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利潤的來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財政部1985年《中國華人民共和國合資經營企業(yè)會計制度》,規(guī)定編報“財表”以后,幵始在外商投資企業(yè)編報此表。1992年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逬一步規(guī)定在我國境內的所有企業(yè),需編報“財表”,并自1993年7月1曰起執(zhí)行。這是我國在幵放改革中,會計方面進—歩靠攏國際會計慣例的重大改革措施。對子我國境內企業(yè)(除外荀投資企業(yè)〉廣大財會人B來說,對“財表”還是相當陌生的。而不少外商投資企業(yè)的財會人員對“財表”的理解,也不是都能透徹,有的對編制萬法的掌握,也還存在問題。
一、“財表”概述
(一)財表”的性質和作用
“財表’’是以運轉資本為亭肚,5喚Hi/會汁期間(一般為年度)的流動資金來源和運用K潛減S動狀況的動態(tài)快舉報表。
“財表’’反映了企業(yè)在經營過程中,經營資金取得的朱源和運用去向的理財活動3為企詘管理部門經營決策提供信息。習企詘的流動資金(運轉資本)是最具有實力的資金。茌市場兗爭激烈的鎘況下,使用得當,可以拓展經營業(yè)務,提高經濟效益。否則,就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果,影響償債能力.甚至會造成財務狀況惡化,被迫破嚴。因此,不單企業(yè)本身,也是與企業(yè)有利密關系的外界,極關注的一種報表。
(二)流動資金(運轉資本)的定義和增減變動關系
1、流動資金的定義:這里指的流動資金,又稱運轉資本,是流動資產S額減流動負債總額的淨額。是企業(yè)茌生產經營過程中,尋以用來購買貨物,支付勞務和湳償債務的資金0
2、運轉資本的磨減變助關系:資產?債表中,除了上述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被稱為流動資金項目之外,尚有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及其他資產、長期負債投資者權益等,被稱》非流動資金頂@。這兩種項目各自之間和彼此之間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會計事頂),對運轉資本發(fā)生的增減變動,有下列三種病況:
第一,只涉及流動資金項B(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本身的經濟業(yè)務,對運轉資本僧減變動沒有影響。
第二,只渉及非流動資金項e(固定資產、初期負債等)本身的經濟w務,対運轉資本的增減也沒有影響。
上述對運轉資本沒有影響的經濟財務,在編制“財表”時.可以+考虛,e對于重要的交換性經濟業(yè)務例外。
第三,同時涉及流動資金項目和非流動資金項g的經濟業(yè)務,會影?運轉資本的增減變動。例如:以貨幣資金購買固定資產這使流動資金項目(流動資產銀行存款)減少,其原因是購買了固定資產。再如:銷售收入100000元,
銷售成本80000元。
借:應收帳款100000元貸:本年利潤(銷售收入)100000元同時
借:本年利潤(銷售成本)80000元
貨:存貨80000元上述經濟業(yè)務使運轉資本(流動資產)增加20000元(應收帳款100000元-存貸80000元),其原因是本年利潤(投資入權益〉增加了20000元。
3、運轉資本增減變動的原因:根據前述懦況,運轉資本增減原因可概括如下:
磨加原因:利潤增加、接受貨幣資金和存貨投資、出售固定資產、收回長期投資和增加長期負債等。
減少原因:弓損增加、購買固定資產、?加長期投資、償還長期員債等o
4、不影響運轉資本遒減變動的重要交換性經濟業(yè)務。
有些只涉及非流動資金項目的經濟業(yè)務,本宋不會影響運轉資本的遒減的變動,但為了全面反映重要的*資和投資的情況,作為重要交換性經濟業(yè)務,要求同時在流動資金來源和運轉加以反映。例如:接受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投資,借入長期借款進行長期投資,再如稅后提取屬于投資人權益的賭爸基金和企業(yè)發(fā)展基金,本來也與運轉資本僧減沒有影響(只涉及非流動資金項目),但為了全畫反映利潤分配惲況,也要求在流動資金來源和運用同時加以反映。
二、“財表”的編制方法
(―)、“財表”的結構
根倨我國行業(yè)會計制度(含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國內其他經濟組織企業(yè))規(guī)定的“財表”結構格式,分左右兩方,左方反映流動資金來源和流動資金運用兩部分。流動資金來源分為:本年利潤和其他來源兩大項。流動資金運用分為利潤分E和其他運用兩大項。右方反映流動資產本年僧加數和流動負債本年僧加數兩部分。左方流動資金來源合計數與流動資金運用合計數的差額,同右方流動資產增加(或減少)的淨額與流動負債僧?(或減少)淨額的差額,都是流動資金(運轉資本)僧加或減少淨額,兩者應該相等。右方是綜合計算運轉資本(流動資金)增加或減少金額。左方則說明運轉資本曆加或減少的原因。
這是將國外通常釆用的“財表”和運轉資本變動表(附表)兩個報表臺并伴隨為一個報表。這不但使運轉資本僧減變動及其原因的劃照關系更加明確清楚,也是報表更具有完整性。
其次,圍繞編制“財表”設計的有關授表,也是S成功的。首先是資產負債表僧加年初數,其次是設計有關附表,如利潤分E表、固定資產及累計折舊表、在建工程表、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表等。這些報表都和編制“財表”息息相關,這些報表編.好了,編制“財表”時,就非常容易,只要把有關的數字搬過去就是了。這可以說榪成了“財表”的完整報表體系。
這是會計核算上,引進借鑒洋為中用的一沖創(chuàng)造,是值得學習的。
(二)資產負債和“財表”的平衡關系
如果將資負債表分為四部份:
A、流動資產;B、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資產;C、流動負債;D、長期負債、其他負債、投資人權益。它的平衡關系是:A+B=C+D
上述公式移項便變成“財表”的平衡關系:A(流動資產)一C(流動負債)=D(流動資金來源)一B(流動資金運用)。
從這里可以看出“財表”右方和左方流動資金(運轉資本)磨加(或減少)淨額為什么會“應該相等”的原因所在。
了解這種平穩(wěn)關系,編表肘就能夠心中有數,出現錯誤左右不平衡時,也很容易査出。
“財表”基本上是根倨資產負債表年初數和年末數的增減差額編制的。當然有些數字有變化,不能簡單照搬,但萬變不離其宇,無非是兩項之間同時僧邡相同金額,或者是將某些數字移項,但恒等式的結果不會變化,上述平衡關系會改變。
三、財務狀況變動表的編制程序
(一)麵制爝減資產員懷表
根據資產負債表各科@的年初數和年末數金額編制增減資產員債表。年末數大于年初數的金額為增,小子年初數的金額為減(金額m寫“一”號)。對于編制”?表”彐經熟練的人來說,增減資產員債表可以不編,直接從資產負債表汁算就可以。但對于初入門的人員宋說,根據增減資產負債表編制“財表”會方便許多,可以減少差鍺和容易入門上手。
(二)編制“財表”右方項目數據根據磨減資產負債表A和C部
份數據,編制"'財表”A—C部分。這部分很簡單,根倨?減資產負債數倨照搬就是。
(三)編制“財表”左方項目數據根據?減負債表D和B部分數
倨及有關附表資料,分析編制“財表”D—B(流動’資金宋源一流動資金運用)部份。
根據XX外商投資工業(yè)企業(yè)XX年度資產負債表編制下列暦減資產負債表,幷就此表說明如何編制“財表”:
1、平衡關系:根據上表僧減欄各部分合計數。
A+B=(—3412631)+(—2803574)=-6216205t+D=(—5397839)+’(一818366)=-6216205移項變?yōu)樨攧諣顩r變動表A-C=(-3412631)-(-5397839)=1985208D-B=(-818366)一(一2803574)=19852082、編制“財表”右方數倨,即A—C。這部分很簡單按有關項目數倨照搬就是。
