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互聯網展望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訊)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政府門戶網站發(fā)展論壇”10月24日在海南博鰲舉辦。在論壇上,中國信息協會電子政務專業(yè)委員會與國家信息中心網絡政府研究中心聯合了《中國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評估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主題為“融入互聯網,打造政府網站升級版本”?!秷蟾妗凤@示,2013年,中國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總指數僅為50.90分,其中副省級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指數最高,為56.35分;其次是省級政府網站,為53.64分;再者是中央部門網站,為48.25分;最后是地市級政府網站,為45.36分。
《報告》將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水平劃分為8個水平等級,分別是:極弱(0—20分)、很弱(20—40分)、較弱(40—50分)、中等偏弱(50—60分)、中等偏強(60—70分)、有效轉強(70—80分)、強度升級(80—90分)、強有力(90—100分)。按照等級劃分,我國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的發(fā)展水平整體處于中等偏弱階段,副省級和省級政府網站平均處于中等偏弱階段,中央部門和地市級政府網站平均處于較弱階段。
在556家評估網站中,僅有14個政府網站互聯網影響力水平達到“有效轉強”階段,這些網站有外交部網站、商務部網站、上海市門戶網站、重慶市門戶網站、北京市門戶網站、成都市門戶網站等。這些網站在互聯網中具有較大的話語權,能夠較好地傳遞政府網站信息。(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文:呂紅星 編選:)
報告以百度移動搜索、百度移動應用及百度移動統計的數據為基礎,圍繞“百度移動互聯網發(fā)展趨勢”和“百度移動互聯網用戶需求及行為習慣”兩部分揭示了若干重大趨勢。
百度移動搜索3年增長11倍
報告顯示,從2010年初到2012年年末,三年時間百度移動搜索的流量增長了11倍。在這兩年,移動網民數量從2.77億增長到4.2億,年均增長為52%,而百度移動搜索卻達到了年均超過330%的增幅,是網民數量的6倍之多。與2011年相對平穩(wěn)的增長曲線相比,節(jié)日的加速上揚趨勢表明,移動搜索已開始深入滲透人們生活,成為休閑娛樂出游的必備應用。
圖1 2010-2012年百度移動搜索流量增長趨勢
大中型網站移動化加速近半數網站完成移動化
2011年至2012年,大中型站點移動比例增長10.7%,然而2012年Q3至同年Q4,3個月時間站點移動化漲幅高達7.5%。不難看出,2012年大中型站點的移動化腳步正在加速,其中生活服務、工具及應用、綜合內容社區(qū)成為PC互聯網移動化的焦點。
圖2 2012年Q4 PC互聯網移動化熱門分類
在移動化過程中,移動網頁、HTML5、Native App等適配于移動互聯網的資源形態(tài)異彩紛呈,截止2012年Q4,47.8%的站點提供了手機適配的移動網頁,其中5%的站點使用HTML5技術框架開發(fā)。此外,16.9%的站點資源開發(fā)有相應的Native App。
中國互聯網從Web1.0時代的“內容為王”,到Web2.0時代的“互動為王”,再到如今技術和用戶成為驅動互聯網移動化的兩股重要力量。
圖3 2012年Q4移動互聯網資源形態(tài)
搜索導流和應用分發(fā)同步增長移動入口優(yōu)勢明顯
2012年Q4,在百度移動搜索的資源構成中,PC網頁在大幅下降,相反百度移動搜索導向適合手機用戶瀏覽頁面的比例升至80.02%,較Q3的64.5%提高了15.52%,移動搜索的導流能力持續(xù)增強。
事實證明,低門檻、自適應的工具/平臺服務將推動移動互聯網迅速發(fā)展,而類似百度這種有技術優(yōu)勢的企業(yè),將能夠聯合合作伙伴形成集群優(yōu)勢。
圖4 2012年Q3-Q4百度移動搜索資源構成對比
與此同時,在移動應用方面,從2012年8月到2012年12月4個月時間里,Android Native App日分發(fā)量漲幅超過100%。數據表明百度移動搜索已經成為應用分發(fā)的重要渠道,而且其和網民需求高度匹配、對每一位開發(fā)者完全公平的特點,也使得移動搜索有著比傳統應用市場更明顯的分發(fā)優(yōu)勢。
圖5 2012年Q3-Q4 Android Native App日分發(fā)量增長趨勢
移動互聯網上網時長首超PC互聯網Native App成新寵
2012年Q4,Native App人均媒體時長已超過2小時,占比88%,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新寵,此外手機瀏覽器的人均媒體時長占比為12%。在各類應用中,閱讀、游戲、圖像影音類Native App人均啟動次數及產品使用粘性較高。
圖6熱門分類人均使用時長和人均啟動次數散點圖
借助Native App的爆發(fā),移動互聯網的人均上網時長也首次超過了PC互聯網,PC互聯網用戶繼續(xù)保持向移動端遷移的趨勢明顯。無論是在網民的數量,還是上網時長方面,移動互聯網都徹底完成了對傳統互聯網的超越,這也為移動互聯網在產業(yè)價值方面追趕傳統互聯網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盡管網絡環(huán)境、硬件終端、操作系統、用戶群體等都不盡相同,但是“入口”的地位與價值卻是一樣的,這也將會成移動互聯網新舊勢力爭奪的重要焦點。
