均勻性,是壓實之關鍵。
智能壓實(Intelligent Compaction,簡稱IC)指的是使用配備現(xiàn)場測量系統(tǒng)與反饋控制功能的振動壓路機,對土壤、骨料基層或者瀝青路面材料等進行的壓實?;贕PS的繪圖系統(tǒng)以及自動記錄結果的軟件應該是智能壓實設備的組成部分;通過集成測量、文檔記錄、控制系統(tǒng)等,IC壓路機可以實現(xiàn)壓實過程的實時監(jiān)測與糾正。此外,IC壓路機還使用帶有彩色標記的圖表持續(xù)記錄碾壓遍數(shù)、材料剛度測量值、壓路機的準確位置等信息。圖1中的寶馬格VarioControl系統(tǒng),即為典型的IC壓路機組成。
IC壓路機使用了振動壓路機的結構。具備自動反饋系統(tǒng)(Automatic Feedback Control,簡稱AFC)的IC壓路機,通過裝配的部件將信息輸入文檔記錄系統(tǒng)和反饋控制系統(tǒng),由后者實時處理這些數(shù)據,再通過顯示屏展示給壓路機操作手。典型的IC反饋系統(tǒng)如圖2所示。
壓路機的準確位置、通過某個特定位置的速度與遍數(shù)等均可借助GPS繪出。使用IC技術進行施工的流程如圖3所示,IC數(shù)據處理與分析流程,如圖4所示。壓實度計或加速度計裝在振動輪里面或者上方,用于監(jiān)測所施加的壓實作用力、頻率及被碾壓材料的響應,通過該儀器的讀數(shù)可以確定碾壓的效果。計算被碾壓材料的響應的方法通常為廠家獨有,故而產生了各種類型的智能壓實測量值(Intelligent Compaction Measurement Values,簡稱ICMV)。
在IC壓路機中,附加的溫度儀器被用來監(jiān)測瀝青路面材料的表面溫度。這十分重要,因為在某些溫度范圍內進行碾壓可能會產生不利的效果。圖5為使用紅外傳感器測量瀝青表面溫度的例子。
用于壓實瀝青路面材料的IC壓路機采用雙鋼輪配置,如表1所示。對兩個振動輪的監(jiān)測與自動反饋控制增加了智能壓實的難度。此外,進行瀝青路面材料壓實的時機與面層溫度也至關重要。因此,將IC技術用于瀝青路面材料碾壓時,需要額外的儀器與考慮。
ICMV:孰優(yōu)孰劣?
連續(xù)壓實控制(Continuous Compaction Control,簡稱CCC)是指在壓實過程中利用連續(xù)壓實儀檢測振動輪的動態(tài)響應信號,根據被壓材料與振動壓路機的相互作用,經過處理后得到能反映土體壓實狀況的控制指標。由于振動輪響應信號的處理方式不同,故而形成了幾種連續(xù)壓實控制技術。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研制出基于不同工作原理的壓實檢測儀器,包括落錘頻譜式路基壓實度快速測定儀、瑞雷波法壓實儀、核子密實度計、電渦流壓實度計等,其中以安裝在振動壓路機上的連續(xù)壓實度儀應用最廣。
1974年,瑞典的Heinz Thurner博士將振動輪諧波與土壤壓實特性聯(lián)系在一起,第一次對“ICMV”這個概念進行了研究。他使用一臺安裝了加速度計的戴納派克光輪振動壓路機,在粒狀土上進行了現(xiàn)場試驗。結果表明,一次諧波振幅激振頻率下的振幅比、壓實效果與土石料剛度密切相關。1975年,Heinz Thurner博士與?ke Sandstr?m合作成立了Geodynamik公司,繼續(xù)對ICMV進行研究。
1976年,Geodynamik與戴納派克共同開發(fā)了壓實度儀Compactometer,其工作原理是使用安裝在振動壓路機上的加速度傳感器檢取系統(tǒng)在振動激勵下的響應信號,通過濾波器和信號的傅立葉變換得出振動信號的基波和二次諧波分量,然后用二次諧波與基波的比值來反映壓實程度。這就是CMV(Compaction Meter Value,壓實度值)測量方法。1980年,Thurner、Sandstr?m、Forssblad、Hansbo、Pramborg、Machet等人在巴黎的第一次國際壓實會議上析出了5篇關于CMV測量技術的文章。
1983年,Geodynamik公司將示波器的值(OMV)用于振蕩壓路機。OMV為取自振動輪橫向加速度幅值的無量綱值。悍馬公司曾經將OMV測量技術用在他們的光輪振蕩壓路機上,然而,描述OMV與土壤特性兩者關系的英文文獻幾乎無跡可尋。
