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血壓理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針刺放血療法;血熱性高血壓;“阿拉坦巴根”穴位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2-0001-01
蒙醫(yī)臨床中治療疾病除用復方藥劑調養(yǎng)和治療外,針刺放血、拔罐穿刺等治療方法也起著很好的治療和調養(yǎng)效果?!端牟酷t(yī)典》中記載“目赤尿赤、刺痛集中,是血熱癥的癥象;脈象洪而堅實且變化不大,尿色照面,舌苔濕潤,從針刺放血的血液可以鑒別;針刺放血呈稀釋現(xiàn)象。凡出現(xiàn)這些癥狀,便是熱癥[1]”。作者采用蒙醫(yī)針刺放血療法配合蒙藥治療血熱性高血壓,有效的調和氣血、調理體素、增加抵抗力、改善血液循環(huán)、達到了降低血壓的目的,結果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具有見效快、療程短、經濟又便捷等特點,值得在蒙醫(yī)臨床中推廣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醫(yī)院收治的血熱性高血壓患者6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27例和對照組33例。治療組男16例,女11例;年齡36~70歲,平均年齡(49.04±10.57)歲;發(fā)病時間(4.37±2.59)年。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4.06±10.76)歲;發(fā)病時間(4.04±3.07)年。兩組在性別、年齡和發(fā)病時間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以令服蒙藥為主,早飯后45min左右,伊赫?烏蘭―13湯3~5g,水煎服;中午飯前半小時,通拉嘎―5丸劑,15粒,溫開水送服;晚飯后50min左右,烏蘭―10散劑3g,溫開水送服。連續(xù)治療8周。
1.2.2 治療組 以針刺放血治療為主,放血間隔時間一般為40~60d,清明時節(jié)起放血最佳,并適當配合令服伊赫?烏蘭―13湯、烏蘭―10、通拉嘎―5等,其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連續(xù)治療8周。
1.2.2.1 療前準備 放血治療前5~7d,令服沙日―湯制劑,一日2~3次,一次3~5g,水煎服。其主要目的是分離惡血與正血,并有稀釋血液的作用。
1.2.2.2 正確選擇穴位 “阿拉坦巴根”穴位,位于前額右側,右眼正視瞳孔正上方,發(fā)際下1.5cm處。
1.2.2.3 操作方法 將“阿拉坦巴根”穴位周圍的毛發(fā)剃凈消毒,用專用放血工具(斧狀銳利的刀具或三棱針)針刺放血。出血量,初次120~150ml為宜,復次50~80ml為宜。
1.2.2.4 注意事項 放血時間為巳時前段為上,治療前后需忌煙酒、禁食辛辣性、刺激性和油膩食物。
1.3 評價方法 根據《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下,蒙古文)》所述,血熱性高血壓病癥狀為:頭烈痛,昏厥,思維下降,眼紅,口舌干枯,身體持續(xù)低熱,脈跳動有勁,尿呈黃赤[2],收縮壓140~159mmHg,舒張壓為90~99mmHg[3]。
1.4 療效標準 痊愈:頭痛頭暈、身熱面紅等癥狀消失,尿色、尿味恢復正常,血壓穩(wěn)定;顯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目赤癥狀基本消失,血壓穩(wěn)定;有效:頭痛頭暈、眼紅流淚癥狀消失;無效:與治療前無明顯好轉。上述療效標準,由名蒙醫(yī)、第一批老蒙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耀思圖主任醫(yī)師指導提供。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后,治療組痊愈16例,顯效9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痊愈14例,顯效11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9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
3 討論
血熱性高血壓屬于蒙醫(yī)血液病范疇,主要由赫依、希拉功能失調,惡血偏盛,導致氣血運行失暢,脈竅不利,希拉性血液增高,血液循化失調,出現(xiàn)功能紊亂而引起,以發(fā)赤、刺痛、上逆和出血為特征的病癥。血與希拉性是熱似火,故此病屬熱,臨床較為多見。惡血在偏盛情況下可單獨致病。放血療法,是指在一定的部位,將淺部脈道(靜脈)切開或穿破,進行手術放血,借以引出病血,達到治療和預防的目的。多適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熱性疾病[4]。故針刺放血配合蒙藥治療血熱性高血壓是可行的。現(xiàn)代醫(yī)學實驗證明,針刺放血一方面可以增強免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機體釋放內源性嗎啡肽等止痛物質[5]。所以蒙醫(yī)針刺放血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針灸鎮(zhèn)痛理論。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表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10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93.9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針刺放血療法配合蒙藥治療血熱性高血壓病癥,其療效優(yōu)于單純藥物治療,并具有見效塊,療程短,經濟又便捷等特點,該治療方法值得在蒙醫(yī)臨床上推廣應用,供同仁參考。
參考文獻
[1] 宇妥?元丹貢布.四部醫(yī)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7:91-92.
[2] 白青云主編.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下,蒙古文)[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54.
