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醫(yī)學重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翻轉課堂;手機課堂;教學設計;在線考試系統(tǒng)
隨著教學技術的發(fā)展,高等教育的理論和技術也不斷更新、進步,逐漸催生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學習理論[1]。伴隨著這種轉變,國內(nèi)外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包括翻轉課堂(FlippingClass-room)、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于案例的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等等。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于2007年前后,這一模式主要分為課前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和課堂上的互動式學習兩部分,并以此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本文以《兒童口腔醫(yī)學》[2]中“兒童牙髓病”這一章節(jié)(2課時)為例,引入CNEE-Exam在線考試與成績管理系統(tǒng)(簡稱“手機課堂”),對翻轉課堂的教學作一探索。手機課堂是由我院老師自主研發(fā)的教學軟件,該系統(tǒng)將學生端安裝在每位學生的智能手機上,教師端安裝于教師電腦上,目前具備的功能包括課堂簽到、隨堂測試、階段測試、隨堂提問、隨堂評教等,所有功能均可做到實時反饋,對教學活動起到了非常好的輔助作用。
1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2014級三年制口腔醫(yī)學專業(yè)3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實施時間為2016年5-6月。翻轉課堂教學對授課人數(shù)有一定限制,人數(shù)過多則難以保證實施效果,因此本次探索選擇了一個小班30位學生。
2教學設計及過程
2.1課前準備
將學生每5人一組進行分組,提前一周發(fā)放學習資料和病例資料。學習資料包括教學微視頻、教學PPT等,由學生課前完成對本章節(jié)內(nèi)容的自學。病例資料選擇了2例臨床上常見的典型兒童牙髓病病例,1例為乳牙牙髓病,1例為年輕恒牙牙髓病,分別發(fā)放了口內(nèi)照片、病情描述、X線片等資料,要求各小組經(jīng)討論得出診斷、制定出合理治療計劃并闡述關鍵治療步驟。
2.2課堂教學
(2課時,80min)課堂上,先通過手機課堂進行隨堂測試,教師從課前準備好的題庫中隨機選擇10題發(fā)送到學生手機上,學生限時10min完成答題并提交,以此對學生的課前自學情況進行掌控,并將隨堂測試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之后進行20min的問題與討論,由學生提出自學時存在的問題,其他學生討論并給出答復,教師總結。接下來進行病例討論部分,每個病例約20min時間,由每組派代表闡述本組得出的診斷、治療計劃和治療關鍵步驟。之后,針對不同結論,組間可進行辯論。最后10min教師點評、總結,學生通過手機課堂對教師授課情況進行隨堂評教。教師在課程結束后即可查看評教結果,以幫助進行教學反思,調(diào)整教學方案。
2.3課后總結
教師對學生們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分,包括課堂發(fā)言、病例分析與討論等。針對這些表現(xiàn),同時結合學生的評教情況,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在下次課中進行調(diào)整與改善。評學與教學反思工作盡量在上課當天完成,以利于完整地回憶課堂情況。
3結果
3.1隨堂測試結果
手機課堂隨堂測試結果顯示:80%的學生隨堂測試分數(shù)在90~100分之間,課前自學情況十分理想;16.66%的學生在80~89分之間,能較好完成課前自學;僅有1位學生在60以下,提示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存在困難。
3.2問卷調(diào)查結果
完成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后,采用不記名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對這次課堂改革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評價。共發(fā)放問卷30份,回收合格問卷30份,問卷有效率100%。問卷結果見表1.
4討論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