同年,寶馬格開發(fā)了一個土壤壓實檢測系統(tǒng)――Terrameter BTM 01。借助加速度計的數(shù)據,檢測系統(tǒng)中的Omega值既反映了作用于材料的能量大小,也間接反映了材料的壓實狀況。1985年,Hoover在實地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粒狀土的Omega值之后,了一份鼓舞人心的研究報告。2000年,寶馬格公司在第三代壓路機中引入了兩個新技術,即Terrameter BTM-E和VarioControl。BTM-E第一次為壓實狀態(tài)提供了一個物理值,即土壤動態(tài)剛度模量EVIB(單位MN?m-2)。與Omega值不同,EVIB與振動壓路機的參數(shù)無關,因而振動參數(shù)的改變對測量結果無任何影響。VarioControl系統(tǒng)能夠產生可變換方向的振動,使振動方向根據物料的密實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無級調節(jié),由于振動方向決定傳遞給土壤的壓實能量的大小,因此該系統(tǒng)可以使壓實能量與土壤狀態(tài)相匹配。
1990年代末期,安邁公司提出使用壓路機集成的剛度測量值ks作為評價指標。ks使用測定的振動輪位移、估算的作用力和一個反映壓路機與土壤的交互作用的彈簧-緩沖器模型,提供準靜態(tài)剛度的量度。
戴納派克、天寶(Trimble)、卡特彼勒等廠商將CMV測量技術作為ICMV系統(tǒng)的一部分,借助GPS系統(tǒng),通過車載裝置把CMV數(shù)據實時地顯示出來。天寶還為光輪振動壓路機提供了一個經過改造的連續(xù)壓實控制系統(tǒng)。2004年,酒井公司提出了一個類似于CMV的無量綱參數(shù)――CCV(Compaction Control Value,壓實控制值)。與CMV的不同之處是,CCV同時考慮了基頻和次諧波頻率。
MDP(Machine Drive Power,機器驅動力)是卡特彼勒的一項創(chuàng)新型土壤壓實測量技術,該技術有助于操作者確認所碾壓土壤的承載強度是否符合要求,進而得知是否可移至下一個作業(yè)區(qū)域。傳統(tǒng)系統(tǒng)在地面被壓實時測量其振動反應,而MDP測量的是抵消碾壓阻力所需的能量。隨著地面被進一步壓實,其碾壓阻力會降低,據此計算土壤剛度或承載強度。 2003年,為了評估MDP系統(tǒng)在粒狀土、粘性土上的應用,愛荷華運輸部、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和卡特彼勒聯(lián)合發(fā)起了一個共同研究項目。根據Tehrani、Meehan、White、Thompson等人的論文及報告,是年,美國開始對MDP測量技術進行現(xiàn)場測試研究;2008年,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土方壓實工程全面使用了這項技術。
寶馬格、安邁和戴納派克提供的AFC/IC系統(tǒng),在振動輪跳動被確定或者達到預設的測量閾值時可以自動調節(jié)振幅和頻率。Adam、Kopf等人在著述中稱,將AFC用于土壤壓實具有以下優(yōu)勢:使得更快地完成碾壓作業(yè)(通過減少碾壓遍數(shù)等)的可能性更大,以及提高土壤特性的均勻性。根據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的聯(lián)合資金交通項目――“加快實施智能壓實技術在路基土壤、骨料基層、瀝青面層中的應用(Accelerate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Compaction Technology for Embankment Subgrade Soils, Aggregate Base, and Asphalt Pavement Materials)”最終報告的文獻綜述部分,現(xiàn)有技術文獻沒有很好地對上述優(yōu)勢進行量化。
