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翻轉課堂心得體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思維;程序設計;代碼實例教學;翻轉課堂
引言
前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在談到大學教育的本質時曾指出:“大學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卻能夠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yè)?!痹谌R文看來,大學教育的核心在通識。目前,程序設計課程已經(jīng)成為當代大學生最重要的通識類課程之一。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是傳授知識,還是傳授技能?筆者認為,這兩者都不是程序設計課程的目的所在。正如喬布斯所說,學習編程教會一個人如何思考,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一門編程語言。筆者認為,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目的之核心在于教會大學生如何思考,就像學習《幾何原本》一樣,學習程序設計的目的是提升思維能力。
1課程內容的邏輯組織
精心設計好課程的邏輯組織,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C語言的邏輯之美,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必要前提?!稁缀卧尽穼ΠㄅnD、愛因斯坦等一大批的科學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是源于其邏輯體系的構建。目前,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雖然學習了幾何學的內容,但很少有學生能夠領略《幾何原本》中邏輯體系的思想,其主要原因是中學時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大學一年級恰恰是訓練大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程序設計課程在提升大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獻[1]中所確立的授課內容的邏輯組織仍然是程序設計課程中內容邏輯組織的最佳范本。筆者在此基礎上稍加修改,使之更適合初學者,修改后的教學內容如下:第一部分:初識C語言;第二部分:數(shù)據(jù)類型、運算符和表達式;第三部分:控制流語句;第四部分:函數(shù)與程序結構;第五部分:數(shù)組;第六部分:指針;第七部分:結構體;第八部分:文件輸入輸出。《幾何原本》在5條公理的基礎上推導出整個歐式幾何學所有的定理,這種邏輯體系的思想在C語言中也得到很好的展現(xiàn)。通過課程內容的邏輯組織,學生認識到C語言在很少語法規(guī)則的基礎上卻能夠描述豐富的程序邏輯,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學習知識并不是程序設計課程的關鍵,學會利用有限的知識解決復雜的問題才是程序設計課程的關鍵所在,也是提升大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例如,關于函數(shù)的參數(shù)傳遞,不同的教科書中有按值傳遞、數(shù)組作為函數(shù)參數(shù)、按地址傳遞等不同的說法。然而,用C語言原作者的話說,C語言只支持按值傳遞一種參數(shù)傳遞方式。在這個問題上,在課程的內容組織上讓學生理解C語言只支持按值傳遞,只通過按值傳遞一種參數(shù)傳遞方式就能夠實現(xiàn)豐富多樣的參數(shù)傳遞功能,才能準確地把握C語言參數(shù)傳遞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邏輯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比如,指針是C程序設計語言的難點,在指針這一部分,讓學生首先把握指針變量是用來存放變量地址的變量這個基本概念,然后把握如何訪問一個變量的地址、如何通過指針變量訪問它所指向的變量這些有限的語法規(guī)則,就可以表達豐富的程序邏輯,并在此基礎上理清指針與數(shù)組、指針與字符串的關系。理清各個語法規(guī)則的邏輯關系,是把握指針這一部分的關鍵所在,也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C語言的成功與其清晰的邏輯表達是分不開的。理清程序設計課程各個部分的邏輯關系,是利用有限的學時使學生把握程序設計的本質、提升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
2代碼實例教學
選取好的代碼實例,使學生在閱讀規(guī)范的C語言代碼過程中真正領略到C語言代碼的邏輯之美,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理解代碼的過程中得到最有效的訓練。南宋理學家朱熹曾說:“模擬者,古人用功之法。讀得韓文熟,便做韓文的文法;讀得蘇文熟,便做蘇文的文法?!笨梢姡7率菍W習的重要手段。許多學生大學學習了C語言程序設計之后,仍然不會寫程序,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模仿規(guī)范的C語言代碼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在講解具體的語法規(guī)則時,用了一些小的示例代碼。例如,在講解循環(huán)結構時,用了銀行等額本息和等額本金的利息計算示例。我們發(fā)現(xiàn),借助于這些小的示例代碼把握C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之后,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閱讀一個完整、規(guī)范的C語言程序,是教會學生寫程序的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選取了文獻[2]中簡單線性回歸的源代碼與學生一起在課堂上閱讀。通過閱讀代碼,學生對于如何利用C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構建一個完整的應用程序有了很好的把握。我們還推薦學生課后自己閱讀文獻[2]中方程求根、函數(shù)求極值、排序等方面的源代碼。