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guān)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有效方法
小學三年級是學生認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階段,應該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教育過程中,好的教學方法具有增強學生識字能力、逐步促進學生思維的健康發(fā)展等作用。
一、小學三年級語文創(chuàng)新的意義
課堂是最能體現(xiàn)出時代意義的地點之一,而課堂教學要想與時俱進,就要把創(chuàng)新融入課堂里。“創(chuàng)新”作為一個永遠不老的話題,是概念化的過程,它以新思維、新發(fā)明和新描述為主要特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創(chuàng)新是必不可少的力量,它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發(fā)散思維,使課堂充滿想象的空間。所以,對于小學三年級語文的識字課堂來說,創(chuàng)新教學是很好的歸屬。
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創(chuàng)新的具體方法
首先,教師在進行學生識字能力訓練的時候,要把教材合理利用起來。雖然教材不會自己說話,但是教師可以把它要表達的思想描述給學生聽。特別是語文,它是一個國家母語學習的載體,承擔著歷史的重任,對于創(chuàng)新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語文教材應與時俱進,用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傳達思想,讓學生樂于學習。如果語文教材落后又枯燥,書本上的東西用不到實際生活中,會影響學生對母語的興趣,這樣不斷地惡性循環(huán),最終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教學語言也需要創(chuàng)新。比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發(fā)揮體態(tài)語對學生的強烈感染作用。當教師想要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借助微笑來增加親師感;需要鼓勵學生時,可以通過輕撫頭部的方式;面對犯錯的學生,可以通過眼神或手勢加以暗示。
最后,學生學習方法也要有所創(chuàng)新。由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是建立在不斷實踐并總結(jié)經(jīng)驗之上,再加上小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程度比較高,這都要求教師在平時課堂訓練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并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總之,漢語作為一門藝術(shù),它的魅力是無窮的。小學語文老師要想使語言的魅力充分發(fā)揮出來,不僅要對規(guī)范化語言加以掌握,還要注重教學的激勵性和趣味性,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語言教育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奇怪的大石頭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zhì)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chǎn)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guān)系,認識好奇心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重要意義。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搜集有關(guān)李四光其人的資料。
2.準備生字卡片。
3.準備冰山推動巨石的科普錄象。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匯報預習效果
a、《奇怪的石頭》講的是誰的故事?(李四光)
b、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關(guān)資料并介紹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課主題
剛才同學們的介紹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為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咱們也去取取經(jīng)。
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請已經(jīng)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lǐng)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解疑惑。
現(xiàn)在你認為李四光之所以成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嗎?請學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說說。
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jié)應該怎么寫。
第二課時
朗讀感悟
1.復習切入,精讀課文
上節(jié)課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發(fā)現(xiàn)了我們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學不倦。
2.請同學們畫出李四光幼年 時圍繞這塊奇怪的大石頭提出的問題。
a.出示所有問題,指導朗讀,你認為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來的呢?”
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石頭)說說你從哪看出來的?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相機理解“孤零零”“嚴嚴實實”
c、分角色朗讀(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觀看錄像,明白原理。
a、有關(guān)巨石如何毫無痕跡來到故鄉(xiāng)的這個疑惑一直困擾著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終于揭開了其中的奧妙,你想知道嗎?