3、編制“跶表”左方數據,即D—B。這部分不能完全照搬,有些要根倨有關附表資料分析填列。
(1)先編制流動資金來源(D)部分。長期借款一4004000。如果填在流動資金來源(D)部分是負數,但長期借款減少,即償還借款。因此應移頂,即填在B其他運用部分,移項后,負數改為正數。
買收資本曆加1860000元,在其他來源部分照滇僧加資本1860000資本公積990000元儲備星金和企業(yè)發(fā)展基金共149222元,均在其他來源有關頂目照填。
末分配利潤增加186412元,這不能間單地在D部分填186412元。
根據利潤分配表有關資料:利潤總額(本年利潤)2526772元。
減:利潤分配2340360元其中:所得稅303213元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73377元儲備基金73377元企業(yè)發(fā)展基金75601元巳分配股利1814792元因此應在流動資金來源(D)本年和潤項目填2526772元,在流動資金運用(B)利潤分配項目按上述明細數共填2340360元。
這是在D和13部分各瞎加2340360元.但結果(2526772—2340360=186412元)還是流動資金來源唐加186412元,和增減資產負債表增加數一佯。
(2)編制流動資金運用(K)部分。長期投資--5000兀,這和剛面長期借款負數的情況一樣,是收01長期投資。因此應該移頂,在流動資金來源(D)其他來源收回長期投資項目填正數5000元。
固定資產和茌建工程,根據增減S債表:
固定資產原價增9712元減:累計折舊2592442元固定資產淨値…2582730元在建工程瞎 8100元
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合計淨値一2574630元根據固定資產及累計折舊表有關資料,本年磨加固定資嚴項@:
建造完成39712兀S盈原們20000元累計折舊4000元。
木年減少固定資產項目:
出售(處理)原價15000元累計朽舊6000元淸理淨收入7500元S弓原們35000元
累計折舊 7000元
本年(計提)折舊2601442元。
根據在建工程表:本年投入在建工程支出47812本年巳完成工程轉出數(轉入固定資產)39712
現根據上述資料編表:在流動資金運用(B)部分,其他運用僧加固定資產項目填47812元(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合計,但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39712元,不能重復計箅)。在流動資金來源(D)部分,本年利潤固定資產折舊項目填2601442元,其所以這樣填,從理論上說,是因為累計折舊巳作費用減少了本年利潤。但并沒有真正減少流動資金,而是放在累計折舊的貨方,即流動資金沒有流出企業(yè)。因此,加回本年的利潤。從平衡關系來看,原累計折舊在流動資金運用(B)部份是員數,移到流動資金來源(D)部分變成正數。
固定資產?盈16000元(原價20000元一累計折舊4000元)。
固定資產S弓28000元(原價35000元一累計折舊7000元),在D部分;年利潤一固定資產?虧(減fi盈)填12000元(28000元一16000元),理由同上。
在D部分本年利潤一處理固定資產損失(減收益)填1500元(15000元一6000元一7500元),理由同上,即原固定資產淨值在B部分是減少即負數,移到D部分變?yōu)檎龜?。另外在D部分其他來源一固定資產湳理收入(減《理費用)項目填7500元。
上述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在建工程合汁:流動資金來源(D)2622442元(2601442元+12000元+1500元+7500元)。流動資金運用(B)47812元,差額為來源大于運用2574630元,這和僧減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合計淨值一2574630元,移項后相等。
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一223944元。
關鍵詞:勞動收入份額;經濟增長;資本積累;總需求
中圖分類號:F2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3-0005-04
通過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促使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已成為目前實現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的主要手段。勞動收入份額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正成為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議題和理論學界的研究熱點。本文從物質資本積累、總需求、生產率和收入差距等4個方面對國外相關研究進行綜述,以明確勞動收入份額影響經濟增長的機制,并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
一、勞動收入份額影響與資本積累
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新凱恩斯主義學者卡爾多、帕西內蒂及瓊·羅賓遜,以及發(fā)展經濟學家劉易斯均就勞動收入份額對資本積累的影響進行過闡述。馬克思也從資本積累和經濟危機的角度分析了勞動收入份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李嘉圖觀點
對現代經濟發(fā)展理論有著深遠影響的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把整個社會看做由地主、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三個階級構成。他認為,地主以地租形式從土地生產物中拿去的部分并沒有投入生產過程,而是被全部消費掉;相反,資本家所得利潤的絕大部分會被儲蓄起來進行投資,以增加就業(yè)和擴充生產。據此,李嘉圖得出結論,地租阻礙生產和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沉重負擔。李嘉圖重點強調的是高地租損害資本家的利益,降低企業(yè)的積累率,從而阻礙經濟增長。同時,李嘉圖又采用邊際土地的方法(被定義為不產生地租的土地),把地主抽象出去,得到純利潤,進一步把整個社會簡化為只有資本家和工人兩個階級,并引入生存工資理論,推導出利潤和工資之間存在反向變動關系的結論,即“付給工人的勞動成果越大,利潤率的份額越小,反之亦然”。在李嘉圖看來,土地資源既定,增加勞動投入會使這種勞動的邊際產量遞減,造成農產品的相對價格不斷上升,但是工資必須總是足以購買農產品的某個固定數量不能低于維持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水平,最終導致每單位增加值中工資份額不斷上升,利潤份額不斷下降;同時,土地的邊際產品下降使地租出現并不斷提高,結果,利潤份額隨著工資份額和地租的增加不斷下降。隨著利潤減少,資本的供給和需求枯竭,具體表現為,資本家“剩余”份額的降低將減少儲蓄的來源,利潤率的降低同時使企業(yè)投資動機下降。
(二)新劍橋學派觀點