[3]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第六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47.
[4] 蒙醫(yī)學編輯委會.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9.
【關鍵詞】 美托洛爾;高血壓;心房顫動(AF)
陣發(fā)性AF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腦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近年來,瓣膜疾病導致的AF明顯減少,高血壓引發(fā)AF占非瓣膜病AF患者的半數[1],2006年國際AF治療指南中提出引發(fā)AF的五種臨床常見疾?。?]中,高血壓占首位,其次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Holter是檢出陣發(fā)性AF的有效手段,美托洛爾是臨床療效肯定的一種降壓藥和控制心室率藥物[3]?,F(xiàn)對用美托洛爾治療30例高血壓伴陣發(fā)性AF患者12個月的治療隨訪結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1.1 病例選擇 所有資料均來自臨汾新立醫(yī)院2008年3月-2009年5月對臨汾經濟開發(fā)區(qū)10個自然村常住居民體檢檔案。共體檢3019人,其中高血壓患者596例。對596例患者統(tǒng)一填表、體檢(包括性別、年齡、病史、身高、體重、心電圖、血糖、血脂、肝功、腎功、胸部X線、腹部B超)。對有心悸癥狀的心動過速患者,進行24h Holter檢查。對檢出有陣發(fā)性AF患者,同意配合治療隨訪的患者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共有30例患者入選,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40~69歲,平均(50±17)歲。
1.1.2 入選標準 (1)年齡
1.1.3 排除標準 (1)持續(xù)性AF和永久性AF;(2)甲狀腺功能亢進,電解質紊亂;(3)嚴重肺、肝、腎功能障礙或有β-受體阻滯劑禁忌證者;(4)不能遵從治療方案或按規(guī)定隨訪。
1.2 方法
1.2.1 血壓測量 采用汞柱式標準袖帶血壓計安靜坐位休息至少10min,測右上臂肱動脈血壓,以korotkoff第Ⅰ音和第Ⅴ音作為SBP和DBP,每次間隔2min,測量3次取平均值。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指定的診斷標準,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為高血壓。
1.2.2 Holter 采用HOLTER RECORDER MODEL MGY-H12動態(tài)心電圖分析儀,MGRP7336磁帶式10通導模擬12導聯(lián)記錄儀。監(jiān)測時間不少于24h,磁帶記錄信號經主機回放,采樣及模擬數據轉換后,以人機對話方式編輯P-QRS-T模板,人工逐一識別陣發(fā)性AF并剔除偽差。
1.2.3 彩色超聲心電圖 采用LOGIQ3EQPert儀,由專人操作,取左室長軸位測量LAD。
1.2.4 美托洛爾 采用口服用藥,劑量50~100mg/d,1~2次/d,根據目標血壓和耐受心率調整個體初始劑量和長期維持劑量。
1.2.5 隨訪方法 治療前和治療后3、6、12個月隨訪血壓、心率并進行靜息心電圖和Holter、心臟彩超、胸部X線、肝、腎、肺、甲狀腺功能和電解質檢查。治療10天和1個月時只隨訪血壓和心率。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30例入選患者均順利完成隨訪,無一例因嚴重不良反應或不能耐受而中途退出者。初始治療10天時隨訪,30例患者均達到目標血壓(SBP
3 討論
心臟是高血壓受累的主要靶器官,表現(xiàn)為心肌重構,心肌重構表現(xiàn)為心肌肥大,間質纖維化,心肌細胞過度凋亡等。心肌間質纖維化是指在心肌細胞外基質中膠原纖維過度積聚,膠原含量顯著升高或膠原成分發(fā)生改變。心房間質纖維化是AF發(fā)生、發(fā)展和維持的分子基礎和重要過程。AF并不是一種良性心律失常,其存在多種重大危害,應當給予積極的治療,尤其是陣發(fā)性AF更是這樣[2]。
β受體阻滯劑兼有抗高血壓和抗心律失常的雙重作用。我們用美托洛爾治療30例患者療效肯定,無明顯副作用,12個月隨訪時LAD由(39.11±1.68)mm降至(37.15±1.55)mm,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β受體阻滯劑可以逆轉左房重構,有利于AF治療和預防。β受體阻滯劑是目前用于控制心室率的主要藥物。2006年ACC/AHA/ESC心房顫動治療指南推薦β1受體阻滯劑為持續(xù)或永久性AF控制心室率的Ⅰ類推薦治療藥物(B級證據水平)。
對于陣發(fā)性AF,Holter的檢出陽性率遠高于普通靜息心電圖,對有心悸癥狀的高血壓患者應常規(guī)進行Holter檢查,以免漏診。分析3、6、12個月的隨訪結果,陣發(fā)性AF發(fā)作次數雖然較治療前減少,但竇性心律的維持狀況并不盡如人意。隨著LAD的好轉和時間的推移,竇性心律的維持并未提高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低。復習有關資料:AF發(fā)病機制不僅僅是心房解剖學重構,還存在電學重構。心房電重構是指AF反復發(fā)作或連續(xù)電刺激所導致的心房肌有效期進行性縮短,離散度增加,頻率適應性下降、消失或反向變化等[4],提示AF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目前尚未明了。近幾年人們將注意力轉移到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等非抗心律失常藥物。循證醫(yī)學證明ARB通過逆轉心房重構預防AF和維持竇率較β1受體阻滯劑和胺碘酮都好。胺碘酮主要用于有明顯器質性心臟病和有癥狀AF患者的竇律維持。不用于AF的一級預防[5],房顫射頻消融是非藥物治療方面的進展。
關于AF的藥物治療,要依據基礎疾病,AF類型和持續(xù)時間,癥狀嚴重程度,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效果等進行個體化選擇[6]。總之遵循專家共識,β1受體阻滯劑是列為第一線的降壓藥物之一,是初始和長期應用的降壓藥物之一,可單用或與其他降壓藥合用。同時,β受體阻滯劑用于高血壓心房顫動發(fā)作,控制發(fā)作時心室率,促使心房顫動轉復竇律和維持竇性心律都可能有效(Ⅰ類推薦,證據水平C)[6]。
β受體阻滯劑雖不能轉復AF,但對已轉復者長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可減少由體力活動或情緒波動誘發(fā)的AF,對未轉復者減慢心室率[7],故對陣發(fā)性AF防治遠期效果好。
參考文獻
1 李鐵軍,孫英賢.心房顫動的臨床治療及再認識.中國實用內科學雜志,2008,26(6):419-422.
2 郭繼鴻.心房顫動藥物治療的10個臨床問題.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6(6):422-424.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剪輯委員會β1-腎上腺能受體阻滯劑在心血管疾病應用專家共識.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3):195-209.