圖7 PC與Native App人均上網時長的趨勢對比
閱讀購物是高頻應用用戶需求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2012年Q4百度移動搜索用戶的高頻需求主要集中在閱讀、商品購物、工具服務、LBS分類中,這一部分應用占比高達42.1%。
圖8 2012年Q4百度移動搜索用戶需求分類
在日常的應用需求方面,需求分布與每日的重要時點密切相關,總體來說白天多互動,晚間多娛樂,其中影視娛樂類需求遍布各高峰時段,深夜為移動應用搜索的使用高峰,出現了所謂的“深夜現象”。
圖9 2012年Q4百度移動搜索用戶一天24小時的需求分布
隨著百度移動搜索、應用內搜索等技術發(fā)展的日益成熟,網民群體“應用發(fā)現”和“應用使用”的門檻正在大幅降低,移動應用和移動搜索正日益呈現出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態(tài)勢。相比于殺手級應用,提供各種殺手級應用的殺手級平臺的威力,無疑更加巨大和長久。
網民規(guī)模突破7億,互聯網普及率增長穩(wěn)健
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10億,上半年新增網民2132萬人,增長率為3.1%。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與2015年底相比提高1.3個百分點,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
CN域名仍是國內注冊量排名第一的主流域名
截至2016年6月,我國域名總數增至3698萬個。中國國家域名“.CN”注冊量達到1950萬個(占中國域名總數的52.7%),半年增長率達到19.2%,持續(xù)保持國內注冊量最大的頂級域名。隨著我國互聯網文化、經濟影響力的增強,中國網民更加熱衷注冊和使用“.CN”域名。
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56億,手機上網主導地位強化
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到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隨著移動通訊網絡環(huán)境的不斷完善以及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應用向用戶各類生活需求深入滲透,促進手機上網使用率增長。
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保持平穩(wěn),城鄉(xiāng)差異依然較大
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保持穩(wěn)定,截至2016年6月為31.7%。但是,城鎮(zhèn)地區(qū)互聯網普及率超過農村地區(qū)35.6個百分點,城鄉(xiāng)差距仍然較大。“不會上網”和“不愿上網”仍是農村人口上網的主要障礙,68.0%的農村非網民因為“不懂電腦/網絡”不上網,認為“不需要/不感興趣”的農村非網民比例為10.9%。
網上支付線下場景不斷豐富,大眾線上理財習慣逐步養(yǎng)成
互聯網金融類應用在2016年上半年保持增長態(tài)勢,網上支付、互聯網理財用戶規(guī)模增長率分別為9.3%和12.3%。電子商務應用的快速發(fā)展、網上支付廠商不斷拓展和豐富線下消費支付場景,以及實施各類打通社交關系鏈的營銷策略,帶動非網絡支付用戶的轉化;互聯網理財用戶規(guī)模不斷擴大,理財產品的日益增多、產品用戶體驗的持續(xù)提升,帶動大眾線上理財的習慣逐步養(yǎng)成。平臺化、場景化、智能化成為互聯網理財發(fā)展新方向。
在線教育、在線政務服務發(fā)展迅速,互聯網帶動公共服務行業(yè)發(fā)展
CNNIC第十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從宏觀狀況、網民特征結構、網民上 網行為習慣、對熱點問題的看法、非網民特征結構等幾個方面對我國互聯網絡的發(fā)展現狀進 行了分析。CNNIC統計報告表明: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國上網計算機總數已經達到1613萬 臺,上網用戶總數達到4580萬人;.CN下域名注冊數量達到126146個;WWW站點數(包括.CN 、.COM、.NET、.ORG下的網站)約293213個;我國國際出口帶寬的總量為10576.5M。
CNNIC在第十次統計報告的同時,還綜合分析了1997年以來10次調查報告的相關數 據,通過統計和對比,為中國互聯網發(fā)展描繪出一條增長曲線,并以數據為基礎,揭示了中 國互聯網發(fā)展的脈絡:
從上網用戶人數增長率的變化趨勢上可以看出,從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上網用戶人 數每半年都以超過50%的比率增長,2000年1月達到頂峰,然后開始下降,從2002年1月開始 ,有逐步回升的勢頭。CNNIC認為,這種增長率的減緩趨勢可能和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網民 的基數增大有一定的關系,同時這種逐步回升的趨勢,也可能預示著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的第 二個春天即將來臨。盡管我國互聯網絡的大環(huán)境經歷了、低潮的反復,可是從上網用戶 人數的歷次調查結果上看,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卻一直保持著比較強的增長勢頭。同時不能忽 略的是4580萬網民在我國將近13億的總人口中僅占3.6%,說明我國互聯網絡的普及程度還 很低,仍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
