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慧教室的教學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英語已成為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中覆蓋面最廣、課時量最多的課程之一,英語課程在高職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是,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學科基礎普遍較差,個體英語水平差距較大,學習效率普遍不高;教師教學方法普遍比較單一,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法依然占據(jù)主導地位。筆者作為一名常年從事高職英語教學的普通教師,借助強調外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簡稱CA),從高職英語詞匯教學入手,嘗試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成效,力求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一、交際法簡介
交際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際學派認為: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語言教學的內容不僅要包括語言結構,還要包括表達各種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語句。交際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采用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主張利用句型加情景來學習語言,鼓勵學生多接觸和多使用外語。
交際法在很大程度上以通用外語教學為主,即教學內容以日常使用的語言為主,培養(yǎng)學習者獲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外語達到交際目的的能力。在交際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單是操練活動的主動者,還是構成影響所操練的話語功能的社會因素之一;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意念、思想。
從交際法的基本內涵及其實施的主要手段來看,交際法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對高職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實用知識、具備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二、詞匯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vocabulary”的基本詞義用英語解釋為“the total number of words that make up a language”,意即構成一種語言的字、詞總和??梢哉f詞匯是任何一種語言的支柱并體現(xiàn)這種語言的精神實質。
從筆者的教學實踐看,大多數(shù)英語成績較差、英語學習效率較低的高職學生面臨的主要學習障礙集中反映在詞匯識記能力偏低、詞匯總量不夠、詞匯理解不清等方面。同時,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嘗試以交際法進行詞匯教學,部分曾經英語較差的學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尤其在口頭表達、閱讀理解和應用寫作方面對英語的駕馭能力大為進步。
由此可見,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詞匯教學直接影響高職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起著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全面提升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成效,行之有效的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交際法正是高職英語詞匯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交際法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基本步驟
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應用交際法一般包含“呈現(xiàn)”、“交際活動”、“鞏固”、“習得”等基本步驟。其中,前三個步驟次第展開,都為第四個步驟(習得)服務(見圖1)。
1.呈現(xiàn)(Presentation)
教師將目標詞匯通過黑板、多媒體演示設備、圖片、語音等方式等展示出來,并用簡單的英語進行解說。
2.交際活動(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將目標詞匯交給學生,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結合日常生活事件使用這些目標詞匯進行陳述、交流。
3.鞏固(Consolidation)
將學生交際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典型句子和表達形式或者教師預先準備的典型句子和表達形式轉換成練習,讓學生現(xiàn)場完成。
4.習得(Acquisition)
在上述三個步驟中,適時適當?shù)卣砟繕嗽~匯的要點,不斷深化學生對目標詞匯的印象;也可在完成上述三個步驟后,對目標詞匯的要點進行集中歸納,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情境性問題,幫助學生習得。
(二)教師角色
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應用交際法進行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時,教師應從下述幾方面進行角色定位。
1.學生學習的促進者(Facilitator of Students’ Learning)
應用交際法進行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教師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宰,只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參與者和學生的學習促進者。
2.課堂活動的管理者(Manager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從課堂問候開始,教師就應該注意建立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交際感情,進而通過這種交際感情調控課堂行為,而不是通過教師身份或自身對學生的利害影響控制和管理課堂活動。
3.學生問題的解答者(Responder to Students’ Questions)
應用交際法進行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教師應審時度勢,對學生難于理解或難于掌握的問題應積極給予幫助;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以平等的、討論式的方式及時作出解答。
4.交際活動的參與者(Co-communicator in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結合上述三點,將應用交際法運用于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自始至終參與相關的交際活動,甚至主動扮演角色、引起文化討論、延伸課堂教學等。
(三)教學示例
在高職英語教材中存在大量諸如“unfortunately”這樣的單詞。對學生而言,記憶和理解這類詞匯似乎“太長”而且“太復雜”。倘若簡單地使用傳統(tǒng)的“教讀釋義舉例操練”的方法處理這類詞匯,很難讓學生真正掌握其要旨。筆者試著用交際法,按如下方式處理這類詞匯的教學,結果學生整體反饋教學效果較好。
第一步:呈現(xiàn)
將單詞“fortune”及其派生詞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觀察這組詞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見圖2)。
第二步:講解
這一步實際是“呈現(xiàn)”步驟的延伸,也可以算作“呈現(xiàn)”的組成部分。首先講解單詞“fortune”的基本詞義及其綴合(派生)規(guī)則,然后讓學生思考其余四個詞的意思及其相互間的區(qū)別(見圖2)。
第三步:交際問答
1.讓四個學生分別回答他們所理解的與“fortune”相關的四個派生詞的詞義;
2.給出正確的詞義并加入另一個派生詞“misfortune”,讓學生猜測新加入派生詞的詞義;
3.在黑板上寫出下列六個不完整的句子,讓六名學生分別用上述提及的單詞將這些句子補充完整:
A. I was to catch the train at the last minute.
B. Tom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 once more.He is really .
C. God bless you!Thewill follow you all the time!
D. Mary’s father was dead,when she was five years old.
E. When you are young,perhaps is wealth.
F. I remembered the address .
第四步:交際鞏固
請幾名學生用一個句子描述他們遭遇的“fortune”(幸運)或“misfortune”(不幸),其余學生用“fortunate”、“unfortunate”、“fortunately”、“unfortunately”對前述學生描述的內容進行判斷和評價。
第五步:學習評價
無論學生在第四步中陳述的句子是否存在語法或語音錯誤,均給予他們諸如“good”、“great”或“perfect”之類積極的、鼓勵性的評價,然后給他們一些提高交際技能的建議。
四、結語
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應用交際法有幾個明顯的好處:首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更集中、學習愿望更強烈;其次,大多數(shù)學生急切地想聽懂教師的英語講解,并盡可能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要求;最后,大多數(shù)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基本能主動用英語表達。
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交際法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作用,無疑有助于提高教學成效。
鑒于目前中國英語教學的大環(huán)境,高職英語教師的教學習慣、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科基礎及學習習慣很難一時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無法忽視的是交際法并非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的各種場合。然而,筆者的親身經歷證明,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實際并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對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舒白梅,陳佑林.外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徐小貞.高職英語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陳新仁.外語詞匯習得過程探析[J].外語教學,2002,(4).