b、觀看科普錄象,演示冰川推動巨石的情景。
c、情景再現(xiàn):假如你是李四光,你來我們學校做有關(guān)“冰川移石”的科普講座,你準備怎么把這個知識講清楚,現(xiàn)在請你整理好你的演講稿。
4.齊讀課文
交流感想
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啟發(fā)?用“李四光爺爺,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
分組交流。
課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們從小就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探索,最后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回去找找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奮斗計劃:擬訂一份奮斗計劃,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這些偉大的人親近。
看了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奇怪的大石頭教案的人還看:
1.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2.三年級下冊語文19課 七顆鉆石
3.七顆鉆石課文句子賞析
XX年學年上學期,本人堅持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下面是本人的教學經(jīng)驗及教訓。
1、 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關(guān)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課前寫好教學設計,備好課。
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jié)構(gòu),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zhì)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guān)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diào)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jié)合,布置好家庭作業(yè),作業(yè)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三年級的學生屬于過渡時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個別學生抄襲作業(yè),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zhuǎn)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3、積極參與公開課交流,觀摩優(yōu)秀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 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認真學習新課標要求,勇于從事語文教學的新嘗試,并在教育局對我校的評估驗收中提供了一節(jié)檢查課,并在本校提供了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翠鳥》,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工作水平。
關(guān)鍵詞:情境教學;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
在我國的強大教育背景下,教育行業(yè)的地位也越來越顯著了。對于不同教育層次階段的教學方法、模式的相關(guān)探究和創(chuàng)新,也是教育水平的一種提升。而在義務教育階段,具體階段課程的具體教學方法研究,也關(guān)系到教師與學生對知識的傳承,也能體現(xiàn)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小學三年級是小學教育的關(guān)鍵階段,對本階段的語文教學進行分析和探索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現(xiàn)階段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探析
1.小學三年級總體特征
(1)教學特征
我國的具體教育環(huán)境和方法在義務教育階段,整體的呈現(xiàn)還是比較傳統(tǒng),基本上都是以教師課堂面授的形式進行,教學模式也是比較被動單一,因為都是以教師為主線來引導學生學習。另外,課堂氛圍也是比較單調(diào),這對課堂知識的學習是不利的,顯示出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沒有成為學習中的“朋友”。
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在小學三年級的教學中應該把握好教學重點。針對課程特點,具體分析出合適的教學方法,靈活教學,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互動,掌握并學習到新知識。
(2)學生特征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總體呈現(xiàn)出比較積極的面貌。他們脫離剛進小學的那份稚氣,思維語言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但是相對年齡比較小,對外界的好奇和感知能力十分強烈,喜歡自己探索事物。所以,此階段也是一個關(guān)鍵教育時期,對于品德培養(yǎng)和人格素養(yǎng)十分重要,教師應加以引導。
另外,在小學三年級階段,孩子除了思維的活躍,個性的養(yǎng)成,還反映了性格方面,比較情緒化,自尊心也很強,很在乎外界對他們自身的看法和態(tài)度。例如,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都會引起他們情緒的變化,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引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價值觀。
2.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現(xiàn)狀
綜上,通過對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三年級教師和學生特征的了解,也顯示出了一些教學缺陷。因為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模式是固定的,只有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現(xiàn)階段,小學三年級語文教育的目標是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于此,教程目標一般分為:語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古詩詞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素質(zhì)涵養(yǎng)的培養(yǎng)三個模塊,也是新時期教育不斷改革對學生各方面的培養(yǎng)和要求。但是具體到實際課堂中,也顯而易見,所以作為傳播知識的主體教師來說,應該結(jié)合課標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被動教育為主動學習。
二、情境教學方法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引入
1.情境教學的含義
顧名思義,情境教學是一種在課堂中假設出“身臨其境”的氛圍,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學習的一種方法,簡單明了。而且實踐性強的特點對于小學三年級非常適用,也是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