另外,從網民行為意識相關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網民人均擁有E-mail帳號的數目呈 逐漸遞減的趨勢。網民擁有E-mail帳號以2000年1月為最高,達到人均4個,免費E-mail帳 號以2000年7月為最高,達到人均3.3個。CNNIC認為:網民人均E-mail帳號的減少說明網民 在電子郵箱的使用上越來越趨于理性,逐漸固定于常用的1~2個郵箱。同時這可能與幾大主 要門戶網站的郵箱開始收費也有一定關系。而且,第十次CNNIC調查結果顯示,網民平均每 周收到6.5封電子郵件(不包括垃圾郵件),收到垃圾郵件6.9封,每周發(fā)出電子郵件5.3封 。網民每周收到的垃圾郵件比非垃圾郵件還要多,在一定程度上給網民造成了困擾。歷次調 查結果相比可以看出,網民每周發(fā)出的電子郵件數逐漸遞減。網民從2000年1月的每周發(fā)出1 0封電子郵件減少至目前的每周5.3封,尤其以近一年以來的減少最為顯著,與去年同期相比 減少了2.9封。這可能與網民對電子郵箱的使用更加理性以及手機、短消息、網絡尋呼等其 它通訊手段的流行使通訊聯絡方式更加多元化有關。
網民規(guī)模增長進入平臺期 發(fā)展主題從“量變”轉向“質變”
《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18億,全年新增網民5358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3.7個百分點。綜合近年來網民規(guī)模數據及其他相關統計,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逐漸飽和,互聯網發(fā)展主題從“數量”向“質量”轉換,具備互聯網在經濟社會中地位提升、與傳統經濟結合緊密、各類互聯網應用對網民生活形態(tài)影響力度加深等特點。
手機網民數量持續(xù)增長高流量手機應用成亮點
截至2013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到5億,年增長率為19.1%,繼續(xù)保持上網第一大終端的地位。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遠高于其他設備上網的網民比例,手機依然是中國網民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在3G網絡進一步普及、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持續(xù)發(fā)展的背景下,視頻、音樂等高流量手機應用擁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截至2013年12月,我國手機端在線收看或下載視頻的用戶數為2.47億,與2012年底相比增長了1.12億,增長率高達83.8%,在手機類應用用戶規(guī)模增長幅度統計中排名第一。用戶上網設備向手機端轉移、使用基礎環(huán)境的改善和上網成本的下降三方面是手機端高流量應用使用率激增的主要原因。
社交類綜合平臺持續(xù)升溫網絡游戲終端競爭加劇
《報告》顯示,2013年微博、社交網站、論壇等互聯網應用的使用率較2012年有所下降。類似即時通信等以社交元素為基礎的平臺應用則發(fā)展穩(wěn)定:在2013年,整體即時通信用戶規(guī)模在移動端的推動下提升至5.32億,較2012年底增長6440萬,使用率達86.2%。與傳統及時通信工具、社交網站相比,以社交為基礎的綜合平臺不僅擁有更強的通信功能,還增加了信息分享等社交類應用,并為用戶提供了諸如支付、金融等內容的綜合服務,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用戶粘性,保證了用戶規(guī)模的持續(xù)增長。
與之相比,2013年中國網絡游戲用戶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秷蟾妗凤@示,網民使用率從2012年的59.5%降至54.7%。網絡游戲用戶規(guī)模為3.38億,增長數量僅為234萬。與網絡游戲市場整體增長乏力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手機網絡游戲用戶的增長十分迅速:截至2013年12月,我國手機網絡游戲用戶數為2.15億,較2012年底增長了7594萬,年增長率達到54.5%。傳統的PC端網絡游戲增長乏力,面臨手機網絡游戲高速增長的挑戰(zhàn)。
網購團購規(guī)模增速明顯企業(yè)電商應用尚待提升
《報告》表明,2013年以網絡購物、團購為主的商務類應用保持較高的發(fā)展速度。2013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達3.02億,使用率達到48.9%,相比2012年增長6.0個百分點。在商務類應用中,團購市場的增長最為迅猛:2013年團購用戶規(guī)模達1.41億,團購的使用率為22.8%,相比2012年增長了8.0個百分點,使用率年增速達54.3%,成為商務類應用的最大亮點。
(訊)北京時間7月4日消息,來自國外媒體的報道,市場研究公司NetMarketShare日前的最新報告顯示,僅一年多的蘋果iPad平板電腦現在已經占到全球互聯網瀏覽量的1%,占到美國地區(qū)總瀏覽量的2.1%。