[4]沈碧萍.論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科技資訊,2006,(18).
關鍵詞:“三文治故事教學法”;英語詞匯;重復性
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石。詞匯是培養(yǎng)語言技能的基礎,對于初學者來說,詞匯量的多少,直接會影響其運用語言的能力?!叭闹喂适陆虒W法”是一種以母語夾著外語的方式通過講故事教外語的方法。該方法具有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運用“三文治故事教學法”進行詞匯教學,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一、什么是“三文治故事教學法”
“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就是一種以母語夾著外語的方式通過講故事教外語的方法。該教學法目前在我國主要應用于兒童英語教學。其思路是:利用孩子愛聽故事這一天性,將英文單詞、詞組、短語。句子隨著故事的發(fā)展,由少到多、由短到長、由易到難巧妙地夾雜在故事的講述過程中。也就是詞語在句子中,句子在故事中,故事在興趣中,興趣在理解中。
二、目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教師“教”的方面來講。1.詞匯教學不夠扎實。一些教師在講課時忽略了單詞教學的重要性,或者在用單詞卡片教學時只是呈現(xiàn)圖片,即使有,單詞也是一閃而過,無法促進學生的長期記憶,也給后繼的認讀能力培養(yǎng)埋下隱患。
2.詞匯教學方法陳舊。教師往往是將新授單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跟著自己或錄音讀幾遍,然后進行詞義講解。而詞義講解又缺乏具體的實物及語境,顯得很抽象。簡單的單詞、機械的教讀一定枯燥乏味,費時低效。
(二)從學生“學”的方面來講。1.小學英語目前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由于評價手段單一,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缺乏。不少學生單憑一時的興趣學習,產生挫敗感,從而失去學習英語自信心。
2.由于教師忽視教授科學構詞法知識,從而導致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單詞,而不是通過音、行、義規(guī)律來記憶和理解單詞,它不適合小學生的心里特征和學習特點。
三、從“三文治故事教學法”的特點看其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作用
(一)“三文治故事教學法”的趣味性使詞匯教學增添色彩。兒歌是“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常用的策略,兒歌因其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yōu)美,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因此,在教學中也可采用中英文相對應的兒歌、“繞口令”等形式,并加以動作,是枯燥的語言變得生動有趣,簡單易記。例如,在學了動物的單詞后。再用中英文夾雜編成下列兒歌:Bird bird飛飛飛(邊做小鳥飛行的動作);Cat cat喵喵喵(兩手放頭上作耳朵的樣);Panda panda是國寶(翹翹大拇指)。這些兒歌有著明快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抑揚頓挫的語調,像嘩嘩流淌的流水,給人以,再加上手舞足蹈的體態(tài)語巧妙地調動了孩子們的所有的感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單詞。
(二)“三文治故事教學法”的重復性減輕了學生背單詞的負擔?!叭闹喂适陆虒W法”具有很強的重復性。它通過在故事中有意識地重復語言點,使得學生學過的東西得以鞏固和記憶,這樣就會有效地減輕學生背單詞的負擔。例如,在學習《三只熊和一個小姑娘》這個故事中,有這樣一段“三文治”文字:Daddy bear發(fā)現(xiàn)自己的chair被人坐過,就大叫起來:“是誰在my chair上坐過?”Mummy bear也大叫起來:“是誰在my chair上坐過?”Baby bear一看自己的chair被人坐壞了,就大聲哭起來:“Daddy,mummy,你們看,誰把my chair坐壞了?”在這段故事中,我們要學習兩個生詞:bear和chair。通過“三文治故事教學法”教授這兩個單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不斷地重復這兩個單詞,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這兩個單詞記憶痕跡,而且重復的次數(shù)越多,學生的記憶痕跡就會越牢固,學生也就會很快記住這兩個單詞,學生也就不用死記硬背的去記單
詞。
(三)充分利用母語作為教學的階梯,正視母語的正遷移作用。在小學英語詞匯的教學中,采用全英文教學對學生來說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的。由于英漢之間存在許多相同和相似之處,用漢英混合的故事講解單詞,會使學生更容易吸收,會極大地減少學生的記憶負擔,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會使小學英語的詞匯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一)興趣是學好英語單詞的前提。記單詞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小學生之所以很多不愿意學英語,就是因為他們不愿意記單詞,他們覺得記單詞很枯燥乏味。但“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利用孩子愛聽故事這一天性,將英文單詞隨著故事的發(fā)展,由少到多,由易到難地夾雜在故事的講述中。并且,配合特殊的語調和音樂,讓孩子們在愉悅中自然地步入英語的世界,無非是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單詞的興趣,寓教于樂。
(二)詞匯教學應盡可能的使用詞匯圍繞一定的主題或中心,提高詞匯的出現(xiàn)率?!叭闹喂适陆虒W法”就是通過故事的講述,在故事情節(jié)里,主題詞會不斷地出現(xiàn),這樣就會刺激學生對該單詞的記憶。但遺忘卻是外語學習中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那么要想克服遺忘就要靠重復的力量。一般來說,重復的次數(shù)越多,記得就越牢。所以,運用“三文治故事教學法”教授詞匯,會讓學生更輕松的記憶單詞,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三)詞匯教學應盡可能的采用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小學生天性是活潑好奇好動的,采用卡通故事形式對小學生有了最初的成功的刺激。學生感到材料有趣味,和生活貼近,這樣就保證了學生最起碼的學習動力。有趣的材料,學生就會很自然的去讀,去記,這樣,在讀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要學習的詞匯,他們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記住這篇故事的核心詞匯,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吸收。
總之,“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我們應該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這個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使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紀玉華.紅黃藍立體英漢童話樂園[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關鍵詞:中職;情境;教學;“經濟政治與社會”
對“經濟政治與社會”這門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的課程,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社會上發(fā)生的實實在在的事情以案例的形式引入課堂,通過講述具體案例來總結其中的相關知識點。學生聽到這些新鮮事時,會集中注意力并主動去思考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這樣才能很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為主要素材進行情境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針對案例中的具體故事情節(jié),教師還可以將案例中的人物分成不同角色,讓學生分角色將案例重新表演出來,這樣的教學,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案例的認識。同時,學生能從親身經歷的事件中主動進行思考,將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拓展,從而從案例中分析相關的知識點,來親身體會知識點的內涵,加深學習印象。教師通過將具體的案例分成具體的角色讓學生進行表演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主動性,而且能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重要的知識內容。