4 wijffels MC,kirchhof CJ,Dorlang R,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begets atiral fibrillation :a study in awake chronically instrumented goats.Circulation,1995,92:1954-1968.
5 楊延宗.胺碘酮在心房顫動治療中的應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6):561-562.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并發(fā)癥
高血壓作為臨床常見高發(fā)病癥之一,其發(fā)病率在我國呈現(xiàn)逐年遞增的趨勢[1,2]。學界也對高血壓的臨床診療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在不斷完善其治療方法的同時,也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進行了有效的改進。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一個相對較為特殊的群體[3],在臨床護理方面更要予以區(qū)別對待。在本組探究中,則主要選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其進行對照護理,以此來對個性化護理的臨床應用展開對照探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臨床治療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同時在入院后進行病歷篩選,排除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②嚴重心腦血管疾??;③惡性腫瘤;④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⑤生活無法自理。而且入院后,以宣講會的模式告知所有患者本次探究的目的與實施方法,得到患者一致同意后,簽訂知情同意書,后參照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55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8.2±3.5)歲,病程3~17年,平均病程(5.6±3.5)年,合并糖尿病21例,合并冠心病11例;觀察組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68.8±4.3)歲,病程4~18年,平均病程(5.8±3.1)年,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冠心病14例,比較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并無明顯差異。適合對照探究。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在進行對照護理期間,予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旨在控制其血壓水平,并防止意外事件。同時進行對照護理,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則予以個性化護理,即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合理制定護理對策,前期護理人員需要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中期則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游俠對策,后期則進行逐步開展,并在患者即將出院的前后,對其進行健康宣教,指導其如何進行血壓測量和按時用藥,以此保證其遠期生活質量。
1.2.2觀察評價方法 采取對照護理后,首先以我院自制調查問卷,統(tǒng)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個級別,①滿意和一般為護理滿意度;②統(tǒng)計護理期間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情況,著重記錄心律失常、腦卒中、心絞痛等并發(fā)癥;③結合護理前患者血壓檢測結果,對兩組患者血壓恢復時間及血壓水平進行對照分析。結合上述三方面的觀察結果,進行科學評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SPSS18.1統(tǒng)計學軟件為工具,組間進行χ2和t檢驗,P
2結果
采取對照護理后,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首先比較兩組患者血壓情況,其中觀察組患者血壓趨于常值的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
另外,統(tǒng)計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照組發(fā)生率為16.4%,其中3例心律失?;颊撸?例腦卒中患者,4例心絞痛患者,明顯高于觀察組3.6%,其中2例心律失?;颊?,P
3討論
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高血壓患患者群中具有較為特殊的地位[4],因其年齡較大,身體機能衰退明顯,不僅臨床治療方法需要進行有效改善,甚至護理工作也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滿足治療需求。本組探究則著重對個性化護理的應用進行評析。
如探究結果所示,個性化護理在控制老年患者血壓水平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方面有顯著價值。筆者認為,個性化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采取輻射式的立體化護理,以患者需求為護理出發(fā)點,不斷細化護理流程,完善護理內容,尤其是加強了并發(fā)癥的預見性護理和循證護理,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護理療效。而且個性化護理中,護理人員會結合老年患者自身特點,選擇最有效的切入點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且在有效溝通的過程中,去盡可能的滿足患者需求。此外,在個性化護理中,也較為注重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如指導其如何使用血壓測量器,如使其認識到按時用藥的重要性,如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護理療效。因此,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療效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各方面的對比結果都要更為突出。
4結論
綜上,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適用過程實施個性化護理,不僅有助于病情的好轉,而且還會使患者身心上都有所收益,因此而獲得極好的治療效果。個性化護理不僅可以明顯地提高血壓控制的效果,而且還能夠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非常有利于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玲.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05):130-131,133.