在閱讀這些代碼的過程中,學生對如何將正在學習的線性代數(shù)、微積分等課程的理論轉變成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程序有了深刻的理解。模仿規(guī)范的代碼之后,我們指導學生用C語言實現(xiàn)了穩(wěn)定婚姻匹配問題[3]。在利用C語言實現(xiàn)穩(wěn)定婚姻匹配算法的過程中,用到數(shù)組、指針甚至鏈表等知識點,使學生在模仿他人代碼的基礎上體會到自己編寫程序解決問題的樂趣,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思維能力。此外,我們還講解了PageRank算法[4]的原理,與學生一起對如何用C語言表達PageRank算法的邏輯進行探討和程序示范,使得學生對如何利用C語言表達搜索引擎的程序邏輯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讓學生理解了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本質。
3MOOC教學與SPOC教學
MOOC教學與SPOC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MOOC指的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對全社會開放;SPOC指的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僅對本校學生開放。理清課堂教學和MOOC教學與SPOC教學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是利用好MOOC教學與SPOC教學的關鍵。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便于與學生交流互動,MOOC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適時安排和控制學習,SPOC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在看視頻短片時可以自主選擇停下來思考,沒看懂的可以倒退反復觀看;同時,MOOC教學與SPOC教學的課程內容可以永久存檔,方便隨時復習。MOOC教學的邏輯組織與課堂教學的邏輯組織是相對獨立的。課堂教學自成體系,MOOC教學也是自成體系,兩者可以分開來學,又可以相互補充。對于課堂上需要擴展的知識點,則是通過視頻短片的形式放在SPOC中供大家課后進一步學習。在與學生一起用C語言實現(xiàn)了穩(wěn)定婚姻匹配問題之后,仍然有一系列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思考。例如,穩(wěn)定婚姻匹配算法所給出的穩(wěn)定匹配的性質是怎樣的?穩(wěn)定匹配算法對男士更有利還是對女士更有利?對于這些問題的解答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當場給出答案;另一種是讓學生課后思考,并在SPOC上利用視頻短片的形式給出問題的答案。事實證明,在課堂上給出問題,讓大家課后進行思考,再與SPOC上視頻短片中的答案進行對照,更有利于推動學生主動思考。
4翻轉課程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每名學生在課程的最后都需要用C語言做一個項目,撰寫實驗報告,并且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自己所做的項目及心得體會。對于所做的項目內容沒有任何限制,每名學生都可以自由選取。事實證明,對項目的內容不加限制是正確的,這給了學生最大的發(fā)揮空間。有名學生給筆者發(fā)郵件說:“老師您好,我的實驗大作業(yè)是一個幫助媽媽理賬的小程序,希望能夠有機會參加翻轉課堂,和大家分享我的程序。”有的學生做的是關于航道規(guī)劃的程序。學生在利用C語言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會積極與老師和同學交流以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并精心準備在同學面前的展示。每名學生的思維都在這個從開始著手解決問題到最后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成果的過程中得到了升華。著名作家、思想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曾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C語言程序設計本身的特殊性能夠為學生思維的訓練提供有利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利用C語言解決自己感興趣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真正理解C語言的全貌,體會C語言的魅力,提高自主探究的思維。翻轉課堂可以全面提升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每名學生都可以站在講臺上分享自己的程序,在從自己會到給其他同學講明白的過程中,其分析、綜合、論證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作為聽眾的其他同學則通過翻轉課堂看到主講人身上的優(yōu)點。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眰鹘y(tǒng)教學中是講臺上的一位老師,而翻轉課堂則讓每名學生都可以貢獻智慧并成為別人的老師。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門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而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程序設計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最后,每名學生能夠利用C語言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并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又能夠聆聽其他同學的經(jīng)驗,取長補短。因此,翻轉課堂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實現(xiàn)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也有學生提出問題。例如,針對每名學生自己選擇的項目,具體的評分細則是怎樣的?