二、創(chuàng)設形象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將案例分成角色進行表演,還可以合理運用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內容的展示。在現(xiàn)代的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經相當盛行,將多媒體大量引入教學當中,能把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本節(jié)課主要的知識點為主,將一些具體的圖片結合文字內容,搭配色彩進行課堂展示并進行具體的講解。當學生看到眼前的情景,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沖淡學生學習的疲倦感。而這些文字搭配圖片和色彩,能更加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教學內容,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化,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習效率。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比如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先進行一定的引導,然后再插入一些有實際意義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我研究和探討,這樣,經過老師的解釋,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在研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學生能加深學習印象,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教師在進行“經濟政治與社會”這門學科的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教材需要掌握的內容和知識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指導。對于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以生活為題材,從生活出發(fā),將教學內容深化。必要時,還可以直接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根據(jù)教學內容,帶著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從具體的生活經歷中了解教學內容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比如可以帶著學生體驗商品銷售環(huán)節(jié),通過買賣這一行動,讓學生體會消費者應該享有的權利,從而掌握教材知識點。
五、結語
教學內容的豐富化,需要教師以不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講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知識帶給人們有益的一面,不斷拓展和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需要切合實際,并且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財務會計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143-02
財務會計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會計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實踐性課程,其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電子工業(yè)出版社根據(jù)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及其準則指南編寫的《新編企業(yè)財務會計》,課程與初級會計資格考試接軌。該課程貫穿以會計實務為“角色導航”,全書例題均以實務模擬方式展開,并給出常見業(yè)務的關鍵原始憑證樣例,還設置了專門的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關鍵練習”,為教師組織教學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同時該教材還配有《新編企業(yè)財務會計實訓》,實操性強。
根據(jù)該課程的特點及要求,傳統(tǒng)會計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已不能適應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嘗試了實踐教學中的“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實踐教學的最高級形式,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系統(tǒng)地講授理論知識外,還必須緊緊抓住應用性的特點,突出應用特色,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以求理論學習與提高技能相結合,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利用獨立制定計劃并實施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中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體驗創(chuàng)新的艱辛和樂趣,訓練在實際工作中協(xié)調合作的能力。項目教學法一般按照以下幾個教學階段進行:
確定項目任務:通常由教師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設想,然后同學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
制定計劃:由學生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
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確立的步驟和程序工作。
檢查評估:先由學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進行自我評估,再由教師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項目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習行動的特征。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
歸檔或結果應用:項目工作結果應該歸檔或應用到學校的教學實踐中。
本學期學習《財務會計》的班級主要是2009年秋和2010年春兩級的會計專業(yè)學生,共四個班。在開學初筆者就根據(jù)項目教學法的要求,制定了《財務會計》課程實訓項目計劃和評分標準,把整個《財務會計》課程劃分為三大項目,內容如下:
一、記賬憑證的填制和裝訂
1.實訓教學目的:通過填制有關記賬憑證,使學生熟悉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并掌握常用記賬憑證的填制方法,提高動手能力和實操能力。
2.實訓教學內容、要求:根據(jù)《財務會計實訓課程》提供的實操資料,填制相關的記賬憑證并裝訂憑證。
3.評分標準:
4.實訓項目完成應上交的資料:裝訂好的會計憑證。
二、會計賬簿的設置和登記
1.實訓教學目的:通過對有關會計賬簿的設置和登記,熟悉賬簿的登記要求,并能熟練掌握對賬和結賬。
2.實訓教學內容、要求。(1)填寫會計賬簿的有關內容;(2)設置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3)登記有關賬簿。
3.評分標準:
4.實訓項目完成應上交的資料:完成登記的各種賬簿。
三、會計報表的編制
1.實訓教學目的:編制有關會計報表,使學生掌握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制方法,提高會計工作能力。
2.實訓教學內容、要求。(1)熟悉各有關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jù);(2)理解會計報表的基本結構。
3.評分標準:
4.實訓項目完成應上交的資料:(1)資產負債表;(2)利潤表。
項目任務制定后對學生進行分組。本項目可根據(jù)學生自身興趣及將來的職業(yè)流向自由組合分組,一般以5人為一組,分擔會計主管、記賬、出納、審核、制證等崗位角色,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還可以互相輪換,增強互相協(xié)調和綜合處理能力。學生按計劃規(guī)定時間、內容、方法步驟完成工作任務,這一過程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展現(xiàn),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的主要過程,也是學生職業(yè)能力逐步形成的重要階段。學生和教師對每一關鍵步驟進行質量監(jiān)督,協(xié)助學生及時認識錯誤和發(fā)現(xiàn)錯誤的根源,進行過程性評價。比如現(xiàn)金日記賬登記質量控制,一方面在于登記憑證數(shù)據(jù)的正確性和完整性(這一點要在登記賬簿前通過審核記賬憑證來控制),另一方面在于登記的規(guī)范性,通過投影學生制作的現(xiàn)金日記賬賬簿,以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與教師點評等方式展開過程性的評價,檢查學生的登記項目是否完整,書寫格式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出錯更正是否符合會計處理規(guī)范,月末結賬通欄紅線有無遺漏,相關責任人簽名與否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工作質量控制。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講解賬簿登記的相關規(guī)則,制作正確的結果來對照,通過設計質量控制報告單來檢查控制。通過檢查評估,對各組學習成績作出全面評定。
最后,會計項目教學的成果以憑證、賬簿、報表等形式展示和保存。