新劍橋學派的代表人物卡爾多(Kaldor)、帕西內蒂(Pasinetti)和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等首次把收入分配引入經濟增長模型,將收入分配和經濟增長聯(lián)系起來進行系統(tǒng)研究,指出需要通過降低拉動收入份額保持儲蓄不斷增加??柖嗾J為,既然社會的收入是在各個階級之間分配的,其中每一個階級都有自己固定不變的儲蓄傾向,那么,收入分配中利潤和工資的比例關系就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儲蓄水平,從而決定著積累率和經濟增長速度。另一方面,要達到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要求有一定的積累率提供資金保障,從而需要相應比例的收入分配關系。因此,經濟增長速度和積累率也是影響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柖喟颜麄€社會成員劃分為工人和資本家兩個階級,且假定資本家的儲蓄傾向高于工人的儲蓄傾向。在這一假定條件下,構建了卡爾多關于收入分配影響經濟增長的模型。根據這一模型,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資本家的儲蓄傾向和利潤份額。在資本家的儲蓄傾向既定、工人的儲蓄傾向為零及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利潤份額決定投資份額和資本積累能力,經濟增長唯一地取決于利潤份額,保持經濟持續(xù)增長的唯一必要條件是不斷提高收入中的利潤份額。利潤高則增長快,利潤低則增長慢。帕西內蒂把卡爾多的研究進一步推進,指出資本積累僅取決于資本家的儲蓄傾向,與工人的儲蓄傾向沒有關系,收入分配向資本家傾斜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
(三)劉易斯理論
劉易斯同樣認為經濟增長的關鍵是資本積累。他寫道:“人均國民收入不增加的社會,每年的投資占它們國民收入的4%或5%或更少,而進步的經濟每年將12%或更多的國民收入用于投資。經濟增長理論的中心問題是要理解一個社會從儲蓄5%變?yōu)閮π?2%的過程——以及伴隨著這種轉變而來的在態(tài)度、制度和技術方面的一切變化。這之所以是中心問題,是因為經濟發(fā)展的中心事實上是迅速的資本積累?!眲⒁姿拐J為,儲蓄率提升的過程就是工業(yè)化過程。投資的國內來源,一是儲蓄,二是信貸。在任何一個經濟中,儲蓄的主要來源是已分配或未分配利潤,利潤掌握在資本家手里,所以儲蓄和投資只能靠企業(yè)家階級或者資產階級。基于上述思想,劉易斯假設經濟增長是資本積累的函數,建立了一個只存在傳統(tǒng)的自給農業(yè)經濟和現代資本工業(yè)經濟的兩部門模型。該模型得出結論:在二元經濟結構發(fā)展模式下,收入不均等是啟動和加速二元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可以通過不均等的收入分配使國民收入相對集中于少數人手中以加快資本積累,推動二元經濟脫離低水平均衡,實現二元經濟增長及經濟結構的轉變。劉易斯認為,任何以均等為目的的收入再分配政策都會過早地窒息經濟增長,任何試圖提高工資的政策都會減少利潤、降低儲蓄,進而阻礙經濟增長。
1.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傳統(tǒng)盈利模式一般都屬于利差主導型。一般而言,商業(yè)銀行的利差利潤占銀行利潤來源的七至八成以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商業(yè)銀行也開始逐步嘗試著開辟一些新的利潤增長點來擴大自己的利潤面,但就總體數據來看,商業(yè)銀行目前的非利息利潤在整個利潤體系中所占的比例還是偏少的。從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近五年的統(tǒng)計數據中不難發(fā)現,雖然其利差收入已經開始出現逐年遞減的趨勢,但是除了中國銀行以外,其余三家銀行所占的比例還是均維持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高位。
2.商業(yè)銀行近年來也開始拓展其他領域的利潤點,其中各項手續(xù)費和傭金就是其最好地體現。從建設銀行的數據來看,2014年,在其所有的中間業(yè)務中所占利潤比例最大的是結算清理業(yè)務,其次的利潤點為投資銀行、個人理財和銀行卡業(yè)務。而對于一些高級的中間業(yè)務,諸如對公理財、資產托管以及收付等所占的比例則很低。這就直接說明我國銀行目前的中間業(yè)務的收入主要來源還是依靠業(yè)務性收費為主。
二、商業(yè)銀行盈利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1.把高額的儲蓄額和投資金額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
商業(yè)銀行形成以利差主導型的利潤類型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高儲蓄率為銀行提供了穩(wěn)定良好的資金來源。因為,我國的經濟增長與投資的增長息息相關。特別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地加速,其對于資金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從而使得我國的資金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一種局面。而此時,銀行作為資金的主要配給方,在如此廣闊的市場中其批發(fā)銀行的業(yè)務呈井噴式發(fā)展。
2.我國商業(yè)銀行的盈利模式較為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業(yè)實行的管理體制為“分業(yè)經營、分業(yè)監(jiān)管”的方式。這種嚴格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國的銀行盈利模式受到非常巨大的限制。其中各項金融產品和服務都限制了銀行盈利模式多元化的開展。
3.利率管制與高利差影響了銀行的盈利模式
我國從1996年開始就已經開始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但是其改革還并未完成,利率化的市場進程也沒有結束。特別是貸款利率依然受到央行的管理。以此導致我國的貸款利率的利息差依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且影響了我國商業(yè)銀行的盈利模式地發(fā)展。
三、商業(yè)銀行盈利模式轉型的主要策略
1.堅持傳統(tǒng)業(yè)務與非傳統(tǒng)業(yè)務并重
在經濟新常態(tài)視域下,利率市場化和直接融資等外部沖擊使得國內商業(yè)銀行要想繼續(xù)傳統(tǒng)的收益方式變得很困難。為了應對這種新情況,商業(yè)銀行就必須不斷地創(chuàng)新以尋找更多的利潤增長點,并通過這些新的增長點來改變傳統(tǒng)銀行以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并將自己的盈利范圍由傳統(tǒng)型向非傳統(tǒng)型進行不斷地擴展。
2.大力開展中間業(yè)務的服務
目前,商業(yè)銀行的中間業(yè)務也在逐年的發(fā)展著,但是其發(fā)展的模式仍然較為粗放,不適合經濟新常態(tài)這種新形勢:首先這就需要商業(yè)銀行在增強自身經濟實力的時候不斷發(fā)展完善自己的中間業(yè)務,確定市場方向,以客戶需求為目標,以提升自己的價值與內涵;其次,銀行應該將自己的各項產品進行細分,“以人為本”,努力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最后,銀行要想轉型盈利模式還需要加大自己的創(chuàng)新力度,不斷拓展銀行的盈利渠道。這樣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防止各種金融風險的發(fā)生,還能有效地提升銀行的競爭力,使得銀行的盈利模式變得更加的多元化。
3.強化銀行品牌意識,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