NetMarketShare的報告還顯示,移動設備瀏覽量所占比率已上升至5%,在美國地區(qū)這一數字則是8.2%。在這其中,iOS設備占據了移動互聯網瀏覽量的大部分比重。在美國,iOS設備占移動互聯網瀏覽量約60%,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內的Android設備占了31.6%,而RIM的黑莓則以6.9%的份額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僅一年多的蘋果iPad平板電腦現在已經占到全球互聯網瀏覽量的1%,占到美國地區(qū)總瀏覽量的2.1%。在平板電腦互聯網瀏覽量方面,iPad拿走了絕大多數份額,約為97%,Android平板電腦則僅占0.6%。
事實上,對于iPad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們并不需要感到驚訝。畢竟,自iPad上市以來,其每月銷量都能達到300萬到400之間,唯一有過的一次銷量下滑是在今年2月,但那也由于iPad 2即將發(fā)售的原因。據NetMarketShare的研究報告顯示,iPad用戶相對于其他品牌平板電腦用戶來說更熱衷于瀏覽互聯網。
蘋果公司在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中曾披露iPad銷量出現下滑的消息,原因可能是原材料供應鏈出現問題。第二財季iPad銷量為469萬臺,大大低于第一財季的733萬臺。此外,蘋果還計劃于本月19日第三財季財報,預計iPad本季銷量將在700萬至900萬臺之間。(編選: 來源:搜狐IT)
(網經社訊)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為 8.02 億,上半年新增網民 2968 萬人,較 2017 年末增加 3.8%,互聯網普及率達 57.7%。
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 7.88 億,上半年新增手機網民 3509 萬人,較2017 年末增加 4.7%。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 2017 年的 97.5%提升至 98.3%,網民手機上網比例繼續(xù)攀升。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guī)模達到5.69億,較2017年末增加3783萬人,半年增長率為7.1%,使用比例由68.8%提升至71.0%。網絡支付已成為我國網民使用比例較高的應用之一。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guī)模增長迅速,達到5.66億,半年增長率為7.4%,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比例由70.0%提升至71.9%。
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國農村網民規(guī)模為 2.11 億,占整體網民的 26.3%,較 2017 年末增加 204 萬人,增幅為 1.0%;城鎮(zhèn)網民規(guī)模為 5.91 億,占比達 73.7%,較 2017 年末增加2764 萬人,增幅為 4.9%。我國不斷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使得城鎮(zhèn)人口不斷增加,農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鄉(xiāng)網民結構受此影響也發(fā)生了細微變化。
(來源:CNNIC 編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態(tài)勢一:信息經濟發(fā)展水平行業(yè)差異顯著,離散大批量生產型行業(yè)兩化融合水平(51.8)相對較高,離散(51.2)和流程(50.9)型行業(yè)水平顯著高于混合(47.3)型行業(yè),電力、電子信息、煙草、石化等行業(yè)居于前列。
態(tài)勢二:原材料行業(yè)智能制造轉型趨勢顯著,石化、大型鋼鐵行業(yè)智能制造就緒率分別達到6.9%、19.0%,居于行業(yè)前列。圍繞提質增效,原材料行業(yè)在質量全過程管控、設備預防性管理、能源綜合管理、供應鏈集成等方面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斷探索基于數據的產業(yè)生態(tài)圈、產業(yè)鏈集成共享平臺等新模式。
態(tài)勢三:裝備行業(yè)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研發(fā)創(chuàng)新和服務延伸開展積極探索,開展網絡化協同設計或制造的大型企業(yè)比例達到47.4%。裝備行業(yè)在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開展定制化協同研發(fā)、基于智能化產品的敏捷售后服務以及分享經濟等方面正在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探索。
態(tài)勢四:消費品行業(yè)企業(yè)與用戶和終端消費者接觸緊密,互聯網化轉型趨勢顯著,2016年轉型水平達到33.1,高于原材料和裝備行業(yè)。企業(yè)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不斷進行營銷模式和產品產異化創(chuàng)新,在以用戶為核心的個性化定制、精準營銷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監(jiān)管方面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探索。