筆者認為,在會計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要合理制定項目計劃, 認真組織項目實施,做好檢查評估,這是實施項目教學法需要特別重視的三個方面。項目教學促進學生在“做”中學,通過“做”來貼近實際工作的項目,來加強專業(yè)課的學習,這對激發(fā)學生興趣,使之感受工作要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他人合作協(xié)調,解決學生職業(yè)能力的養(yǎng)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促使學生了解專業(yè)動向,以適應職業(yè)需求。
參考文獻:
1.范唯,馬樹超.切實解決提升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中國高等教育,2006(24)
2.周瓊芳.基礎會計理論與實踐教學探討[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7)
3.新編企業(yè)財務會計.,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6
關鍵詞: 英語詞匯教學;元認知策略;策略的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5-0251-01
詞匯是語言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英語學習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匯量,語言學習就無從談起,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實踐活動也就成了無源之本,所以掌握一定的詞匯量是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能力的必要保證。文秋芳(1993)的研究表明,學生的詞匯量越大,閱讀和聽力的水平就越高。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決定了教師只能起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是英語詞匯教學的根本出路。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的關鍵,因而,培養(yǎng)學生掌握元認知策略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元認知策略基本理論
(一)元認知的定義
斯登伯格(1985)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智力的成分理論,把智力分解為操作成分、知識獲得成分和元成分,其中元成分是指執(zhí)行計劃、作出決策和執(zhí)行監(jiān)控的最高水平的控制過程?!霸J知”一詞則是由弗拉維爾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首先提出的,一個人所具有的關于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及其實施的控制,是任何調節(jié)認知過程的認知活動,即是任何以認知過程與結果為對象的知識。也就是說,元認知是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能力、任務、目標和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知。同時,元認知又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
(二)元認知的結構
關于元認知的各組成要素,學者們持有不同的看法。在國內學者中,有人主張元認知由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組成,也有研究者傾向于認為,元認知包括三部分: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董奇,1989)。目前一般傾向于董奇說法,認為元認知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具體內容如下:元認知知識是個體關于自己或他人的認知活動、認知能力、認知策略、過程、結果及其相關信息的知識,以及在何種情境下應該運用何種認知策略、如何最佳地發(fā)揮自己能力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是指伴隨認知活動而產生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
(三)元認知策略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元認知策略運用于學習產生了顯著效果,因此培養(yǎng)學生掌握元認知策略成為教學的必然。元認知策略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還處于早期的發(fā)展階段,詞匯元認知技能的掌握又是一個復雜而費時的培訓范疇,教師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運用元認知策略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使學習者在學習詞匯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
1.教授元認知知識
英語詞匯學習中的元認知知識同樣包括個體元認知知識,策略元認知知識和任務元認知知識。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生首先要宏觀的了解自己的學習任務,應了解詞匯學習的內容,學會了多少詞匯,應當學會多少詞匯。自己如何分配詞匯學習的時間,自己運用了哪些方法及策略,哪些策略適合自己等。
2.協(xié)助學生制定詞匯學習計劃
制定計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元認知技能。通過老師的幫助,學生能夠在固定的時間之內設定一個切實的目標并能完成。設定清晰、富有挑戰(zhàn)性又切合實際的目標能幫助學生看到他們自己的進步。通過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將會增強。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能力和已掌握英語詞匯的情況,通過分解學習目標來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3.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評價
自我監(jiān)控,一方面是自我監(jiān)視;另一方面是自我控制,發(fā)現(xiàn)方法、計劃不當時就要進行調節(jié),更換方法或修改計劃,以達到預定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督促學生時時關注自己的學習計劃及學習方法是否得當,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自我評估就是檢驗自己學習的成果、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單元測試、閱讀不同層次的材料等進行自我評估,并通過評估的反饋不斷完善詞匯的學習計劃、策略等,從而使詞匯學習更好更快。
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元認知策略的運用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學生詞匯學習的現(xiàn)狀,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詞匯學習效率。詞匯教學中元認知策略的運用,需要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更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成為自主的學習者,才能改善中國英語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
關鍵詞:思維導圖,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應用
一、思維導圖的含義和特點
1 、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的使用主要是通過促使使用者引導自身思維方式,來加強對中心主題密切關注的一
種方法,基于此,再將與其相關的分支慢慢找出、畫出來。簡單來講,其實就是通過分割知識框架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輕松地掌握相關知識信息的一種方式。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科學引用,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的重難點,也能夠幫助學生通過聯(lián)想的方式做出更清晰、有效的思考。
2 、思維導圖的特點
⑴ 其可以呈現(xiàn)出知識的多結構、多層次,并且能有序地、清晰地展現(xiàn)出復雜零散的知識內容。正是這種顯著的層次性,幫助學生快速掌握了信息量較大的知識內容,從而避免了某些知識信息的遺漏。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基于自身對某類知識的了解來構建整體內容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全面挖掘、發(fā)揮各方面學習潛能。
⑵ 由整入零是思維
導圖的中心思想,真正做到層層遞進,實現(xiàn)對知識、圖片等素材的科學整合,最終呈現(xiàn)出具有結構分明,可以基于中心見部分的知識導圖模式,在大量節(jié)約學習時間的基礎上,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二、思維導圖應用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1 、思維導圖符合英語文章的實際內容