目前,至少有6個制造廠商(安邁、寶馬格、凱斯、卡特彼勒、戴納派克和酒井,其中凱斯使用了安邁的技術)在壓路機上使用了ICMV技術。每個廠商都使用了獨有的軟件進行專有數(shù)據過濾、記錄和顯示,這些不同的ICMV系統(tǒng)的特點如表2所示。不同廠商的壓路機配置及顯示軟件如圖6~10所示。
研究:進展與發(fā)現(xiàn)
壓實是道路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路面材料需要達到最佳的密實度,才能保證充分的支撐力、穩(wěn)定度與強度;高質量、均勻的壓實是良好、持久的路用性能的保障。均勻性,是壓實之關鍵。一般而言,壓實質量控制(QC)、質量保證(QA)均需要做現(xiàn)場抽查(核子密度儀或無核密度儀)或者芯樣測試。
然而,這些傳統(tǒng)的密實度控制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現(xiàn)場抽查是在某些隨機位置進行的有限測試,其結果無法代表整個路面區(qū)域。
(2)一些薄弱、不合格的壓實區(qū)域在現(xiàn)場抽查中沒有被發(fā)現(xiàn)。
(3)路面上部的密實度檢測結果在表明整個路面結構能力時的作用有限。
結果是,路面可能沒有被均勻壓實,從而導致早期損壞和糟糕的長期使用特性。智能壓實技術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研發(fā)的。
1974年,Heinz Thurner博士研究了通過在碾壓機械上安置加速度傳感器來檢測土石料的壓實狀態(tài),拉開了IC技術研究的序幕;1976年,瑞典的 Geodynamik與戴納派克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了壓實計,提出用CMV值(即壓實計值)控制土石料的壓實狀態(tài);20世紀80年代初,寶馬格推出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創(chuàng)新成果――可以在工作期間檢測土壤壓實程度的測量系統(tǒng)Terrameter BTM 01,讓公司成為全球壓實控制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領導者;安邁公司基于上述成果,將土石料的剛度參數(shù)作為評價指標,其在碾壓過程中對土石料剛度的連續(xù)測定被視為土石壓實質量控制的重大突破。
直到1990年代,智能壓實技術在美國才有了第一例應用,遠遠落后于歐洲和日本。2007年,為了證明IC技術是行之有效的,也為了給各州智能壓實施工規(guī)范的進展提供支援,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發(fā)起了一個聯(lián)合資金交通項目(TPF)――“加快實施智能壓實技術在路基土壤、骨料基層、瀝青面層中的應用(Accelerate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Compaction Technology for Embankment Subgrade Soils, Aggregate Base, and Asphalt Pavement Materials)”。2008~2010年,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在佐治亞、印第安納、堪薩斯、馬里蘭、明尼蘇達、密西西比、紐約、北達科他、賓夕法尼亞、德克薩斯、弗吉尼亞、威斯康辛等12個州開展了16個演示工程和開放日活動,并且對各州工作人員、當?shù)氐耐练?攤鋪施工承包商進行培訓。安邁、凱斯、寶馬格、卡特彼勒、戴納派克、酒井、沃爾沃、拓普康(TopCon)、天寶等設備制造商和組件供應商為這個長達3年的項目提供了智能壓實設備與技術支持。
該項目的目標包括:向美國各州交通運輸部門人員及道路施工承包商展示如何將智能壓實技術應用于路基、底基層及熱拌瀝青混合料(HMA)壓實;為各州交通運輸部門建立智能壓實技術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促進智能壓實質量控制(QC)規(guī)范的發(fā)展;明確智能壓實技術需要改進之處及其優(yōu)先次序,確定智能壓實設備及數(shù)據分析的進一步研究方向。