2.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的意義
(1)促進知識的互動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講都是比較被動單一的,在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此方法,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加強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因為活動是教師組織發(fā)起的,教師抓好主線,帶動學生思考發(fā)揮,變被動為主動。
(2)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
在三年級語文課程中已經(jīng)編入了很多優(yōu)秀人文類的文章和詩詞,但是對于學生來講對于文章和詩詞的學習自身能力是有限的,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啟蒙,但是畢竟兩者之間存在差異,對于情境教學的引入,例如,分角色表演等能加深其對知識的印象,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踐性強,適用場合廣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三年級語文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可分為以下幾點:(1)課堂中進行角色扮演,這個也是比較常見的,像對于課文中的任務進行角色扮演,抓住人物特征和內(nèi)心,更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2)影音視頻,此種方法也比較新穎,結(jié)合課文主要內(nèi)容背景,放映相關(guān)音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3)結(jié)合實際情況進行講說,例如,對于課文或者古詩詞中提到的情節(jié),教師可結(jié)合現(xiàn)實學生案例進行講解,對于民族故事或者道德孝義之類的故事可與學生直接互動,讓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這樣不僅使學生便于理解,還提高了學生素質(zhì)。
通過對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的相關(guān)探析和情境教學方法的研究,促進了三年級語文教學效率,也體現(xiàn)出了教育的人性化,互動交流的氛圍有利于知識的傳承。情境教學方法將課堂的主體變?yōu)閷W生,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教學方法中的改革。當然,隨著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在后期的教學方法也將繼續(xù)改進,以起到傳承和育人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匆匆而過,一個繁忙的學期又結(jié)束了,一段緊張的教學活動又劃上了圓滿的句號?,F(xiàn)將本學期教學工作如下總結(jié):
一、繼續(xù)訓練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適當?shù)卣归_小組學習或分組討論等多中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發(fā)表見解也傾聽別人的見解。同時利用多層次的口語交際課,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認真傾聽的品質(zhì)。并培養(yǎng)在小組中互相協(xié)作互相補充互相學習的合作精神。
二、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精神。在傳統(tǒng)教學的影子里,學生們?nèi)匀涣晳T于老師的講解,在做習題的時候,有不懂的或年會的還想等待著老師的標準答案。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惰性,不利于學生的開拓創(chuàng)新素質(zhì)的養(yǎng)成。因此,在閱讀之后我首先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各種問題出現(xiàn)時,又鼓勵顯示去自己解決,利用所有能夠利用的途徑。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并促使他們?nèi)樽约旱囊娊獾教幦ヅふ蚁鄳牟牧稀o論對與錯,只要是自己找到的,自己通過任何渠道獲得的都得到表揚和鼓勵。在一個學期的能力只后,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相應的增長。
三、按教學要求完成本冊的識字和寫字任務。認識并能夠正確地運用所學生字詞。在繼續(xù)學好鋼筆字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學好毛筆字,在學寫毛筆字的過程中,感受祖國文字特色的魅力,感受中國書法的無窮奧妙。在寫字過程中成功地運用“我們的展示臺”展示學生的書法,有效地刺激了學生對毛筆書法和鋼筆書法的興趣,提高了學生書法的熱情,涌現(xiàn)出一批書法愛好者,同時展出了不少的成功作品。
四、繼續(xù)訓練學生的自讀能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運用“范讀——默讀——品讀——朗讀”等方法,讓學生學會自己感悟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理解好詞好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夠自覺地把這些好的詞句積累起來。同時體會關(guān)鍵詞語所表達的含義,及對人物的思想品格的塑造作用。
五、繼續(xù)訓練學生的習作能力。隨著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了本冊范文所含有的習作方法。學生學會了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描寫畫面內(nèi)容。學會了按一定順序?qū)懸惶幗ㄖ?、能寫出一種水果或蔬菜的特點、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貌和習性,還學會了以寫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和精神。
當然在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存在著缺點,就是學生在相信自己的努力得來的結(jié)論而不愿意接受課本上的死答案,也開始懷疑老師在黑板上為應試而做出的答案,因此,在考試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或許有很多的幼稚之處。但是,這種缺點是暫時的。另外,在教學活動中,由于班容量大,教學進度緊,一些交流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習時受到或多或少的拖拉,成績不理想。這也是本學期教學工作的不足只處。
1、加強理論學習,為實踐“問題導學”奠定基礎
開學初,為更好地實踐“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我?guī)ьI(lǐng)全組教師認真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和“問題導學”50問的相關(guān)理論,重溫“問題導學”的教學思想,建立全新的課堂關(guān)。此外,我還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大量的語文教學相關(guān)書籍,深入學習“問題導學”模式,不斷地充實自我,力爭用各種途徑提高自身理論水平,為更好地實踐“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2、積極投身課堂實踐,探索“問題導學”有效途徑