[2]劉翼翔.個性化護理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4,(04):388-389.
1.頸椎病
頸椎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它是由于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或局部關節(jié)韌帶松弛,使局部血管、神經組織受壓而引起的。其癥狀表現(xiàn)多種多樣,手指發(fā)麻是其中的表現(xiàn)之一。
對策:積極治療頸椎?。黄綍r常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注意睡眠時枕頭的高矮,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另外,枕頭的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以避免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而致手指發(fā)麻。
2.上肢神經卡壓
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后活動可以好轉。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征”。二是環(huán)、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間麻醒史,嚴重者伴有肌萎縮,環(huán)、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響精細運用。這是因為神經在肘部受到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征”。
對策:中醫(yī)治療本病可采用按摩的方法,配合中藥煎湯外洗:制馬錢3克,紅花3克,生半夏3克,骨碎補15克,甘草15克,蔥須50克,水5碗煎滾,加醋100克再煎10數滾,熏洗患處(肘部和麻木部位),一日10數次。西醫(yī)治療本病多采用激素局部封閉,必要時采用手術療法。
3.椎管內占位病變
有些頸髓外腫瘤,早期可致某側指和掌麻木、乏力。若胸腰段腫瘤,則可致某側的趾、足背等麻木,足如踏棉花,并可向上伸延,兼有痛覺減退。
對策:做磁共振檢查可診斷。
4.高血壓
血壓升高后血管收縮,全身小血管痙攣,管腔變窄,致使肢體遠端的肌肉血供減少,出現(xiàn)末梢循環(huán)障礙,營養(yǎng)暫缺,就可使肢體麻木 ,尤其是指、趾更為敏感。麻木可僅在幾個指、趾發(fā)生,持續(xù)短暫時間后又可緩解,若經常發(fā)生,則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對策:監(jiān)測血壓,制定降壓治療方案,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
5.一過性腦缺血
一過性腦缺血是引起老年人手指發(fā)麻的最常見原因。老年人?;加懈哐獕骸⒏咧Y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可引起血管痙攣,高脂血癥會使血液黏稠度增高,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患者一過性腦缺血,從而引起手指發(fā)麻等癥狀。
對策: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應用尼莫地平、丹參、維腦路通等藥物,以改善腦供血,或在晚上睡前服用100~150毫克(4~6片)腸溶阿司匹林片;平時注意多飲水;定期測血壓及做血脂、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患有高血壓或高脂血癥,應積極進行治療。
6.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多種并發(fā)癥,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并發(fā)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就會有四肢麻木和皮膚感覺異常等癥狀。
對策:一旦患了糖尿病,要進行正規(guī)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并注意補充維生素B1、B6、C等。嚴重病例可并用輔酶A、ATP等藥物。也可采用針灸、理療、按摩等促進恢復。
7.營養(yǎng)不良
老年人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較差,營養(yǎng)不良,就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而患末梢神經炎。此病也會引起手指發(fā)麻。
對策:患者只要增加營養(yǎng),多補充維生素B1便可。
8.更年期綜合征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xiàn)象,但是大多數人并不明顯。這屬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性麻木。
【關鍵詞】療養(yǎng)院;康復病種;效益
療養(yǎng)院利用自身的技術力量和醫(yī)療設備收治康復病人,符合療養(yǎng)院的業(yè)務發(fā)展方向,具有較好的發(fā)展空間。為了分析我院收治康復病人的病種情況,探討療養(yǎng)院康復科的收治對象,進一步促進療養(yǎng)院康復技術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對2007年1~12月期間收治的康復病人的病種類別進行了系統(tǒng)回顧,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2007年1~12月,我院康復科共收治康復病人362名,醫(yī)療收入5722 306.69元。從病種分布上看,骨科創(chuàng)傷術后20例,截癱11例,腦外傷22例,腦卒中70例,高血壓病80例,冠心病40例,各類惡性腫瘤病人4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1例,頸椎病13例,其他為分散病種共54例。各病種醫(yī)療費用與其所占總費用的比例(表1),各病種病例數占同期總病例數的比例(表2),各病種治療費與該病種總費用比例(表3)。
2 討論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我科住院病人主要為高血壓病、腦卒中、惡性腫瘤、冠心病、腦外傷、骨科創(chuàng)傷術后、頸椎病、截癱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病種,其余為散小病種。上述病種中,醫(yī)療收入排序依次為腦卒中、高血壓病、惡性腫瘤、冠心病、腦外傷、截癱、骨科創(chuàng)傷術后、腰椎間盤突出癥和頸椎??;各病種的治療費比例排序依次為骨科創(chuàng)傷術后、腰椎間盤突出癥、腦外傷、截癱、腦卒中、頸椎病、高血壓病、冠心病和惡性腫瘤。上述病種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腦卒中、腦外傷、截癱、骨科創(chuàng)傷術后導致的功能障礙性疾病和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等,第二類為老年病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第三類為惡性腫瘤。