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要想使得銀行更加富有競爭力,就需要銀行不斷地強化自身的品牌意識,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一個良好的品牌是一個企業(yè)無形的瑰寶,品牌信譽的高低與否不但能夠使得銀行的經營效益得以很大程度地提升,還能使得銀行的業(yè)務范圍變得更加的寬泛。因此,一個銀行想要擴寬自己的盈利模式,就應該在業(yè)務的取舍上進行有的放矢地選擇,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自己的盈利模式變得多元且豐富。
4.勇于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
目前我國的整體經濟都處于一個急速轉型的新階段。因此,商業(yè)銀行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并發(fā)展下去,就必須進行銳意地進取與改革。并不斷跟隨市場的變化,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銀行盈利的渠道更加寬泛、合理。
四、結語
1、經濟附加值考核的是企業(yè)利潤。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指從稅后凈營業(yè)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后的所得。其核心是資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業(yè)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資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chuàng)造價值。
2、公司每年創(chuàng)造的經濟增加值等于稅后凈營業(yè)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中資本成本包括債務資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資本的成本。
3、從算術角度說,EVA 等于稅后經營利潤減去債務和股本成本。EVA 是對真正 經濟利潤的評價,或者說,是表示凈營運利潤與投資者用同樣資本投資其他風險相近的有價證券的最低回報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
4、EVA是一種評價企業(yè)經營者有效使用資本和為股東創(chuàng)造價值能力,體現企業(yè)最終經營目標的經營業(yè)績考核工具。
(來源:文章屋網 )
1、信貸資本的含義信貸資本是借貸資本逐步演化并具有獨特職能的一種貨幣資本。所謂的借貸資本是為取得利息而暫時貸出的貨幣資本,是從產業(yè)資本和商業(yè)資本等職能資本運動中游離出來的閑置貨幣資本轉化而來的。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信貸是體現一定生產關系的貨幣借貸行為,是一種以到期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價值的單方面轉移。具體表現為銀行等金融機構以信貸方式積聚和分配的貨幣資金。但隨著民間資本市場的興起和發(fā)展,民間借貸資本也成為了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2、信貸資本的分類根據信貸資金的來源不同,信貸資本分為銀行信貸資本和民間信貸資本。銀行信貸是一種間接的融資渠道,是目前信貸資金市場的主體力量,也是經濟實體獲得資金的主要源泉。民間信貸是一種直接融資渠道。主要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它組織之間資金拆解。只要雙方當事人意見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因此借貸產生的抵押相應有效。3、實體經濟的含義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通信業(yè)、商業(yè)服務業(yè)、建筑業(yè)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的集中體現,是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
二、信貸資本的逐利模式及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1、銀行信貸資本逐利模式及其影響在1979年經濟體制改革以前,我國銀行信貸資金絕大部分用于發(fā)放銀行貸款。貸款比重1978年為98.6%,2008年高達86.7%。2011年,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五大銀行的凈利潤總額達6808.49億元,其賺錢主要靠發(fā)放貸款利息和主要的業(yè)務手續(xù)費等。2009年,16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達到1.1萬億元,手續(xù)費及傭金收入為2252億元。中國銀行業(yè)目前旱澇保收的利息收入和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早已被公眾認定是銀行暴利的“源泉”2007—2010年,16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最低為70%,最高甚至達到101%,2010年,中國GDP占世界比重只有9.5%,但中國銀行業(yè)利潤卻占到了全球銀行業(yè)總利潤的20%以上,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yè)從實業(yè)獲取的利潤遠遠超過了國際水平。從根本上說,銀行信貸資金作為逐利資本并以利潤為目標,在選擇上一般是先滿足有長期合作的固定客戶,以及還款能力強的優(yōu)質客戶。因此,如果銀行信貸收縮,首先會收縮中小企業(yè)的貸款。通過上表不難看出,作為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國有企業(yè)不得不承受更多的還息負擔,更進一步凸顯了缺少政府資助的中小企業(yè)將遇到的生存困境。而且,在經濟整體不景氣情況下,中國銀行業(yè)實現利潤高增長,這為該行業(yè)受到“榨取實體經濟收益獲暴利”的質疑提供了更為可靠的證據。由于我國銀行業(yè)準入門檻較高,實現利率市場化后形成相對壟斷,再加上我國資金需求剛性較強,導致銀行貸款利率不降反升。作為信貸資金主體來源的銀行貸款利率的上升,不可避免地進一步“榨取”企業(yè)的利潤,使得企業(yè)尤其是本來利潤就很薄的實體經濟企業(yè)雪上加霜。銀行體制改革不力造成的壟斷亂象:金融業(yè)務偽創(chuàng)新、對實體經濟不作為、服務質量改進難這些“暴利”不僅開始腐蝕中國銀行業(yè)本就艱難的改革動力,也在對目前脆弱的中國實體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2、民間信貸資本逐利模式及其影響我國民間借貸的存在由來已久。近年來,隨著國家利率政策的調整以及受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難的影響加之其利率調整靈活、趨利性強、借貸手續(xù)簡便、流動快速等優(yōu)勢,增強了一些地方金融的集聚能力和輻射能力。從而引致民間借貸市場更趨活躍,呈現出借貸規(guī)模擴張化、借貸用途多樣化的特點。并對金融業(yè)的影響日漸加深,也引起社會尤其是金融業(yè)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但由于受盈利思想的引導,民間借貸的逐利模式主要體現在發(fā)放高息借貸。