以下為該項目的主要發(fā)現(xiàn)。
(1)IC技術對現(xiàn)有支承層的繪圖可以有效地確定薄弱位置,便于在壓實上層之前采取糾正措施。
(2)借助IC技術追蹤碾壓遍數(shù)與HMA表面溫度,為在最佳溫度范圍內保持全面碾壓的一致性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3)IC技術在保證夜間攤鋪施工等能見度低的條件下的均勻壓實方面尤其有利。
(4)IC技術對路面施工各階段的責任均有深遠的影響,最終幫助建造更好、質量更一致的公路。
(5)使用IC壓路機繪制現(xiàn)有支撐材料的圖像,可以在隨后的HMA攤鋪之前確定薄弱位置。IC現(xiàn)場演示工程也表明,薄弱位置難以達到理想的壓實度,甚至可能會在施工車輛的作用下出現(xiàn)早期破壞。
(6)IC壓路機(被設置為低振幅、低頻率)的繪圖已經成功地在碎石底基層、穩(wěn)定土底基層以及銑刨之后的瀝青路面上演示。
(7)由于有限的抽查和所測量特性的差異(比如物理特性和材料配比),ICMV與HMA芯樣密度的相關關系并不一致。
(8)與ICMV和HMA芯樣密度的相關關系相比,ICMV和基于FWD(落錘式彎沉儀)/LWD(輕型落錘儀)的彎沉值或模量之間呈現(xiàn)出更明顯的線性關系。
(9)ICMV與核子密度儀(NG)或無核密度儀(NNG)測量值之間具有相對較低的相關關系,可能是因為:ICMV反映的是整個路面結構及下部支撐的剛度,而NG/NNG僅僅測量HMA層最上面的6 inch;在測量過程中,ICMV尚未考慮溫度效應,NG/NNG測量則與HMA溫度無關。
(10)使用多線性回歸改進了ICMV與現(xiàn)場抽查的相關關系分析。這些分析表明,ICMV受到機器設置(如振幅、振動頻率等)、下層結構狀況、HMA溫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11)智能壓實數(shù)據可以用來為某個特定項目的特定材料創(chuàng)建壓實曲線,該曲線用于確定最佳碾壓遍數(shù),從而避免過壓與欠壓。
(12)智能壓實數(shù)據可用于建立半變異函數(shù),作為壓實均勻性之度量。一般而言,后續(xù)碾壓的均勻性有所增加。
應用:瑕不掩瑜
2014年,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公布了一份應用筆記,里面記錄了智能壓實技術在阿拉斯加州錫特卡機場加鋪工程中的應用。
該工程采取的施工方案為先銑刨0.5 inch原有路面,再加鋪2.5 inch新面層。施工承包商Knik建設有限公司使用兩臺IC壓路機(悍馬HD+ 140 VO),并根據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的IC規(guī)范施工,見圖11。施工時間為每晚7點至次日早晨7點。兩名壓路機操作手均表示,夜間作業(yè)時,難以辨清碾壓標線,要不是可以通過車載顯示器實時掌握壓路機的位置和碾壓遍數(shù),根本無法保證對瀝青面層的完全覆蓋。
每次換班的時候,會對IC數(shù)據進行采集。數(shù)據采集包括對IC系統(tǒng)的數(shù)據存儲進行設置,以及使用U盤等將原始IC數(shù)據從壓路機拷貝至其他電腦終端。根據數(shù)據分析量的不同,這個過程大致花費15~60 min。IC數(shù)據可以通過悍馬的HCQ軟件檢視,然后輸出為與Veta軟件兼容的格式。Veta是一款基于地圖的查看和分析地理空間數(shù)據的工具(圖12),當前由明尼蘇達交通運輸部門(MnDOT)和TPF-5(334)號聯(lián)合資金交通項目提供研發(fā)資金。它可以單獨查看每一遍碾壓、覆蓋范圍的一致性以及瀝青混合料溫度,還可以方便地讀取壓路機的速度、頻率和振幅設置,執(zhí)行統(tǒng)計分析也十分迅速。
根據規(guī)范,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對交通部門和施工承包商的工作人員進行關于IC作業(yè)的課室培訓,對壓路機操作手進行現(xiàn)場培訓。在開始攤鋪之前,維特根的代表來到現(xiàn)場,對這個項目的質量控制經理進行一對一的培訓,內容涵蓋IC設備的調試、電腦端項目設置、HCQ軟件的使用、數(shù)據傳輸和分析等。該經理還參加了美國聯(lián)邦公路管理局組織的討論會,學習如何使用Veta軟件。在項目開始之前接受培訓,施工方得以在開始攤鋪作業(yè)之前學會使用IC設備。