1)目前國內康復醫(yī)學科為患者提供的治療主要有3個方面:臨床藥物治療、康復護理、康復治療(包括理療、體療、作業(yè)、心理、語言、中醫(yī)等)。根據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會最近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的不完全統(tǒng)計,報道最多的是神經系統(tǒng)疾病,包括腦卒中、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脊髓損傷、腦癱等,占60.6%左右,骨科康復占20%左右,其他只有18.7%。我科住院的康復病人也以神經系統(tǒng)疾病為主,腦卒中、腦外傷和脊髓損傷病人占總病人數的28.46%,骨科康復病人,包括骨科創(chuàng)傷術后、腰椎間盤突出癥和頸椎病等占12.15%,神經系統(tǒng)損傷和骨科康復病人占總病人數的40.61%,醫(yī)療收入占總收入的52.84%。在臨床康復治療中,我們觀察到腦卒中、腦外傷所致的偏癱經我科綜合康復治療后,90%以上的偏癱病人恢復了步行功能,基本上能達到生活自理。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是腦卒中和腦外傷所致的偏癱其本質是運動模式發(fā)生質的改變,一般經歷弛緩、痙攣、共同運動、部分分離運動、分離運動、正常運動6個階段,及時早期康復治療可打破患者異常的運動模式,有效避免發(fā)生誤用綜合征和廢用綜合征,促進患者向下一個階段恢復,盡早回歸社會。骨科創(chuàng)傷術后關節(jié)活動障礙病人,經關節(jié)松解術、理療等綜合治療后,關節(jié)活動功能也得到顯著改善。上述數據表明腦卒中、腦外傷、截癱、骨科創(chuàng)傷術后和退行性骨關節(jié)疾病等幾類疾病康復治療的經濟效益和技術效益最好,應該是療養(yǎng)院康復科主要的業(yè)務發(fā)展方向。
2)資料表明:我國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超過1億,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長,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我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億5千萬以上;有關材料表明,老年病患者中約有50%需要康復醫(yī)學服務。我科收治的高血壓病和冠心病等老年病病人占總病人數的33.15%,醫(yī)療收入占總收入的26.92%。療養(yǎng)院一直從事老年病的康復療養(yǎng)工作,在老年病的康復治療方面,療養(yǎng)院康復科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搶占老年病康復治療的醫(yī)療市場,走在老年病康復治療的前列。
神奇和稀罕嗎?一點都沒有。早在三千年前的古人,根據中醫(yī)理論,利用內病外治、舒筋活血的原理,用中草藥熬制熱湯用以泡腳,通過藥物對腳部穴位及經絡的刺激作用,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調理臟腑功能,平衡體內陰陽,疏通全身經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功效。
高血壓病是以動脈血壓增高為主的慢性疾病,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全身無力、四肢麻木等。本病是心腦血管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腎病是其最主要的并發(fā)癥,被稱作生命的無聲殺手。目前我國每10人中有近3人為高血壓患者,尤其糟糕的是在新出現(xiàn)的高血壓病例中,30至45歲之間的年輕一族,居然占了一半以上,后經研究發(fā)現(xiàn),原來大多是因高壓力工作和作息時間紊亂而導致的。
生活中高血壓病已很普遍了,一般的老百姓對它也很熟悉,大多數患者采用西藥來維持,西藥需終身服用,服藥后血壓容易反彈和波動,副作用又相當多,這讓眾多患者難以長期堅持服用,從而把目光投向了傳統(tǒng)中醫(yī)藥。中藥外治具有作用迅速,療效確切,簡便廉驗,使用安全,容易推廣等特點,與內服有著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
說說采森靈足浴散吧,它是將中藥藥粉裝入一個小袋,放入裝有四五公斤水的鍋內,煮開后倒入洗腳盆內,將雙腳放入盆內進行足浴,睡前每晚1次。本品具有疏通經絡,增強血管彈性和變壓活血的功能,在恢復心臟正常循環(huán)的同時,溫補肝腎,不僅能夠卓有成效地治療高血壓病,還可以降低血脂,去火通便利尿。經對中西部三家醫(yī)院的1560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運用,其中男性870人,女性690人,中老年占比例為81%,青年占19%,一般較輕的患者5至10次左右便可康復,較重的患者10至20次左右基本康復,一般不再反彈,十分穩(wěn)定。上述患者已全部停用西藥,個別患者若有波動,每月只需再使用幾次進行鞏固治療即可。
與采森靈足浴散同時研制成功的高血壓特效純中藥還有三種:一是口服液;二是中藥片劑;三是中藥小藥袋泡開水飲服的中藥茶劑,療效均十分出色優(yōu)異,因手頭事務太多,留待來日再推出。
作為一種真正的中醫(yī)藥短平快好項目,采森靈足浴散無疑是小本創(chuàng)業(yè)者最為理想的致富產品,因其適合家庭使用和各種年齡階段的患者,必將成為各地養(yǎng)生館、理療店、足療店、康復中心等的核心產品和鎮(zhèn)店之寶。其廣闊的市場,巨大的人群,輕松簡便的治療方法,高效靈驗的突出療效,快捷便利的傳播營銷,注定將給每一位經營者帶來豐厚的收入和財富,也將使高血壓患者從此不用再受西藥的困擾,不再擔心臟腑功能再受損傷和并發(fā)癥所帶來的風險了。
請我的各位結交多年的老朋友和合作伙伴高度重視這一重大商機,及時來電與我聯(lián)系,迅速在當地鋪開市場展開經營,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壯大自己的事業(yè)。
浙江天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蒙自市人民醫(yī)院 云南省蒙自市 661199
【摘 要】目的:觀察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2 年9 月至2013 年1 月收治40 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20 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采取優(yōu)質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護理干預;高血壓合并冠心?。化熜?/p>