有關統(tǒng)計數字表明,至2011年底,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3.25萬億元,僅浙江省東南部地區(qū)就有13000多億元。另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對2萬多農戶的調查,2008年的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占37.51%,私人借款占60.76%,其他占1.73%。可見,我國民間金融仍是今后相當長時期農戶借貸資金的主要來源。近年來,一度被視為企業(yè)貸款救星的民間資本,由于利益導向的問題紛紛逃離實業(yè)。給以制造業(yè)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帶來較大沖擊。由此不少實體企業(yè)的經濟活動轉向房地產、民間借貸等市場,一些民營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甚至出現了虛擬經濟火爆、實體經濟弱化的局面。在被稱為“借貸之城”的鄂爾多斯、溫州,由于缺乏可靠的投資渠道,大量民間資本進入了虛擬經濟領域。這種狀況不僅對實體經濟毫無裨益,反而吹大了資產泡沫,給區(qū)域金融秩序帶來沖擊。更嚴重的問題在于,這種虛擬經濟自我循環(huán)是一種自發(fā)的民間契約行為,在目前的監(jiān)管體制下風險的發(fā)生很難監(jiān)管也很難預防。因此,一個非法集資、高利貸案件的涉及面和資金量難以估計,一旦爆發(fā)風險,其波及力往往超乎想象。眾所周知,資金是企業(yè)發(fā)展的“血液”,而融資困難,資金短缺已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另外,以民間借貸為代表的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huán)和膨脹往往制造“龐氏騙局”。金字塔式的借貸鏈條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高額的利息訴求,集資人往往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空手套白狼”的方式運作。由于信息嚴重不對稱,一旦鏈條斷裂,就會進入所謂的“資金困境”不可自拔。加上自身的嗜利性,缺乏專業(yè)借貸經驗,流入小企業(yè)的民間資金多呈現高利貸化傾向,這些短期逐利資金并非小企業(yè)發(fā)展所需的長期穩(wěn)定的資金投入。但是,出于解決短期資金壓力的需要,一些企業(yè)不惜飲鴆止渴,結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甚至被壓垮。社會資本脫實向虛的根本原因在于,產業(yè)結構發(fā)展不平衡導致實體經濟利潤率走低而虛擬經濟存在暴利空間,同時伴隨產業(yè)的外遷以及產業(yè)升級壓力,一些地區(qū)的民間資金惰于繼續(xù)留在利潤率微薄、投資回收期長的實業(yè),而是向民間借貸、房地產、礦產領域轉移。其結果是產業(yè)資本的大量流出又會加劇實體經濟產業(yè)空心化現象。
三、解決上述問題的相關措施
信貸資金的運用是否適當,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信貸資金的投量控制得當,有利于幣值的穩(wěn)定和市場商品供求總體平衡;信貸資金的投向控制得當,有利于改善國民經濟結構和提高宏觀經濟效益,有利于支持和促進各部門、行業(yè)、企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必須在保證貨幣流通量適應生產和商品流通需要的前提下,確定貸款的規(guī)模和投向。針對目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信貸資本出現的問題以及對實體經濟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我們可以嘗試性的采取一系列相關的措施,以此來規(guī)范信貸資本逐利模式,并由此促進實體經濟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1、銀行的暴利并非來自它們的管理和創(chuàng)新,其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行業(yè)壟斷和制度保護銀行暴利的實質是金融資源配置不公平。因此從宏觀政策角度,我們應建立健全政策引導機制,加強金融監(jiān)管力度。及時有效的破除保障銀行業(yè)高盈利的行政壁壘。在一個資本自由流動的經濟體內,行業(yè)利潤率最終會向社會平均利潤率收斂。而我國銀行業(yè)存在較高的行政壁壘和價格管制,為銀行保留了足夠的保護性利差。
2、正確處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實體經濟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基本經濟形態(tài),是經濟發(fā)展的根基。因此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更好地發(fā)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加快金融創(chuàng)新,讓投融資體系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fā)展。并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及有力擠出暴利領域的泡沫,同時提高實體經濟的利潤率防止出現產業(yè)空心化現象。
3、轉變經營理念,建立新型銀企關系各商業(yè)銀行應改變以往老大獨尊的姿態(tài),積極主動開展貸款營銷,為優(yōu)良和潛在優(yōu)良企業(yè)提供良好穩(wěn)定的資金后盾,以此建立良性互動雙贏發(fā)展的銀企關系。
4、優(yōu)化信貸環(huán)境,合理利用金融資源地方政府應建立多層次的中小企業(yè)融資擔保機制,由財政和企業(yè)根據實際情況出資成立企業(yè)融資擔保機構,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改善金融投資環(huán)境,加強企業(yè)信用自律;創(chuàng)造良好的司法環(huán)境,依法打擊惡意逃廢債務行為,切實提高金融機構依法收貸的實效。
5、鼓勵、引導和規(guī)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為民間資本投資找到健康的盈利渠道只有回歸實體經濟,民間資本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潤來源。而金融企業(yè)的主業(yè)就是融通資金、在社會各經濟部門之間配置資金。民間資金如能順利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可以借助金融企業(yè)的專業(yè)性,通過有組織的渠道,獲得長期而穩(wěn)定的回報,既解決了民間資金投資出路問題,也讓金融企業(yè)獲得新的發(fā)展資金,增強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
6、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逐利模式轉型,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和助力在宏觀層面,規(guī)范民間資本向實體經濟流動,在具體領域,相關部門可出臺特殊的優(yōu)惠政策,讓民資進入到新興產業(yè)等潛力巨大的產業(yè)中。同時,應建立一個較高層面的引導機制,提高民資引導的效率等。規(guī)范民間金融、引導民間資金回歸實業(yè),防范區(qū)域性金融風險作出重要戰(zhàn)略部署。