思維導圖應用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思維導圖符合中職英語課文的內容和
形式,將英語教學和思維導圖結合起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2 、思維導圖可以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
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能夠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英語詞匯的知識點,認識英語短文整
體的結構和框架,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能夠針對重難點深入學習,這樣有針對性的學習會降
低學習難度。
3 、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在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可以用圖文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具有邏輯關聯(lián)的知識記憶鏈,讓學
生對英語知識得到充分的認識,進而開啟潛能,打開系統(tǒng)化學習英語知識的大門。思維導圖可以引導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單詞到語法、從抽象到具體,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知識的同時,對英語學習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一個全面的基礎認識。思維導圖將復雜的內容分門別類,讓學生一目了然,從而節(jié)省了理解英語素材的時間,快速理解教材的內涵,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三、思維導圖在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思維導圖課前預習中的運用
在思維導圖詞匯教學法融入到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之前,授課教師需要通過語言描述結合教材文章及習題來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課前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英語文章的結構和中心思想,找出重點詞匯所在的語境,并對詞匯進行初步的記憶和理解。該思維導圖的條理清晰,并對文章的重點詞匯進行了分類,以這樣新穎的方式進行英語詞匯的復習,能夠引發(fā)中職學生對于詞匯復習的積極性。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快速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主要包括節(jié)日名詞和其他介紹類詞匯。預習順利程度的提高對于學生詞匯學習信心的建立非常有益,通過多張思維導圖的積累,學生還能掌握自主建立思維導圖的方式,明確進行英語詞匯預習的步驟和方法,對于提高學習成績、提升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效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2 、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課堂教學中可以廣泛采用思維導圖,因其有圖文并茂、重點突出、便于師生互動交流、利于發(fā)散總結思維等特質,在課堂教學中有助于達成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⑴ 教師應用思維導圖來講解新詞匯,可在課前圍繞新的知識點制作思維導圖,注意先以新單詞為各級中心詞,然后逐步向外發(fā)散聯(lián)系學生已學的舊單詞,新舊單詞之間交叉連接,將這些新舊單詞做一個成功的導入鏈接。
⑵ 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過程中,對于思維導圖必須注意梯度感、信息差距、層級性和難易之分的系統(tǒng)性關聯(lián)。例如高教版基礎模塊1 的 Unit 8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引導學生找到“places”“where”這樣的思維樹的中心點,讓學生以這個為支點,從而找出二級詞匯,增強記憶,如 places 中表述的關聯(lián)詞匯有school、post office、restaurant、hotel 等。而where這個中心詞引出的則是二級介詞 near、acrossfrom、between等。這時,學生就會聯(lián)系到已經學過的地點名詞和介詞,將新知與舊知相互聯(lián)系,既強化了記憶,也提高了效率。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可以采用艷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圖形,為英語詞匯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3 、思維導圖在課后復習中的運用
課后復習時學生可以對課上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會對知識的吸收起到一針見血的效果。但是課后復習又不僅僅是讓學生對課上學習的知識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通過利用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思維來復習,因為思維導圖相對于死記硬背來說,更能幫助學生科學的梳理和掌握課上和之前學過的知識,這是一種效率很高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詞匯的復習時,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中心詞來引申和聯(lián)想學過的知識,將學過的知識都串聯(lián)起來,在各種導圖色彩和線條的刺激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好,學習的效率會更高。
四、結束語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活動當中,能夠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英語詞匯的邏輯思維。對原有的英語知識進行科學的分類、規(guī)劃和調整,以一種更直觀、更清晰、關聯(lián)性更強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英語詞匯學生變得生動、立體,幫助學生理解、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建立思維導圖的方式也能有效減輕授課教師的教學壓力,提高中職英語詞匯教學質量,因此授課教師要善于整合教材內容,構建科學的思維導圖,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好的英語教學資源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屠麗君.淺析思維導圖在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9 ).
關鍵詞:創(chuàng)新;課前會模式;高職;教學改革;研究;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1C-0075-01
高職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 項目化教學是以能力為本位,其教學目標是綜合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與職業(yè)技能;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自主性,小組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動性與成果應用性緊密結合。它不僅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而且是從培養(yǎng)職業(yè)人綜合能力的角度來看能使學生得到訓練的平臺,從而為學生綜合能力與職業(yè)意識的培養(yǎng)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一、基于學生能力成長、素質提高的“課前會模式”構建與實施
周口職業(yè)技術學院自2002年起,經過探索,設計并實施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項目化教學體系,它包括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共性方面是我院教師在教學中已全面推行的都在使用的適合于每門課程的基于學生能力成長、素質提高的“課前會模式”,此模式是筆者率先在學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專業(yè)設計并實施;個性方面是我院教師根據(jù)本專業(yè)本課程不盡相同的特點進行設計的“項目化教學模式”?,F(xiàn)主要介紹一下基于學生能力成長、素質提高的“課前會模式”構建與實施。
(一)建立自己的一套教學管理模式
1.班名:創(chuàng)新班(班名可根據(jù)本課程的特點由任課老師取名,也可集大家智慧進行取名,總之得有寓意)。
2.班呼:我行!我一定行! 我們必行!耶?。ò嗪粢部捎扇握n教師來定,總之要簡單、好記、順口、能提高士氣即可)。
3.選舉班委:班長、組長、紀律委員等。
4.分組:每個小組為六人(采取雙向選擇的方法,既組長選成員,成員找自己的組長。每一小組成員的多少應根據(jù)專業(yè)、上課場地、班級人數(shù)等情況靈活掌握)。
5.每一小組成員以組長為中心起組名,制定組呼,限時10分鐘。要求:起的組名,制定的班呼應簡單、好記、順口、能鼓舞士氣。如猛虎組的組呼是第一、第一、永爭第一!