高血壓作為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運動量的減少,該病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而且通常伴有多種并發(fā)癥,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等,已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1]。 隨著我國心腦血管發(fā)病率的提升,高血壓以及冠心病在臨床的發(fā)病率也隨著升高,其中在老年患者中占有著很大的比例[2]。 目前,對高血壓的治療也僅僅處于及時治療及規(guī)范用藥上,臨床護理也尤為重要,配合科學的護理干預,最大程度讓患者了解該類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方式, 這對其戰(zhàn)勝疾病,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都極為重要[3]。本次研究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 年9 月至2013 年1 月收治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40 例,平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11 例,女9 例,平均年齡(58±4.2)歲,平均病程(3±1.2)年;實驗組男10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59±3.5)歲,平均病程(4±2.3)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即保持病房環(huán)境安靜、舒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1.2.2 實驗組
(1)飲食護理:指導患者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控制食用動物脂肪和動物內臟,多吃水果蔬菜,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用藥護理:高血壓患者需終身服藥,需向其患者解釋按時服藥的重要性,不可隨意換藥、停藥。
(3)心理護理: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指導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增加患者支持系統(tǒng)。
(4)健康教育:護士定時向患者講解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相關知識,告誡患者控制情緒,防止血壓驟升,戒煙戒酒,定期檢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效果,其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收縮壓控制在120-129mmHg,舒張壓控制在70-80mmHg;有效:收縮壓130-140mmHg, 舒張壓80-90mmHg; 無效:血壓較之前高,甚至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
1.4 統(tǒng)計學意義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也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高血壓病情的發(fā)展,嚴重危害著患者重要器官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4]。冠心病是高血壓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是人體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tài),引起了心血管病變而導致的。優(yōu)質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通過對患者全面舒適的護理,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需要,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氛圍[5]。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向患者進行了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包括飲食護理、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等綜合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為100%,而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全方位、多面化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臨床護理療效,提升護理質量,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躍軍. 綜合護理干預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4(03):403-404.
[2] 趙莉, 張莉. 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療效觀察[J]. 醫(yī)藥前沿,2014(07):260-261.
[3] 宋蘇娟. 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和效果[J]. 醫(yī)藥前沿,2014(21):134-134.
[4] 王慶霞.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53 例的護理干預效果[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33):69-70,73.
[5] 唐志霞. 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 醫(yī)藥前沿,2014(31):308-309.
[6] 潘英文, 湯玉蓉.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護理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23):204-205.