1、反映企業(yè)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利潤三項。
2、收入是指企業(yè)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顒又兴纬傻慕洕娴目偭魅?。
3、費用是指企業(yè)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fā)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4、利潤是指企業(yè)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yè)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
(來源:文章屋網 )
“銀行暴利論”的主要依據有四:其一,銀行業(yè)利潤增幅太高,已經公布業(yè)績的銀行利潤增幅,皆超過30%甚至達到40-50%以上。經濟增速下滑,許多行業(yè)和企業(yè)利潤大幅度下降,銀行業(yè)利潤卻大幅度飆升,很容易刺激大家的神經。就像財政收入年增幅超過30%,立刻激發(fā)起人們對財政稅收體制的強烈不滿。其二,銀行業(yè)利潤總額達到天文數字,根據銀監(jiān)會已經公布的數據,僅2011年前三季度,銀行業(yè)利潤總額超過8100億元,全年估計肯定超過1萬億(準確數字還要等到最后的統(tǒng)計匯總)。第三,銀行業(yè)凈利潤率普遍超過40%,凈資產利潤率同樣遠超10%(多數超過15%)。依照上市板塊計算,銀行業(yè)收入總額只占上市公司全部收入的40%,利潤占比卻超過40%。無論是凈利潤率還是凈資產利潤率,銀行業(yè)都處于絕對領先地位。第四,銀行業(yè)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是高額利差(利差收入占總收入之比例超過80%)。依照1年期基準存款利率3.5%,基準貸款利率6.56%計算,我國銀行業(yè)利差超過3%。
盡管上述四大指標非常具有說服力,然而,假若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觀察我國銀行業(yè)的收入和利潤,那么,斷定我國銀行業(yè)是一個比石油和煙草還要暴利的行業(yè)還是顯得輕率和夸張,起碼沒有抓住問題的真正本質。
第一個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作為一個行業(yè)整體來看,銀行業(yè)利潤增長速度是不是大幅度背離了實體經濟行業(yè)的利潤增速?
根據監(jiān)管部門之數據,2011年,我國商業(yè)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04萬億元,同比增長36.3%。
實體經濟利潤增速如何呢?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11年,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利潤54544億元,同比增長25.4%。尤其重要的數據是,2011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中,集體企業(yè)實現利潤882億元,比上年增長34%;股份制企業(yè)實現利潤31651億元,比上年增長31.2%;私營企業(yè)實現利潤16620億元,比上年增長46%。利潤增幅顯著小于銀行業(yè)利潤增幅的是兩類企業(yè):一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實現利潤14989億元,同比增長15%);二是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yè)(實現利潤14038億元,同比增長10.6%)。
從長期來看,2008年到2011年,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增長率分別為30%、17%、33%和36.3%,同期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的利潤增長12.5%、13%、53.5%,25%。
如果上述數據正確,那么它就清楚地表明,銀行業(yè)整體利潤增幅并沒有大幅度超過實體經濟部門。尤其值得高度關注的是,人們印象中難以獲得貸款或貸款成本很高的三類企業(yè)(集體企業(yè)、私營企業(yè)和股份制企業(yè)),整體利潤增幅甚至超過銀行業(yè)!
第二個需要回到的關鍵問題是:銀行業(yè)是不是將實體經濟部門的企業(yè)“當做唐僧肉”?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2011年9月,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之加權平均利率為8.06%。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80%,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為9.55%。易言之,銀行業(yè)平均貸款利率只比通脹率高1.3個百分點左右。須知貨幣政策持續(xù)緊縮,民間融資利率普遍超過25%,甚至超過50%。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銀行業(yè)并沒有助推全社會融資成本之上升,反而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社會整體融資成本上升。
然而,簡單抱怨和譴責銀行暴利無濟于事。我們首先需要冷靜分析我國銀行業(yè)最近幾年尤其是去年為什么會出現凈利潤的快速增長?此種凈利潤的快速增長是否能夠持續(xù)?是一種常態(tài)還是短期現象?其次,我們需要認識到,改革開放迄今30多年,銀行間接融資依然承擔了全部社會融資的70%以上,其他融資方式(債券融資、私募基金、風險投資、股票上市等等)占全部社會融資的比例依然不到30%。既然銀行業(yè)繼續(xù)承擔了接近80%的社會融資任務,伴隨我國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銀行業(yè)整體的利潤快速增長自然是情理之中。相應地,我國銀行業(yè)也承擔了經濟下滑的主要金融風險。
今年兩會上,農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2007年到2011年,銀行貸款年復合成長率20%,總資產復合成長率21%,利潤復合增長率23%,“從數字比較可以看出,銀行業(yè)利潤主要來自規(guī)模擴張”。
第三最重要,為什么我國社會融資之市場利率奇高無比?民間融資(高利貸融資)之利率通常都在30%以上(年利率),超過50%甚至高達100%以上的利率水平也是司空見慣。這是一個最值得深入思考的大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出口世界第一,傲然成為世界主要制造大國,為什么民間市場利率卻永遠高居不下?正規(guī)銀行之所以能夠大幅度提高貸款利率,因為與市場利率水平相比,銀行利率相對而言是最低的。
我以為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我國幾乎沒有資產證券化,信用抵押品很難或幾乎無法進行市場交易,信用抵押品流動性嚴重不足導致社會融資成本和利率長期居高不下。二是我國個人、家庭和企業(yè)征信系統(tǒng)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信息不對稱必然嚴重推高利率水平。