信息經濟發(fā)展展望
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持續(xù)進步及其c產業(yè)的加速融合,推動全球信息經濟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消費互聯網不斷向產業(yè)互聯網延伸,釋放更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展望一:深化信息技術與制造業(yè)融合發(fā)展成為各國戰(zhàn)略布局的重心,圍繞智能制造產業(yè)生態(tài)主導權的競爭愈演愈烈。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和產業(yè)變革蓄勢興起,孕育強大的增長潛力。各國紛紛出臺戰(zhàn)略舉措來推動信息經濟發(fā)展,尤其注重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yè)融合發(fā)展,也使得各國圍繞智能制造生態(tài)系統主導權的競爭愈演愈烈。
展望二:物聯網成為制造業(yè)轉型升級的新基礎設施,以新四基為核心的技術和標準成為競爭制高點。物聯網是智能制造生態(tài)的技術和產業(yè)基礎,是推動制造業(yè)轉型升級的新基礎設施。同時,作為智能制造生態(tài)系統的基礎技術體系,智能感知、工業(yè)軟件、工業(yè)互聯網以及工業(yè)云和大數據平臺技術成為各國技術競爭的制高點。
>> 互聯網與文化軟實力 全球能源互聯網與中國電力轉型之路 在經濟轉型期中加快文化軟實力建設 互聯網時代如何提高政府會計軟實力 互聯網文明與中國制度轉型 轉型期中國失業(yè)保險制度的缺陷與改革對策 經濟轉型期中國宏觀經濟問題與對策探析 轉型期中國“社會誠信”問題及對策探源 吃“軟”不吃“硬”惠普轉型瞄準互聯網 互聯網轉型、互聯網化與“互聯網+” 互聯網思維與經濟轉型 海爾裁員與互聯網轉型 經濟轉型期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路徑探析 滴滴醫(yī)生“挑戰(zhàn)”春雨醫(yī)生 互聯網醫(yī)療步入轉型期 探究經濟轉型期間互聯網泡沫存在性 服務中國和全球企業(yè)互聯網化 互聯網全球治理為何中國不能缺席 全球第一? 中國互聯網還缺什么 如何應對中國公務機市場的互聯網+的轉型與創(chuàng)新 淺談互聯網金融環(huán)境對銀行小微信貸轉型的影響與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② 白春禮 《新科技革命的拂曉》,《中國科學報》,2012年1月1日。
③《文選》第三卷,第48頁,人民出版社。
④梁相斌 《外國控制新聞的主要做法》,《紅旗文稿》2009年3月25日,求是理論網,http:///hqwg/2009/200906/200906/t20090625_2118.htm。
⑤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tjgb/
⑥美聯社《中國能否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經濟體?》,《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網站,2010年8月2日。
⑦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出席第二屆“中美安全關系與合作”研討會并發(fā)表演講,2012年11月1日,外交部網站,http:///mfa_chn/wjb_602314/zzjg_602420/xws_603710/xgxw_603712/t984561.shtml。
⑧周宏仁 《信息化論》,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⑨《華為2012年行業(yè)趨勢展望 “用戶體驗至上”引領更加繁榮的信息時代》,2011年12月30日。http://.cn/tele/2011-12-30/1137118.shtml。
⑩http:///wiki/Google。
http:///wiki/Facebook。
Matthew Panzarino,Apple now bigger by market cap than Microsoft, Google, Amazon and Facebook combined,Aug 29,2012,
http:///shareables/2012/08/29/apple-now-bigger-market-cap-microsoft-google-amazon-facebook-combined/。
http:///wiki/Yahoo。
http:///view/1359.htm。
《市值517.5億美元 騰訊居榜首》,成都晚報,2012年6月30日。http://.cn/2012/06/30142313644288.shtml。
孫志軍 《加快文化產業(y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yè)》,《時事報告》雜志,2011年10月12日。
朱秀偉 《騰訊市值飛上歷史新高達3832億元》,《每日經濟新聞》,2012年9月17日。http:///20120917/n3532864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