1 現(xiàn)代中醫(yī)治療
1.1 適當限制鈉鹽攝入,以每日6克左右為宜。
1.2 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減輕體重。調達情志,避免過度情緒波動。
1.3 可選用鈣拮抗劑,如心痛定、尼莫地平,或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或β受體阻斷劑,如心得安、氨酰心安等;亦可用復方羅布麻片等。
2 辨證治療
2.1 肝陽上亢證證候:眩暈,頭痛頭脹,頭重腳輕,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治法:平肝潛陽。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石決明15克,鉤藤10克,杜仲12克,天麻10克,黃芩10克,川牛膝12克,梔子10克,益母草12克,夜交藤10克,殊茯神10克。加減:腰酸痛者,加玉米須、地龍。頭痛甚者,加夏枯草、茺蔚子、全蝎。
2.2 風痰上擾證證候:頭痛,眩暈,胸悶心悸,納少,嘔惡痰涎,形體肥胖,苔白膩,脈弦滑。治法:祛風化痰。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制半夏10克,白術12克,天麻10克,陳皮6克,茯苓12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棗4枚。加減:頭暈腰酸甚者,加玉米須、杜仲、草決明、懷牛膝、密蒙花等。
2.3 肝腎陰虛證證候: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口燥咽干,肢體麻木,腰膝酸軟,頭重腳輕,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法:滋補肝腎。方藥:一貫煎。沙參12克,麥冬12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枸杞10克,川楝子10克,玉米須12克,杜仲10克,懷牛膝12克,密蒙花10克。加減:頭痛者,加天麻、茺蔚子、全蝎。
2.4 陰陽兩虛證證候:眩暈,耳鳴,體瘦,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煩熱,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脈弱而數。治法:滋陰補陽。方藥:二仙湯加減。仙茅9克,仙靈脾10克,巴戟天10克,黃柏6克,知母10克,當歸6克。加減:頭痛腰酸者,加杜仲、懷牛膝、天麻、茺蔚子。
3 其他治療
3.1 單方驗方(1)向日葵盤30克,夏枯草10克,羅布麻15克,桑寄生15克,水煎服,每日1劑。(2)青葙子10克,草決明15克,水煎服,每日1劑。(3)鉤藤18克,12克,桑葉、白蒺藜、青葙子、青木香、夏枯草、地龍、決明子、川牛膝、桑寄生各9克,煎服,每日1劑。(4)制半夏天麻丸,每次6克,每日2次。(5)雞蛋10個,食醋適量,浸泡7天,每次1個,每日2次。
3.2 藥物外治敷貼療法:(1)吳茱萸、川芎各半,混合研為細末,密貯備用。用時取藥粉3~6g納入臍中,外以麝香止痛膏固定,3天換藥1次。(2)蓖麻仁50克,吳茱萸20克,附子100克,混合研為細末,加生姜150克,共搗如泥,再加冰片10克,和勻,調成膏狀,每晚貼涌泉穴,7日為1療程。
4 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研究
陰虛陽亢型治以潛陽育陰法,以鎮(zhèn)肝息風加減;肝腎陰虛型治以滋養(yǎng)肝腎,用杞菊地黃湯加減;陰陽兩虛型治以滋陰助陽法,用地黃飲子加減;腎陰型治以六味地黃丸加減,兼內風者,加入潛降熄風藥物,兼血瘀者,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兼痰濁者,加入豁痰利氣之品。蔡傳家等以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石決明、牛膝、黃芩、益母草等組成)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60例,總有效率92%,且降壓過程平穩(wěn)、降壓幅度大。鄧樣雄等用天麻鉤藤湯加減治療63例。用藥2周后顯效21例,有效42例,總有效率100%。陳康遠用六味地黃丸加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377例,其中顯效113例,有效245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95%。采用中醫(yī)非藥物療法預防和治療輕度高血壓病對于一些輕度高血壓病患者,年齡相對較輕,無明顯心腦腎合并癥,現(xiàn)代醫(yī)學的治療措施并不主張馬上服用降壓西藥,而主張采用非藥物療法。對于這類患者,如配合應用中醫(yī)傳統(tǒng)的一些非藥物療法,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這也為大量研究證實,概括起來,有針灸及穴位療法、飲食療法、氣功療法、中醫(yī)心理療法等。國內開展針灸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已有40年的歷史,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體針治療痛苦較大,且占用病人時間較多,病人不宜接受,而耳穴貼壓及穴位貼敷較為簡便易行,病人容易接受,對輕型高血壓病可試用以上方法治療,另外亦可采用降壓藥枕、中藥浸腳等一些措施。(2)西醫(yī)治療 ①非藥物治療,適合于各型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輕型者,單獨非藥物治療措施可使血壓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非藥物治療包括長期低鹽飲食,減輕體重,參加體育鍛煉,保證足夠的睡眠等;②降壓藥物的使用,高血壓病的癥狀不能代表高血壓的嚴重程度,有的患者血壓高達180/160 mmHg仍可以無癥狀,因此高血壓患者切忌自我感覺來估計自己的血壓水平而決定是否用藥。凡高血壓患者,通過非藥物治療不能使血壓下降者,都應接受藥物治療。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血壓 腦出血 微創(chuàng)穿刺 護理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的腦血管疾病[1]。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是近年來治療顱內出血的簡便可行的新技術,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不受年齡和重要臟器功能的限制。2008年3月~2011年3月行鉆顱引流+尿激酶治療高血壓患者68例,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將體會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齡42~81歲,平均62.5歲。意識清醒14例,嗜睡12例,昏迷26例,明顯偏癱16例;病史中均有高血壓史6~20年。血腫36~96ml,平均56ml。均經頭顱CT確診有腦內血腫,其中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36例,額葉出血16例,頂葉出血10例,枕葉出血6例。入院時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8分59例,9~12分9例。