許多學生已經(jīng)適應了傳統(tǒng)的考核方法——預先設計好項目由學生實現(xiàn),實現(xiàn)項目相應的功能就給相應的分數(shù)。筆者認為,由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項目,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其想象力,選題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翻轉課堂的結果表明,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項目,會更大地激發(fā)學習熱情。與由老師指定固定的項目相比,學生可以真正體會到利用C語言簡單的語法規(guī)則解決多種多樣問題的奧妙,這才是程序設計課程給予的真正的啟示。關于評分,考試占50%,平時的程序作業(yè)占25%,最后的項目和課堂翻轉占25%,其中項目的代碼部分由老師給出評價,占15%,課堂翻轉的成績由學生投票決定,占10%。關于如何合理設計最后的項目和課堂翻轉部分的分數(shù)比例及其評分細則,仍然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5結語
摘要: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著翻轉課堂整體教和學的效果。本文以H高職院?!段鞣轿幕肪W(wǎng)絡共享課程為研究案例,通過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調研問卷、個別訪談、學習平臺數(shù)據(jù)分析等方法,總結了目前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別從認知主體、教師引導、在線考核激勵機制三個角度提出了提升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在線學習參與度;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0-0261-03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選擇。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必將為包括職業(yè)教育在內的國民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和學生可持續(xù)學習與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帶來革命性影響。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終端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職業(yè)教育院校紛紛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所培養(yǎng)的人才綜合水平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信息化時代市場經(jīng)濟和行業(yè)發(fā)展要求。隨著發(fā)端于美國的MOOC的興起和迅速席卷全球,國內外高職院校廣大教師紛紛開展校本化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教學改革研究。
一、混合式學習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
混合式學習模式是指綜合運用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績效支持三大學習理論(Jared,2002),借助網(wǎng)絡資源,混合運用包括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微電腦技術等多種學習方式和手段有機融合在線學習和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從而實現(xiàn)學生能力提升和發(fā)展的一種有效學習模式。何克抗教授(2004a:21)如此評價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研究意義:“混合式學習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改革和對在線學習反思后變革的融合。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是培養(yǎng)21世紀所需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眹鴥葘W術界對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研究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以外語界學者對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為例,2008年,尹玲論證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混合式學習模式應用實效性。馬武林&凌茜老師通過研究,深入探討了基于Web 2.0平臺的大學英語在線學習和線下輔導混合式學習模式(2009:107―108)。胡藝芹老師(2015:181―183)通過研究,嘗試構建高職職業(yè)英語課程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微課教學設計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驗證了該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將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活動界定為兩大環(huán)節(jié):在線學習活動和線下學習活動。本文所研究的在線學習是指高職高專學生在網(wǎng)絡共享課程學習目標的指導下,利用基于網(wǎng)絡的在線學習平臺、移動終端交流互動工具,通過同步學習和異步學習兩種學習方式相結合與教師、學習同伴之間進行交互溝通、獨立或者共同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從而獲得預期的知識內化、學習情感體驗、技能提升等一系列的學習行為。