壓路機操作手起初并不負責設備或者電腦的調試,車載顯示器也花費了他們一段時間去適應。幾個小時后,兩名操作手已經可以利用實時數(shù)據確保合適的碾壓遍數(shù)(通過試驗段確定)。使用IC設備數(shù)日后,他們開始學習如何在電腦軟件上設置新的工程項目。一個星期后,兩人均可以熟練地設置IC設備和相關的電腦軟件。
最后,Knik站在施工方的立場,總結了使用IC設備的優(yōu)勢。
(1)通過GPS設備采集的碾壓遍數(shù)實時數(shù)據,幾乎消除了漏壓某個區(qū)域的可能性,也有助于獲得均勻的壓實度。在夜間攤鋪時,由于壓路機標線幾乎很難看清,壓實遍數(shù)的繪圖顯得尤其重要。對于缺乏經驗的壓路機操作手來說,這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訓練工具。
(2)瀝青混合料溫度的實時數(shù)據,確保了攤鋪機之下的瀝青面層的溫度一致。這對于獲得均勻的壓實度至關重要。
(3)當壓實度不能滿足要求時,可以通過檢視壓路機的所有設定(速度、頻率、振幅等)、碾壓遍數(shù)和溫度記錄,查找出現(xiàn)的問題。
(4)通過開始攤鋪之前繪制的圖像,可以確定現(xiàn)有路面的薄弱位置。
與此同時,他們也指出了IC設備的一些不足之處。
(1)IC還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技術,在使用過程中,有好幾次因為IC系統(tǒng)崩潰而不得不重新啟動。新系統(tǒng)的Bug給壓路機操作手帶來了不便。
(2)每個項目都會生成海量數(shù)據,如果不每天都進行采集與分析,這些數(shù)據很快就會達到難以控制的地步。這無疑增加了施工方的負擔。
(3)ICMV值(勁度模量/剛度指數(shù))與密實度之間并無關聯(lián),也根本無法區(qū)分瀝青層剛度和下層材料剛度。這些ICMV值取決于壓路機的設定,為了進行ICMV值的比較,在項目的整個施工過程中,速度、頻率和振幅必須保持不變。
總體而言,施工承包商Knik建設有限公司對這次的IC技術體驗持正面評價,并且表示將會在其他項目上繼續(xù)使用該技術。
根據Intelligent Compaction網站的信息(圖13),為了推廣IC,2004~2015年,美國一共在177個項目中使用了該技術及相應的設備;2016年,有55個IC項目被各州、縣列入計劃中。
IC技術:價值已經得到證實
2014年,建設創(chuàng)新論壇(CIF)把年度新星獎(Nova Awards)頒給了智能壓實技術。新星獎是對那些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建設質量或者降低建設成本的技術的認可。智能壓實技術的入選理由是――“在改善壓實質量、一致性和均勻性方面,智能壓實的作用是其他技術無法比擬的?!?/p>
在2015年的瀝青大世界展會(World of Asphalt)上,沃爾沃建筑設備推出了他們的第一個智能壓實系統(tǒng)――Density Direct。該智能壓實系統(tǒng)可以實時顯示密實度計算結果,預示著智能壓實技術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密實度算法及其在柔性路面上的使用是俄克拉荷馬大學的專利,沃爾沃建筑設備與該大學合作,并且取得了對這一技術進行商業(yè)化的專有權利。
沃爾沃建筑設備的Density Direct與其他智能壓實系統(tǒng)的重要區(qū)別在于,它可以實時顯示密實度的計算結果(利用路面空隙率),而后者往往只提供基于材料剛度計算結果的智能壓實測量值(ICMV)。Density Direct獲得了《裝備世界》(Equipment World)雜志的2016年創(chuàng)新獎,該雜志的編輯Chris Hill稱,“沃爾沃建筑設備的智能壓實系統(tǒng)讓路面壓實度終于不用靠‘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