本學期為更好推行“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四月份,我校倡導在各年級中推選一節(jié)引路課。作為教研組長的我積極承擔起了這一艱巨的任務,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更為了能真正給老師們起到拋鉆引玉的作用,我翻閱了大量理論書籍,觀看了許多名師教學錄像。面對一次次的試講我沒有覺得繁瑣。多少次,我備課到深夜一兩點,有時甚至徹夜難眠,任憑教案在自己的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刪減、增加。為克服高聲教學,我反復用手機給自己錄音;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面對鏡子我一次次地修正自己的眼神、手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我的不懈努力,在本次我?!皢栴}導學”觀摩課上,我所教授的《可貴的沉默》一課榮幸地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此外,本學期五月份,我還代表學校參加了礦區(qū)師訓科舉辦的“名師演繹精彩課堂”活動,在活動中我一展風采,所教授的《買木雕的少年》一課受到了現(xiàn)場評委的一致好評。由于教學效果良好,今年六月,我又被學校推選參加了礦區(qū)舉辦的“三優(yōu)課”展示活動。正是由于我對課堂教學的執(zhí)著與專注,所以在我?!皢栴}導學”教學模式的推行過程中我走在了教改的前列。
二、以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提高孩子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增強規(guī)范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們?nèi)昙壢w師生在20**年5月20日至24日在年級中開展“神話傳說故事會”活動,這次活動由于我們各班班主任事先都做了周密的安排,所以活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組內(nèi)部交流時,同學們異常激烈,說得不亦樂乎,甚至有些同學還手舞足蹈。在班級比賽過程中,各組推選的代表語言流暢、講解繪聲繪色,大部分同學還能在適當?shù)那楣?jié)中加入一些自己自創(chuàng)的動作。此外,每一位選手還會根據(jù)前一個選手所存在的不足,進行自我反思,總結(jié)經(jīng)驗,及時修改,以便自已講的時候能夠表現(xiàn)出色。逐漸的,后面的同學越講越精彩,聽的同學也越聽越有味,課堂也仿佛被包圍在神奇的神話傳說世界中。
此次活動的開展,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競爭意識,真正讓他們體驗到了表現(xiàn)自我的樂趣,同時也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后,我們還將開展更多的競賽活動,為學生展示才華搭建平臺,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再提高。
三、讓“讀書、練字”成為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及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本學期我們年級繼續(xù)堅持“晨讀午練”活動。本學年我們年級把早讀的內(nèi)容定為:《弟子規(guī)》《年級必背故事》和教材中要求朗讀和背誦的篇目。在晨讀的過程中,我們年級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大量的閱讀外,還對《弟子規(guī)》中的內(nèi)容做了細致地講解此外我們還注重學生的朗讀技巧的隨機指導。經(jīng)過一學期的訓練,孩子們不僅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在朗讀水平上也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
良好的寫字習慣是學生未來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因此,我們年級的教師更注重每天20分鐘的練字時間。在平時的寫字訓練中,我們從寫字姿勢、執(zhí)筆姿勢、基本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jié)構(gòu)、布局謀篇等方面,進行細致、科學、形象化地指導。由于學生年齡還小,我們還經(jīng)常不知疲倦地來回巡視在學生行列中,目的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能及時采取措施,指導并幫助其改正。另外,每次寫字指導,我們都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筆畫要突出,哪些筆畫有變化,都要注意到。另外,為了激勵學生寫出端正、美觀的字,我們對學生平時的作業(yè)也堅持采用雙重評價,既考察學生的作業(yè)質(zhì)量又考察學生的書寫質(zhì)量。經(jīng)過一學期的練習,我們年級孩子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提筆就是練字時”的良好習慣。
四、課題研究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教育改革一道亮麗的風景。為此我校開展了《基于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的有效學習研究》的課題實驗,本學期通過實驗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正確、科學、藝術(shù)地使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shù),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針對我區(qū)“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五、群策群力,抓實教研活動
The green campus is not only the environmental being green, but also the sprite being green, which means we should do other things like helping each other or caring each other. Therefore, we should both beautif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create a campus culture.
As university students, we enjoy the campus time while we have responsibility to build our green campus. In spiritual term, we should respect teachers, classmates and other people work for the school. In environmental term, we should have good habits to keep campus in a clean surrounding.
我們都知道,一個更好的研究結(jié)果可以帶來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我們有必要建立綠色校園。綠色校園不僅能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我們的學習,而且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一部分。
As is subtly revealed in the cartoons above, global warming is a real threat to our world. In the first drawing, the glaciers in the polar region are rapidly melting owing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second picture, a homeless polar bear is staying on an isolated big block of ice.