治療方法:根據CT檢查結果進行2次定位[2],并確定穿刺部位。理全發(fā)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在局麻或全麻下采用YL-I型腦內穿刺針,用電鉆經標記的穿刺點垂直鉆入顱骨,拔除針芯封閉穿刺頂口,緩慢將穿刺針推入血腫腔,側管接引流管,抽吸血腫。抽吸時動作輕柔,不宜用力過猛,在抽吸時程中可適當改變抽吸針位置或旋轉穿刺針方向,直至抽出陳舊的血液,以生理鹽水等量置換。沖洗血腫腔后向腔內注入1萬U尿激酶,閉管4小時后開放引流。若第1次血腫穿刺抽吸后復查CT,提示血腫已清除80%以上者即可拔針。若血腫清除少于80%則應充分清洗血腫,注入尿激酶1萬~2萬U,閉管4~6小時開放,持續(xù)引流,直至完成整個治療過程。
結 果
病程3~49天,死亡10例(14.6%),對存活患者進行為期3~6個月隨訪,完全恢復生活12例(17.6%),部分生活自理19例(27.9%),重度致殘,完全需要幫助27例(39.7%)。
討 論
術后護理體會:⑴病情變化:嚴密觀察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注射尿激酶后,如果患者昏迷程度加深,雙側瞳孔不等大,血壓升高,可能病情加重甚至發(fā)生腦疝,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⑵引流的護理:保持穿刺部位及敷料清潔干燥,每天用碘伏清毒,更換無菌紗布1~2次,病室用紫外線清毒2次/日,60分/次。保持引流通暢,勿使引流管扭曲、折彎或脫落,引流袋放置床旁低于頭部20cm為宜,過高不利于引流,應保持顱內外壓力平衡。⑶再出血的預防:①保持舒適: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抬高床頭15°~30°,有利于靜脈回流,降低顱內壓,促進水腫消退。翻身時動作要輕柔、緩慢,注意勿牽拉引流管,盡可能保持臥位舒適。②嚴密觀察血壓變化:術后每0.5~1小時測血壓1次,血壓過高者按醫(yī)囑給降壓藥,使血壓控制在140~160/90~95mmHg,血壓過高,腦血管灌流明顯增加,可引起再出血。有資料表明[3],舒張壓>95mmHg預示再出血的可能性極大。血壓亦不可過低,過低則大腦供血供氧量不足,易導致腦水腫。③保持病房環(huán)境安靜:盡量使機械聲、報警聲、談話、走路等人為噪聲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聲光等外界刺激。盡可能避免醫(yī)源性過度刺激和連續(xù)操作。④保持大小便通暢,避免劇烈咳嗽:患者長期臥床時,易致便秘,排便用力過猛導致血壓升高,誘發(fā)再出血。因此飲食上給予粗纖維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⑷并發(fā)癥的預防:①壓瘡及肺部感染的預防昏迷或偏癱的患者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無皺折,避免對皮膚的不良刺激,每2小時翻身1次。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此類患者咳嗽咳痰無力,痰液不能排除,易導致肺不張、肺部感染,可予以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并每天叩背促進痰液排出。②泌尿系感染的預防:保持會清潔,對于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尿袋位置應始終低于恥骨聯(lián)合位置,以防逆行感染,定期更換尿管及尿袋。⑸肢體功能的恢復:對偏癱患者,應盡早康復治療,以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功能活動。早期可對四肢關節(jié)進行被動運動、按摩、變換,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直。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鼓勵患者早期活動,同時配合針灸和理療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在活動中要幫其樹立信心,循序漸進,注意鍛煉時間和強度,以使患者感到適度疲勞為宜。⑹飲食治療:對術后清醒的患者,第2天可給予流質飲食,如果進食良好,無惡心嘔吐,逐漸由半流食向普食過渡。如果患者意識不清,應盡早給予鼻飼飲食,食物不易過冷、過熱,鼻飼速度不宜過快,鼻飼量不超過200ml/次,鼻飼前后都應用溫開水沖洗胃管,鼻飼后反折胃管,敷扎無菌紗布,以免食物從胃管中溢出。并配合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
本組資料表明,微創(chuàng)穿刺顱內血腫引流術結合尿激酶溶液沖洗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已被證實具有安全、可靠、療效好、費用低等特點。在臨床護理中發(fā)現(xiàn),確保呼吸道通暢,嚴密觀察病情并控制血壓,加強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大小便通暢,及早的功能鍛煉,預防并發(fā)癥,可保證手術的治療效果,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孟凡超,婁季宇,楊霄鵬.實驗室腦出血大鼠腦水腫的動態(tài)變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6,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