二、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許多高校都在積極開發(fā)在線優(yōu)質共享課程資源開發(fā)和課程微課、微視頻資源建設。比如,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僅2015年一年就投資開發(fā)了15門基于MOOC模式的網(wǎng)絡共享課程。一方面,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以其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和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自主化、個性化,給傳統(tǒng)教學方式帶來了根本轉變,教師的授課方式、教學策略等發(fā)生了極大改變,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因此,基于MOOC網(wǎng)絡共享資源的課程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但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問題也逐漸凸顯――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不高,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缺乏自我約束、互動不積極等問題。在線學習參與度低導致翻轉課堂起始階段學習效果不佳,嚴重影響了線下課堂的進度和效率。
1.在線登錄次數(shù)少,以被動參與學習為主。學生登錄課程資源網(wǎng)絡學習平臺以及在線學習時間長短是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參與在線學習的最外顯的表現(xiàn)。筆者設計了《網(wǎng)絡共享資源課程高職學生線上課程參與度調研問卷》,調研了H高職院校參加《西方文化》課程學習的68名學生,發(fā)放問卷68份,回收問卷68份,全部為有效問卷。問卷結果顯示,68名同學中有52名同學在一個月內主動登錄在線學習平臺低于3次,即有76.47%的學生每周主動登錄在線學習平臺的次數(shù)低于1次。而且,僅有7名同學表示每次登錄后在線學習的持續(xù)時間超出20分鐘,被調研的68名同學在線學習持續(xù)時間平均為5.6分鐘/次。而且,有82%的同學表示,課后登錄網(wǎng)路學習資源平臺主要是為了完成登錄記錄,便于老師通過登錄次數(shù)認定成績,是被動地完成學習任務。
2.學生在線互動交流以較低層次的情感交互為主,深度探討和反思不夠理想?;旌鲜綄W習模式下,學生在線交互參與學習的參與度可以分為表層參與和深層參與。深層參與重在探討分析問題并能夠結合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反思,有助于鍛煉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然而,通過H高職院?!段鞣轿幕氛n程在線交流討論跟帖數(shù)和具體內容來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跟帖回復問題時更傾向于發(fā)牢騷、表達迷?;蛘邇H僅是簡單地表示贊同或者反對等表層情感符號進行溝通交流。筆者對該課程的第二單元老師布置的開放式討論問題在線討論跟帖內容進行了統(tǒng)計,在跟帖的18名同學中,僅有3名同學詳細列舉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并針對其他同學的不贊同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在線互動交互答案簡單、情感表達類信息太多、表述為展開、探討為深入等眾多表層交互現(xiàn)象成為目前在線學習過程中非常突出的問題。
3.學生線上課堂作業(yè)提交率、成果資源分享率參與度低。在《西方文化》網(wǎng)絡共享資源課學習平臺上,筆者發(fā)現(xiàn),老師布置的在線作業(yè)除簡單的知識點學習外,還包括小組討論、案例成果發(fā)表、分享互評等功能模塊。但遺憾的是,問卷調研結果顯示,68名被調研的同學中,有61名同學認為自己更愿意完成簡單的練習題目,而對于其他需要拓展、需要創(chuàng)作并分享的題目更多地是傾向于等待別人或者直接點擊老師公布的答案,缺乏自主性和創(chuàng)作的動力。68名同學近96%的同學在調研中表示,在課后線上自主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控制能力,因為是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學習,對自己扮演的角色、學習內容等存在投機取巧的心態(tài)。因為自我暗示和缺乏及時、嚴格的監(jiān)督激勵機制,致使出現(xiàn)了學習參與“迷失”和“走失”行為,在線學習更多地演變成了在線瀏覽其他網(wǎng)站趣味內容,甚至邊玩游戲邊參與在線學習的拉鋸戰(zhàn)。而且,通過在線學習小組協(xié)作式學習參與度問卷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僅有11名同學表示自己喜歡小組協(xié)作式學習,經(jīng)常發(fā)起小組討論話題、小組論壇等活動,但僅有3名同W表示自己曾經(jīng)或者非常樂意在全班范圍內分享自己的案例成果、學習心得體會、自己制作的作品等。
4.學生在線學習參與評價的深度不足,教師評價學生在線學習效果所依據(jù)指標比較單一。學生在線參與評價一方面體現(xiàn)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或者同伴的表現(xiàn)、學習成果等進行自評和互評,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學生在課程考核評價中的參與度。筆者通過調研H高職院校《西方文化》課程8個單元的互評和自評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學生自評、互評多以分值和等級來衡量,而很少要求學生通過對分享成果的思考做出評述性、反思性評價,學生參與評價的深度有待提高。評價指標單一、評價指標對應標準不明確的問題同樣出現(xiàn)在教師評價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環(huán)節(jié)中。在調研問卷關于在線學習考核評價部分題項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該課程的評價指標都是由教師單方面設計的,100%的同學認為自己從來沒有參與到課程終結性或者評價性考核指標的制定過程。
三、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提升對策建議