(二)課前會流程
第一步:老師上場說“上課”
第二步:班長說“起立”(站起后共喊班呼);請坐(共喊謝謝!然后坐下、其中班長不坐);請某組主持課前會(班長坐下,鼓掌,主持人上場,此時把時間交給了主持人,課堂的氣氛由主持人來控制,根據(jù)主持的效果任課老師當場給該小組打分,分值為1~3分)
第三步:主持人上場
1.問好、鞠躬、自我介紹。
2.風采展示第一組(組長起立說:“報告主持人:第一組應到多少人,實到多少人,請假幾人。報告完畢。我們的組名是?小組成員一同喊;我們的組呼是?小組成員一同喊。主持人根據(jù)小組情況,讓他們坐下);然后是第二組,第三組……
3.現(xiàn)在進行心得分享階段,有請我們組組員某某上場。
4.我們盼望的開心一刻進入了倒計時,他們是什么節(jié)目呢(共喊54321,出節(jié)目的同學上場主持)。
5. 在聽小組給主持節(jié)目的小組打分。
針對不同的專業(yè)還可以插入不同的步驟,今天的課前會到此結束,現(xiàn)在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張老師給大家上課。
要求:每一小組主持的節(jié)目不能重復,盡量做到多數(shù)人參與,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整個課前會不能超過20分鐘,否則,扣小組每位成員綜合考評分2分。
二、基于學生能力成長、素質提高的“課前會模式”實施效果
(一)為每位同學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我、提升能力的平臺
課前會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不管學生進行的課前設計、心得分享、小組探討、研究,走上講臺進行演講,還是擔當評委角色等都在使用著這一平臺。這一平臺可鍛煉或處理以下各個方面:
1.能力。能夠很好地鍛煉同學們的膽略和氣度魄力。
2.情緒。學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的情緒被環(huán)境和事物所左右,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和心情,對能力的發(fā)揮起著積極的意義,另外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在這一平臺上也有所體現(xiàn)。
3.心態(tài)。我們經常說要調整心態(tài),可見心態(tài)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F(xiàn)在的社會,每個人都背負了巨大的責任和壓力,再加上環(huán)境的對比,許多人心態(tài)失衡或心里陰暗,如何保持自己,不受誘惑或影響,都是靠自我調整和自我控制實現(xiàn)的,時刻保持健康的心理,不受或少受外界影響,自我調整心態(tài),靠什么來鍛煉,靠這一平臺。
4.綜合素質。我們經常會評價一個人,說這個人有靈性,或者說這個人思維敏捷、頭腦靈活、想象豐富、目光敏銳等,他是由一個人的性格和環(huán)境以及知識經驗所決定的,是自身所有能力運用的一個綜合體,是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個境界,只有借助于這一平臺,能力和綜合素質才得以實質的提升。
(二)該模式適用范圍之廣,使用靈活度之大,操作之簡便,實用性較強
該模式適合于各個專業(yè)的所有課程,每個任課教師可根據(jù)本課程特點設計出具有專業(yè)特色的課前會。該模式只要設計、組織、有理有利有節(jié)地控制執(zhí)行好即可,所以它的實用性較強。相信該模式的推廣應用將會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教育事業(yè)是一個極大的推進作用,成為我國教育科研的又一重要成果。在此基礎上還望同行們對此模式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使該模式更加完善。
論文摘要:近年來,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呈現(xiàn)“供過于求”的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原圖在于一些法律院校沒有按照社會需求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以致“供需不符”。因此,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法科學生能力的社會需求,并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基礎,形成面向社會需求的學生能力培養(yǎng)機制,是法律院校應解決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法學界和法律教育界是比較熱鬧的,其中關于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比較引人注目,各種觀點和方案層出不窮,如關于法律教育是通才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是職業(yè)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的爭論,關于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下降導致的社會評價降低等,甚至,還出現(xiàn)了建議取消法學本??平逃暮袈暋;诖?,筆者以為,應該從社會的需求中尋找培養(yǎng)學生的依據(jù),從市場的需要里發(fā)現(xiàn)教育的真諦。正如有的學者所言:“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主動結合社會經濟發(fā)展、主動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需求,是完成使命的落腳點和歸屬;。本文即著眼于探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模式,從宏觀背景、社會需求、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措施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從我們的實踐總結如何培養(yǎng)滿足社會需求的法律人才。
一、法律人才需求的宏觀社會背景
在對法學專業(yè)的學生能力的社會需求進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先行考察與法律人才需求有關的宏觀社會背景,這些背景對法律人才的需求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法律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這些宏觀背景主要包括市場經濟體制、依法治國方略、統(tǒng)一司法考試和加入世貿組織等。首先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在某種意義上講,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而法律對市場經濟的作用離不開高素質的法律人才。其次是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與實行。這一治國方略的提出顯然會“刺激”社會對法學專業(yè)學生的需求。再次是統(tǒng)一司法考試制度的確立與啟動。由此,社會對于法律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僅僅是關注是否是“科班出身”,還會再關注他們是否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這項改革通過社會需求對本科法學教育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成為法學教育界爭議至今的問題。最后,加人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在此背景下,能否培養(yǎng)出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法學人才,直接關系到我國的法律服務業(yè)在全球法律服務貿易競爭中的地位。
二、當前社會對法學專業(yè)學生具體能力的要求分析
我們通過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在參考前人的成果的基礎上,認為以下一些能力應當是各單位各部門的普遍需要,茲分述如下。
(一)社會對法學專業(yè)學生專業(yè)基礎的要求
本科法學教育既為碩士教育打基礎,又為學生適應法律實務部門的工作打基礎。所以,法學本科生應當獲得本國和其他國家制定、執(zhí)行、管理和解釋法律規(guī)范等在內的整個法律制度的框架知識和本國法律文化中的核心法律學說的基本框架及術語。例如作為基礎理論課的法理學、法史學、比較法學、法律社會學和法學方法學等;也包括在法律人才知識結構中專業(yè)性、實用性極強的知識,如民事法學、刑事法學、商事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行政法學等領域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知識,以滿足社會不同部門不同機構的需求。
(二)社會對法學專業(yè)學生知識拓展能力的需求
知識拓展能力是要突破專業(yè)知識的局限,知識呈發(fā)散狀向其他未知領域擴展,表現(xiàn)為知識的廣博度和知識結構狀況。有調查顯示,高達50寫的用人單位最看重大學生的知識廣博度川。對于法學專業(yè)而言,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更受社會的重視,因為法學雖然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卻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學科,而法學專業(yè)的學生也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所以,我國著名法律教育家孫曉樓認為:“我們研究法律的學生,至少于法律學以外的各種學科,都有些相當?shù)纳娅C?!?/p>
(三)社會對法學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
近年來,用人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往往要求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有調查顯示,占63.2的用人單位表示看重大學生的實踐經驗,只有5. 5的用人單位表示不看重_s}。由于法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社會對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更高。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能力是各用人單位所關注的:第一,培養(yǎng)學生尋求甄別法律證據(jù),嚴謹表述法律事實,準確適用法律的實際應用能力;第二,培養(yǎng)學生邏輯嚴密、功底扎實的文字表達能力;第三,培養(yǎng)學生雄辯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簡要概括為邏輯思維能力、交流能力、談判能力、訴訟能力、調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等川。
(四)社會對法學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和競爭的不斷加劇,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用人單位要求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法學專業(yè)學生而言,雖然社會不會對他們提出科技成果轉化之類的創(chuàng)新要求,但是也要求他們在理論和實踐中敢于沖破傳統(tǒng)思想和陳腐觀念的束縛,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論、新概念,發(fā)現(xiàn)和解決新問題、開拓新局面,例如提出學術新觀點,解決實踐中的疑難案件。