對于銀行業(yè)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是高額利差之說,正如農行副行長潘功勝所言,和國際上相比,中國的存貸利差并不大。2010年國際上前十大銀行平均利差2.31,中國略高,為2.46。而與金磚四國來比,中國是金磚四國中最低的。
人類歷史經驗一再表明,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基本條件是:金融產品異常豐富、融資渠道非常多元、資產流動性非常充分、信用風險評估相對容易和準確、金融創(chuàng)新異?;钴S。只有利率水平和社會整體融資成本大幅度降低,資源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關鍵詞]經濟增加值 國有企業(yè) 融資管理
一、經濟增加值的內涵和優(yōu)勢
經濟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指企業(yè)凈經營利潤扣除包括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等全部資本成本后的余額,既考慮了會計核算中的成本又扣除了投資者投入資本的隱性資金成本(即以投資者預期的最低回報率表示的機會成本),即經濟增加值=稅后營業(yè)凈利潤-全部資金投入*加權資本成本,其中全部資金投入包括債權人投入的債務資本與股東等投資者投入的權益資本。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財務指標僅考慮債務資本成本,從而所得的凈利潤等財務指標未考慮投資者所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也未考慮投資者或者股東投入資本的風險,對企業(yè)經營業(yè)績的評價不夠全面。而經濟增加值EVA扣除了權益資本成本,從而所得的評價結果是一種真正的經濟利潤,是從股東等所有者角度進行的全面評價。當EVA為正值時,即企業(yè)實現的收益大于所投入的全部資本成本,在彌補了債務資本之外還為股東和投資者創(chuàng)造了價值增值;當EVA為負值時,盡管按照傳統(tǒng)的會計核算方法所得的會計利潤可能為正值,但是這反映出企業(yè)獲得的收益可能彌補了債務資本,但是未能給股東和投資者帶來價值增加,實際上侵蝕了權益資本;當EVA為零時表明企業(yè)所獲的收益恰好彌補了全部的資本成本,并未給股東和投資者帶來財富的增加。綜上,經濟增加值EVA是綜合考慮企業(yè)利潤來源的所有資金的資本成本,反映了企業(yè)真正的經濟利潤,是企業(yè)經營活動的指揮棒。
傳統(tǒng)財務指標主要是利用企業(yè)定期編制的財務報表等資料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標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等方面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并為各信息使用者特別是高層決策者提供有用信息,因而一直被廣泛運用。相比之下經濟增加值是對“剩余收益”指標核心思想的體現,將對企業(yè)的業(yè)績評價與其整體利益的衡量聯(lián)系起來,是對企業(yè)經營業(yè)績更為全面的考核。比如,用傳統(tǒng)的財務指標分析得到企業(yè)績效為正值,但在EVA評價方法下,進一步扣除權益資本成本后有可能得到負值的EVA數值,也就是從股東或者投資者角度評價企業(yè)的業(yè)績更為穩(wěn)健和準確,體現出真正的經濟增加值。經濟增加值這一評價方法將指導股東或者投資者對企業(yè)的經營情況的評價不再局限在會計凈利潤等傳統(tǒng)財務指標上,而是擴展到包含權益資本等更為全面的角度,更為全面的衡量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并可用于評價激勵管理者以及指導經營管理和發(fā)展戰(zhàn)略。
二、國有企業(yè)引入EVA的必要性
EVA 管理思想在西門子、索尼等國際知名公司應用后大幅提高了這些公司的經營業(yè)績,證明了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在我國逐步融入國際市場背景下,將經濟增加值引入我國企業(yè)的生產管理中,特別是國有企業(y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這是國有企業(yè)與國際接軌的體現。通過應用經濟增加值這一管理思想和評價方法,可以實現國有企業(yè)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加強業(yè)績的可比性,加快國有企業(yè)融入國際市場的步伐。
第二,引入經濟增加值是提高國有企業(yè)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經營績效的有效途徑,能夠建立國有企業(yè)良好的信用?,F代經濟管理理論認為投資者是理性的,資本會流向收益高的地方,這樣企業(yè)勢必會為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而加強對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來提高經營業(yè)績以達到投資者的預期報酬率,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特別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huán)境中。經濟增加值考慮了企業(yè)可利用的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成本,是對企業(yè)全部可利用資源的全面衡量標準,通過應用這一指標可以使經營者充分考慮資源的來源、利用效率等等,進而促使其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經營業(yè)績,對國有企業(yè)的管理者也不例外。
第三,通過經濟增加值的應用還可以提高企業(yè)的信用,主要是由于實行EVA可以將經營者的利益與企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激勵機制更為有效,進而向社會傳導出企業(yè)的經營業(yè)績是可以相信的,提高了信用,所以實行經濟增加值管理系統(tǒng)可能使股價上升,在美國有這樣的案例。
第四,經濟增加值的引入能引導國有企業(yè)重視技術進步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從EVA的計算過程和評價方法可以知道,只有報酬率高于資本成本就可以同時給管理者和股東提供正值的EVA,進而管理的薪酬獎金可以得到提高。在實際經營中,舊的薪酬制度設計使得許多企業(yè)缺乏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的動力,特別是管理者在這些活動中失敗的風險大于成功的收益,所以國有企業(yè)往往缺乏創(chuàng)新和改進技術的動力,導致企業(yè)沒有活力,不利于開發(fā)新項目和擴大經營規(guī)模。經濟增加值的應用鼓勵管理者不再保守,通過增加對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等的投資提高企業(yè)整體業(yè)績。
第五,經濟增加值的引入有助于改善國有企業(yè)中所有者缺位的現象。在EVA的作用機制下,管理者由于其薪酬獎金與EVA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其經營管理行為主動地和所有者期望的一致,采取能夠增加EVA的經營行為,在給股東創(chuàng)造財富的同時也使其獲得了期望的經濟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有企業(yè)虛位的問題。此外,應用EVA可以有助于在國有企業(yè)中形成一種經營管理者、員工相互配合團結,共同努力增加EVA的氛圍等等。