1.正確分析學生認知學習特征差異,整合優(yōu)化網(wǎng)絡共享課程的在線資源,提高學生在線參與學習的適應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過程也是學生對在線資源進行信息加工內化的過程。所以,老師要善于利用認知學習理論中的信息加工原理來分析學生在線學習參與的特征差異,整合優(yōu)化網(wǎng)絡在線資源,盡可能兼顧不能認知風格、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從而調動其參與在線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潛在的或者更加深入?yún)⑴c的在線研討、交互行為。比如,部分學生喜歡相對直觀的學習信息,如示意圖、視音頻資料、虛擬實驗等在線資源,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可能喜歡在直觀信息后,探索理論意義的延伸和應用。因此,教師整合后的在線課程資源首先要充分滿足不同認知特征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既要幫助依賴認知型的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還要提供便捷、實用的交流工具允許探索求知型學生能以不同的路徑方式選擇利于其拓展知識點、擴展自身學習技能的學習方法,比如,提供一些常用的學習軟件和工具軟件下載、國內外相關優(yōu)質資源的鏈接交互方式、多媒體視頻資料點播、語音答疑等。
2.合理組織引導在線學習活動,注重反饋,區(qū)別活動參與的層次,提升學生團隊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教師適時、科學合理的教學干預行為對提高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在線學習的教學質量必不可少。在被調研的H高職院?!段鞣轿幕氛n程的68名學生中,89%的同學認為教師對在線活動的積極引導和反饋對提升自我學習參與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必不可少。教師的引導反饋和學生的參與是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在線學習的兩個相輔相成的要素。當教師參與度不高時候,學生參與度更會“一路低迷”。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時,可提供相關的技術操作,說明任務評價標準,及時在班級內展示比較好的案例成果、明確小組協(xié)作的分工等。尤其要指出的一點是,筆者調研的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96%的同學期望自己的在線學習活動能及時得到老師的反饋,便于開展更深層次的學習。所以,教師可在網(wǎng)絡共享課程教學平臺上設立一個反饋專區(qū),表揚參與度高的同學,及時解答常見問題,定期答疑,還可以針對討論的進展情況,及時采取歸納、調整策略,區(qū)別學生參與的階段性和層次性。另一方面,教師在引導下組在線協(xié)作學習時候,要發(fā)揮團隊的整體優(yōu)勢,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要做到“因組制宜”,幫助小組明確協(xié)作的角色,使學生在小組內各盡其能,獲得參與合作的體驗,從而提升團隊整體參與度。
3.建立合理的在線學習評價激勵體制,明確在線學習參與的獎懲規(guī)則,確保參與的公平性。建立合理的在線學習評價激勵制度是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和改革實踐中一項非常有實際意義的課題。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構建在線學習激勵制度,促進學生在線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將在線討論參與和課程在線考核相聯(lián)系;鼓勵學習的表率行為,在說服、開導、監(jiān)督的基礎之上對“在線不作為”的學生采取適度懲罰措施等。另一方面,目前學生作為在線學習主體,在整個課程評價體系中處在被動、消極的地位。在H高職院?!段鞣轿幕氛n程被調研的68名學習者中,有59名同學認為目前該課程在線考核評價以教師為主,學生們之間的互評、自評應該在課程在線考核中占一定比例。因此,混合式學習模式下,我們教師應該提倡多個評價主體并存,在設計考核方案的時候,能夠將學生的自評、互評納入到分值比例分配中,通過在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上設置學生自評、自我反思、互評、互評反饋等模塊來有效促進學生在線學習的深度參與。
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不高的現(xiàn)象讓混合式學習模式下教&學的效果都大打折扣,成為了目前困擾混合式學習模式發(fā)展的瓶頸問題之一。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是一個可干預的變量,我們可以針對目前大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方面凸顯的主要問題對癥下藥,從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影響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高低的關鍵要素分析著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當然,本研究關于混合式學習模式下提高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研究僅僅是個開始,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深入研究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在線參與度高低的量化分析,通過更過實證案例來驗證提高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有效策略并付諸教學改革實踐。
參考文獻:
[1]馬武林,張曉鵬.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1,(5):50.
[2]胡藝芹.混合式學習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