三、回應社會需求而設定的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在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問題上,法律教育界有較大的爭論。在我們的培養(yǎng)實踐中,對應用法學專業(yè)學生設定的培養(yǎng)目標是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具體來說,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以法治國家所要求的法律職業(yè)人才規(guī)格為基準,培養(yǎng)掌握法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法律實踐技能,獲得進行法學應用研究的初步訓練,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較強的中外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能勝任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工作,能在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企事業(yè)單位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
四、社會需求導引下的能力培養(yǎng)理念與措施
在分析了社會需求并確立了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指向后,在實踐中需要明確培養(yǎng)理念和采取具體措施,以下以我院應用法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實踐為例展開說明。
(一)樹立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教育理念
基于上述分析,在人才培養(yǎng)上,高校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實現(xiàn)由人才供給導向向社會需求導向的轉化,使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供給與社會的需求之間形成“對接”。在教育目標上從強調知識傳授到重視能力培養(yǎng)的轉變。圍繞著法律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學院在應用法學的教學規(guī)劃中強調如下理念:(1)在本科教學改革和課程教學實踐中,加強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2)調整課程結構,努力凸顯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學生的法律技能訓練。(3)突出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建設,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
(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建立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機制
這些培養(yǎng)機制包括結構合理的培養(yǎng)體系、培養(yǎng)的內容以及能力考評制度等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支持,形成完整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機制。
1建立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體系。這一體系包括校內和校外兩個部分,在校內,應用法學專業(yè)校內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模擬法庭審判、法律援助活動、法醫(yī)物證鑒定和法庭辯論等。在校外,與各專業(yè)相關的單位與部門接洽建立穩(wěn)定的實習基地,以形成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長效機制。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目前在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社區(qū)、學校建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15個,為專業(yè)實習開展莫定了必要的基礎。
2.確立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一方面增開一些應用性、技術性強、旨在增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加大在這方面的師資、設備、場所等的投人,目前設置了法醫(yī)學、民事案例、刑事案例、商事案例、行政案例和偵查學等6門實訓課程并已列人教學計劃中。另一方面還組織形式多樣、層次不同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擴充實踐內容,增強實效性。如審判觀摩、參觀監(jiān)獄、社會調查以及專業(yè)見習和實習等。
3.建立學生實踐能力考評制度。學院嘗試把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指標進一步細化,加大實踐能力評價在衡量大學生綜合能力評價中的權重。學院還在探索建立學校主導、用人單位支持、大學生參與的實踐能力考核機制。
(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科學的課程和教學體系
在我院應用法學的教學實踐中,學院以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為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1.適應社會需求,不斷修訂應用法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計劃。2005年以后學院每學年以應用法學新生為對象所進行的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的修訂工作中,體現(xiàn)了如下特點:C1)大幅降低了理論課學時,加大了實踐(實訓)課學時在總學時中的比例;(2)設置了創(chuàng)新學分;(3)調整了專業(yè)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專業(yè)方向模塊課)、專業(yè)任意選修課(專業(yè)拓展課)之間學時學分比例為4: 2 :1; (4)突出了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應用性,適應司法、行政、執(zhí)法不同部門工作的需要;(5)明確了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專業(yè)特色。
2.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推進重點課程、精品課程建設。目前,《經濟法概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和《國際經濟法》是學校的精品課程,《法理學》是學校精品課程和自治區(qū)重點課程。這些課程為應用型法律人才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以應用法學教學改革立項為切人點,推進教學內容和體系改革。近年來,圍繞培養(yǎng)應用法學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學院獲得并啟動了一系列自治區(qū)級的教改項目。如周世中教授主持的《高師法學專業(yè)人才素質提高和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該項目研究成果獲學校一等獎、自治區(qū)二等獎和中國法學教育三等獎。此外,還有在研的由周世中教授主持的《應用法學專業(yè)“需求導向型”實踐性教學與改革探索》、黃竹勝教授主持的《廣西教育宏觀政策與依法治教問題研究》、楊麗艷教授主持的《研究生實踐教育研究》和薛林博士主持的《廣西新型金融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同時還獲多項學校應用人才培養(yǎng)教學改革立項重點資助項目,如黃竹勝教授主持的《應用法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楊建生教授主持的《高校法科學生模擬法庭司法技能課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李艷梅副教授主持的《訴訟法學學科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和蔣人文副教授主持《法學專業(yè)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研究》等。
關鍵詞: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展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78
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物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日趨成熟,無線網(wǎng)絡、電子白板、平板電腦、電子書包、3D打印技術等前沿數(shù)字化設備迅速進入教育領域,逐步走進了學校課堂。
教室作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主要場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傳統(tǒng)的教室存在著效率低、互動差、資源匱乏等一系列的問題,因而,為了更加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需要,智慧型教室應運而生。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智慧教室注入了新的活力,構建以學生為學習中心,支持個性化學習、交互學習的新型教學環(huán)境。智慧教室為國際商務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特別是實訓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思路。目前世界各國對于智慧教室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并且結合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教育理念構建了各種不同特點的智慧教室。蘇州市中小學未來教室的建設和應用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交互式、探究式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
1“智慧教室”PK“傳統(tǒng)教室”
1.1以“教”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室