The purpose of these portrayals is to show us that global warming is a looming threat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begin with, global warming leads to the rise of sea levels. Large sections Chinese coastal regions would gradually disappear under rising sea levels 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severely impairing the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ess. China’s long coastline is the base for about 70% of the large cities, over half of the domestic population and nearly 60%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comparatively-advanced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China’s off-shore regions will suffer great losses if the sea level does not cease rising. In addition, global warming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weather such as hurricanes and snowstorms. Hurricanes and typhoons have become stronger and longer-lasting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hese upswings correlate with a rise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due to global warming.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global warming is a great threat to our world. Facing the growing menace of global warming, more scientific and a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on a larger scale to change for the better.
【參考譯文】
正如上述漫畫生動所示,全球變暖是當今世界的真正威脅。在圖一中,由于全球變暖,極地冰川正在加劇融化。在圖二中,一只無家可歸的北極熊呆在一塊孤立的大冰塊上。
關(guān)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新課程標準中是這樣描述閱讀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彼裕陂喿x教學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讀為中心,引導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入到閱讀學習中,獲得直接的知識經(jīng)驗,產(chǎn)生直觀的閱讀情感,在親身閱讀和實踐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習能力。以下簡要地講述筆者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讀”的三步曲。
第一步:試讀、初讀――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
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包括兩個階段:
一是閱讀之前的準備階段,即試讀。在試讀階段,我要求學生一方面要作閱讀知識上的準備。了解文章的作者、寫作背景、生字生詞以及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其他方面的未知知識,為初讀掃清障礙。另一方面要為閱讀做情感上的準備。例如,學習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guān)于地震方面的紀錄片或是電影,通過視覺、聽覺上的刺激,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為文章的閱讀奠定感情基礎。
二是對文章產(chǎn)生初步整體印象階段,即初讀。在初讀階段,我大致分為三步驟完成:首先,設置問題,為學生的閱讀指明方向。我會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設置問題,譬如說,文章主要寫了些什么,留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寫作手法又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初讀,從而對文章的內(nèi)容、中心和結(jié)構(gòu)進行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后,教師范讀,為學生的自讀樹標桿。我在閱讀教學中,很重視范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感情的朗讀,配合一些肢體的語言。因為教師的范讀,不僅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而且還能夠引導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的自讀興趣,從而在聽覺、視覺和想象中產(chǎn)生更準確的文章印象;最后,學生陳述,檢驗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閱讀《梅花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或者用文章中的相關(guān)詞語來表達自己對文章大意的理解以及一些自己的閱讀收獲。通過學生的陳述情況,來衡量第一步的閱讀效果。
第二步:朗讀、細讀――對文本進行部分理解
對于文本的部分理解,也包括兩個階段:一是要大聲朗讀,字字句句都要讀得清楚、準確。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手、口、腦并用,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是認為手法新穎、表述優(yōu)美的句子都要及時地拿起筆圈劃。過后,可查閱字典,解釋字詞,可摘抄喜歡的句子,以備寫作借鑒;二是要默默細讀,逐字逐段地進行理解性的默讀,一方面鞏固生字生詞,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梳理文章思路、結(jié)構(gòu),劃分段落層次,歸納段意。通過部分理解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理解文字意義,并能夠取得應用文字的能力。
第三步:精讀、活讀、美讀――對文本進行整體深化
對文本的整體深化,包括三個階段:
一是在細讀上的深化和提高,即精讀。就是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句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品析,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其寫作特點。我在這個過程中通常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欣賞性地朗讀,邊讀邊想,強調(diào)情感上的體驗,從而了解文章多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讀過文章之后,我會設置一些問題:覺得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什么樣的品格,什么樣的道理,我們又從中學到了什么等。
二是張開想象的翅膀,活讀。即要求學生在精讀的過程中,能夠展開想象,將文章的內(nèi)容想象成一場電影、一幅畫,也或是把自己想象成文章的主人翁,身臨其境,觸景生情,情感遷移,與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加深對文章的認識,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三是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美讀。在經(jīng)過精讀和活讀之后,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感都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和體會。美讀就是要把文章讀美,讀出感情,讀得有滋有味。我在美讀的過程中,通常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讀,將文章情感和自己的體會融為一體,就像作者與自己的一次促膝長談,不僅感受美,表現(xiàn)美,還被美熏陶,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