三、國有企業(yè)通過經濟增加值的增加提高經營績效的途徑
引入經濟增加值管理方法或者指標可以引導企業(yè)為提高EVA的考核業(yè)績來從各方面改進其生產經營活動以及融資策略等等,國有企業(yè)不例外,具體來說可以有以下途徑:
一方面要注重提高稅后營業(yè)凈利潤,主要是加強各部門的日常經營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于采購部門要合理確定采購時間、采購批量等節(jié)約生產資料的采購成本,避免盲目進貨導致大量原材料庫存占用資金;對于生產部門要對成本進行控制,通過改進生產技術、進行成本預算管理控制、充分利用機器設備提高使用效率、提高生產效率等等方法來降低產品成本和庫存產品占用資金量;對于銷售部門,要通過合理設計銷售政策、信用政策等方法增加銷售收入,并通過現金折扣、銷售折讓等優(yōu)惠銷售措施縮短應收賬款周轉期,減少資金的占用量,進而降低資金成本;對于財務部門來說,要及時發(fā)現存貨的呆滯或者過剩問題,及時同各部門進行溝通減少存貨所占用的不必要資金,要監(jiān)控應收賬款的賬齡以及回收情況,特別是對于長期未收回的賬款要同銷售等部門進行溝通,找出原因,對能收回的要采取有關措施及時收回,減少資金的占用和資金成本。此外要注意提高各類資產的周轉率,將有限的資源進行多次循環(huán),產生更多的經濟利益,要通過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等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高稅后經營凈利潤,進而從這一角度為提高經濟增加值提供了途徑。
另一方面,對于財務部門來說要合理安排不同來源的資金的使用以及融資策略。經濟增加值的大小受資金成本的影響,來源不同的資金其成本高低不同,權益資金的成本高于債務資本,其中普通股的成本又高于優(yōu)先股,通過合理選擇資金的來源和構成比例,優(yōu)化資本結構,降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此外,在各類資金成本固定的情況下,對債務資本的利用可以降低綜合資本成本,主要是由于債務利息稅前扣除所帶來的抵稅作用,而且對債務資本的充分利用可以產生財務杠桿收益,又進一步的使經濟增加值有了一個增加的可能性,但是要注意保持合理的債務資本比例,因為財務杠桿不僅可以帶來杠桿收益也可能導致同比例的財務風險。財務部門在安排籌資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資本成本的降低情況也要注意將資本結構維持在風險合理的范圍內等等。
四、結語
經濟增加值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和評價方法,通過其提高國有企業(yè)的經營業(yè)績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單獨某個部門是不能增加經濟增加值的,需要對可利用的資本進行合理安排,從提高會計利潤和降低企業(yè)綜合資本成本兩個方面出發(fā)才能真正實現EVA的增加,進而對管理者進行有效的評價,達到在提高企業(yè)經濟利益的同時保證管理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程業(yè)炳,沈慶榮.EVA評價方法在中國運用的思考.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6
[2]蔣國霞.初探EVA機制考核.中國石油報,2009;12
[3]秋實.EVA管理體系的構成.醫(yī)藥經濟報,2009;7
作者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博士,曾先后任職麥肯錫及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并獲香港大學終身教職
2011年經營數據出爐,中國銀行業(yè)總體利潤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遠超傳統(tǒng)的利潤大戶“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加上過去三年銀行業(yè)的利潤一直呈現快速上升勢頭;再加上某銀行業(yè)高管在某正式場合感嘆“銀行利潤已經高得令他們不好意思”……這一切足以引起公眾和媒體的嘩然聲。一時間,指責聲和自辯聲不絕于耳。
銀行利潤高嗎?我初步估算了一下,中國銀行業(yè)的總資產規(guī)模已突破百萬億。按資產回報率(ROA)衡量,中國銀行業(yè)的資產回報率僅僅高過1%,這相當于全球銀行業(yè)在2008年危機前的中等偏下水平;用凈資產回報率(ROE)來衡量,也僅僅在15%左右,同樣這是國際銀行業(yè)的一個平均水平,遠遠低于2008年危機前國際一流銀行動輒20%到30%的凈資產回報率。
那為什么一個僅僅屬于平均水平的盈利會引起外界如此大的反響呢?15%的凈資產收益率(ROE)相對像通用電氣(GE)、IBM和沃爾瑪這樣的企業(yè)來說,只是一個非常平庸年份的盈利水平,為什么人們不指責GE、IBM和沃爾瑪在賺取暴利呢?人們真正介懷的并不是銀行業(yè)的盈利數字,而是這些盈利數字背后存在的中國金融中介體系極不給力這一事實。以銀行業(yè)為主導的金融體系理應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中介服務,從而促使實體經濟更好地成長??砷L期以來,中國金融中介服務的狀況不盡如人意,始終存在金融中介服務效率低、覆蓋面窄和結構不合理三大痼疾。效率低反映在實體經濟中對經濟和就業(yè)貢獻最大的民營經濟、中小企業(yè)長期得不到金融體系的強力支持,而一些產能過剩嚴重、國有經濟主導的行業(yè)卻從銀行體系中以扭曲的低廉價格源源不斷地得到資金;覆蓋面窄反映為中國經濟生活中只有小比例的企業(yè)和個人、家庭能夠享受到金融中介服務這一事實。試想,全國近四千萬家企業(yè)(大、中、小、微、個體企業(yè)),有多少在銀行有賬戶,又有多少能夠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呢?結構不合理反映為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為主,直接金融所占比重偏低且對實體經濟貢獻有限。在過去十年,雖然中國的金融體系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其發(fā)展的程度還遠遠滿足不了更為高速成長的實體經濟的需求。在這樣一種“買方”不滿意、“賣方”賺大錢兼吆喝的背景下,人們對金融服務的賣方所賺取的高額利潤留有微詞是很自然的。
人們對銀行業(yè)利潤指責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銀行業(yè)的盈利模式(Business Model)。商業(yè)銀行的利潤有兩大加項和一大減項。利差收入(即利息收入減去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收入(中間收費服務)是兩大加項;而壞賬撥備則是一大減項。資產質量差、壞賬多的話,則壞賬撥備多,對銀行利潤的負面影響也大??傮w而言,中國銀行業(yè)80%的利潤來源于存貸利差,大約20%來源于中間費用的貢獻。這樣的比例,與國際領先銀行各占50%的收入結構相較并不合理。我國的銀行業(yè)近年來強調改變盈利模式,提高中間業(yè)務所占的比重,這一改革方向本身并不錯,但提高中間服務所占的收入貢獻,靠的是向消費者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而不是大面積地將以前的免費服務改為收費服務。在金融中介服務質量不高的情況下,僅此環(huán)節(jié)便足以讓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