傳統(tǒng)教室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格局和規(guī)劃與百十年前的教室并沒有太大的差異,仍然是一排排的桌椅面對著黑板,老師一邊講授知識,一邊在黑板上寫粉筆字,學生用著統(tǒng)一印刷的教材,邊聽講邊記筆記,整個教學是以教師為學習的中心,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學習效率低下、師生互動不佳、學習資源匱乏、缺少個性化輔導等,可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進行小組互動、探究式學習等,也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一場科技與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未來教室應運而生。
1.2以“學”為中心的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不再是封閉式的教學環(huán)境,而是適應學生學習的一種開放式的、信息化的智慧型學習空間,基于豐富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和平臺,智慧教室強調以學生為學習的中心進行設計,將適合的科技化教具、學具合理地運用到智慧教室中,幫助師生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參與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見,智慧教室是將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信息技術、空間設計等相關理論和技術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以學習者為中心來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的新型教學環(huán)境。國際商務實訓室是商貿類學生進行實訓的重要場所,但是傳統(tǒng)的實訓室只有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模擬實訓平臺等,已經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的教學需要,構建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是大勢所趨,作為教育技術研究領域的一個全新課題,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2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構建設想
來自臺灣的《啟動學習革命》一書中認為:“未來教室=無所不在的學習環(huán)境+電子書包+隨意教室+遠距離實驗室+高互動教室+相連教室”。也有學者認為智慧教室是云端上的教室,包括電子書包、電子課本、電子課桌、電子白板等,資源都在教育云端上,內容豐富,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通過相關文獻與案例的研究,筆者認為構建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并圍繞這個核心分為空間設計、硬件裝備、軟件技術、師資力量和個性化設計5個維度,一間創(chuàng)新的國際商務實訓室是多學科、多領域相互融合的結果,探究式、討論式和交互式的教學模式更適應時代的需要,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認可。
當下智慧教室已經成為了教育信息化時代一個關注的熱點,但卻存在一個誤區(qū),即將智慧教室的構建等同于將信息化技術設備運用于教室中,雖然信息化技術是未來教室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智慧教室的構建還應關注空間設計、師資培訓、個性化設計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接下來筆者就以人本為核心,圍繞5個維度構建智慧型的國際商務實訓室。
2.1核心理念:“以人為本”
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習的中心――學生,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考慮到學生的身高差異、學習時間長短、學習形式等,設計出可以調節(jié)高度、自由拼接組合、形狀各異的創(chuàng)新課桌椅,打破傳統(tǒng)的一人一桌一椅的刻板的教室布局,可供個人學習、二人合作學習、多人小組合作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創(chuàng)造一個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化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而作為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則不再局限于講臺,可以在實訓室的任何地方自由授課,隨時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況,給予必要的指導,起到了良好的溝通效果,真正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融合。
2.2維度1:空間設計(交互、友好、舒適、現(xiàn)代)
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的空間環(huán)境應當有重新的設計與安排,符合學科特點、營造學科氛圍、適應學生心理、符合審美要求,創(chuàng)造出最有利于學習者學習的環(huán)境,交互、友好、舒適、現(xiàn)代的空間設計更有利于激發(fā)W習的熱情、而積極、愉悅的體驗則會產生新的靈感與創(chuàng)意。實訓室內部的光線、溫度、濕度、氣味應當設計成可以調控的,可擺放一些綠色植物達到美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的效果。不同的學習區(qū)域可以用玻璃隔開,玻璃可以移動,既劃分了不同的區(qū)間,也使得各個區(qū)間可相互融通,自由變換。
2.3維度2:硬件設備
智慧型實訓室應當配備各種先進的硬件設備,例如全自動監(jiān)控和錄播系統(tǒng)、電子白板、應答反饋系統(tǒng)、平板電腦、無線投影儀等。利用先進的監(jiān)控和錄播系統(tǒng),教師可以隨時監(jiān)測和分析學生學習狀況,進行指導、評判和診斷。交互式電子白板結束了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時代,它能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形、色、聲、光等將講授的知識內容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平板電腦是展示教學資源所包含的圖片、音頻、視頻等最佳的方式,擁有輕便靈巧、易于攜帶、啟動迅速等諸多優(yōu)點,進行課堂練習等互動教學具有較好的效果。教室四周可配備4個無線投影儀,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學生處于教室的任何方位都能清楚地看到電子白板上的內容。
2.4維度3:軟件技術
軟件是指智慧型實訓室平臺,除了硬件以外主要由門戶、服務、數(shù)據(jù)、網(wǎng)絡等構成。服務網(wǎng)站通過統(tǒng)一的登錄服務,支持用戶在電腦、手機、電子書包等終端進行登錄,享受多種服務。教師可以在管理平臺上進行課前準備、課后作業(yè)布置、隨堂測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由系統(tǒng)自動生成可視化的分析報告。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所涉及的網(wǎng)絡有4G、3G、Wi-Fi、有線網(wǎng)絡等。
2.5維度4:師資力量
對于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的教師來說,仍然面臨的是許多操作方面的題,需要進行系統(tǒng)化的培訓和實際操作演練來讓教師真正提升對智慧型實訓室的操作水平。通過開展示范性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智慧型未來國際商務實訓室智慧型、交互性、開放性和情境性的優(yōu)勢,展現(xiàn)其獨特的教學魅力。
2.6維度5:個性化設計
個性化設計指的是體現(xiàn)教師個性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關注師生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而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充分考慮到了這方面的需求,設計巧妙、獨具慧心,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作為教師也應當有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風格,打造個性化教學方案。
3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3.1各學科優(yōu)質教學資源和工具有待開發(fā)和完善
目前,雖然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已經具備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和工具,但是還不能滿足各個學科的要求,必須制定合理的規(guī)劃,協(xié)調統(tǒng)一管理,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開發(fā)和完善,實現(xiàn)多學科的無縫對接和融合。
3.2加強基于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教學模式的研究
加強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的理論和教學模式的研究對于實驗室建設是十分必要的,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研室、教師的共同努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才能完善。可以適當借鑒國內外的一些經典案例和實踐經驗,探索適合國際商務類專業(yè)的教學新方式與模式。
3.3提升教師對教學設備的操作能力的綜合素質
教師作為實訓室的直接使用者,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于年輕教師而言對于新知識學得快,掌握得也快,然而對于年紀稍長一點的教師而言則不易于掌握新型設備的操作方法和要領,這就需要專業(yè)的培訓,鼓勵已經具備了熟練技能的教師進行示范性教學,提升教師的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
4結語
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便于學習資料的獲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促進了師生的交流互動,并且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情感認知功能,在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的中開展的討論式、探究式、情景式和交互式等教學模式都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雖然目前的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在設計應用、教學平臺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但是相信智慧型國際商務實訓室會成為實訓教學的新方向,為商貿類專業(yè)課的教學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