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討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3個 班學生共150人,均為12歲,分為模式教育組、醫(yī)生教育組和空白對照組各50人,通過教育前后問卷調查口腔健康 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比較教育效果。結果 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為形成情況 在教育前3組差異無顯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y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性 (t=9.38~24.14,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組 和醫(y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5)。結論 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這項工 作有效、經濟、廣泛、持久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農村兒童口腔衛(wèi)生狀況.
[關鍵詞] 農村人口;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ork mode on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 inhabiting in rural area.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150 children of 12 years old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mode education (ME) group, doctor-education (DG) group and blank-control (BC) group. The ef- 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and formation of oral health behaviour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via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 educa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erms of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F=1.03,1.54;P>0.05). A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 of ME and DG group was significant (t=9.38-24.14,P0.05).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 DE and BC groups were signif- icant (F=116.56,40.78;q=10.12-19.41;P0.05). Conclusion The mode education for oral health enables this program to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eco- nomically, extensively, and enduringly, which will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dental hygiene of rural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rural population; child; mouth; health education; work mode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資源有限,長 期以來沒有規(guī)范有效的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 式,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無法持續(xù)開展,造成農村兒 童口腔保健知識匱乏,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針 對這一情況,本課題組總結多年農村兒童口腔健康 教育工作經驗并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研發(fā)了一套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這套模式的特點就 是將一套成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交由幼兒 園、學校老師,替代醫(yī)生完成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 這項工作可以科學、有效、長期、廣泛開展,逐漸形成 規(guī)范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對這套模式實際應用效果 進行科學評估,為其推廣應用提供實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3個班學生共150 人,均為12歲,分為模式教育組、醫(yī)生教育組和空白 對照組各50人。模式教育組教師參加過由當地教 體局組織專業(yè)醫(yī)生舉辦的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 作培訓.
1.2 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內容 本模式健康教育教材針對教育對象實際情況分 為3~5歲、6~11歲、12~18歲3種版本,分別制作 了教育幻燈、手冊、展板、教案等材料,本研究使用 12~18歲版本。其教育內容如下。①口腔生理知 識:牙齒的解剖構造、恒牙介紹、口腔健康標準;②口 腔疾病危害、治療知識:齲病、牙周病、牙列畸形的病 因、危害及治療知識;③口腔疾病預防知識:刷牙方 法,牙刷的選擇,含氟牙膏的使用,牙線的使用,窩溝 封閉,健康飲食及定期檢查牙齒等知識;④兒童前牙 外傷的緊急處理知識.
1.3 口腔健康教育問卷調查 根據調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 為養(yǎng)成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口腔保健 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學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1 d 和教育后3個月用相同調查問卷測試.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1]統計軟件對結 果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組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知 曉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性(F=1.03,P>0.05)。教 育前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y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 性(t=25.14、15.83,P0.05)。教育 后,模式教育組、醫(y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 均有顯著意義(F=116.56,q=19.41、17.90,P< 0.001),而模式教育組與醫(yī)生教育組比較差異無顯 著性(q=1.51,P>0.05)。見表1.
2.2 口腔健康行為養(yǎng)成情況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組學生口腔健康行為養(yǎng) 成情況差異無顯著性(F=1.54,P>0.05)。教育前 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y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意義 (t=11.30、9.38,P0.05)。教育后,模 式教育組、醫(y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 顯著性(F=40.78,q=11.94、10.12,P0.05)。見表1.
3 討
論 口腔健康教育作為健康教育的一個分支,是以 教育的手段向人們傳授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與技術, 促使人們主動采取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為,是實現 人人參與并享有口腔衛(wèi)生保健的根本途徑,也是口 腔預防保健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2]。通過口腔健康 教育,增加了人們的口腔保健知識,同時口腔保健意 識也會相應提高。在本研究中,模式教育組和醫(yī)生 教育組在教育后無論是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是口
表1 口腔健康知曉情況及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比較 (n=50,-x±s) 組別時間知識知曉率(χ/%)行為形成正確率(χ/%) 空白對照組教育前23.25±16.94 19.25±16.60 教育后23.50±16.68 20.25±16.51 醫(yī)生教育組教育前25.25±16.27 18.25±14.77 教育后 73.75±24.12*# 52.25±24.83*# 模式教育組教育前20.50±16.51 14.50±10.81 教育后 78.00±17.96*# 58.00±24.71*#
與同組教育前比較,*t=9.38~24.14,P
腔保健行為養(yǎng)成率都比教育前有了顯著提高,證明 該模式可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
由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基本而持久的工作, 其內容豐富,手段多樣,可以在臨床、學校、社區(qū)等場 合,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3]。與學 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 知識[4]。小學時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養(yǎng)成 期,小學生接納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在學校中學到的 口腔保健知識和技能對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顯著 的意義[5]。本模式將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交由學校老 師完成,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各項優(yōu)勢,解決了農村醫(yī) 療保健資源不足的問題,使這項工作能持久廣泛地 開展.
本模式的研究突出針對我國農村現狀,由于我 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設施相對落后,所 以在模式研發(fā)過程中,不僅制作了多媒體教學系統, 也制作了簡易展板,使這項工作能在各種教育條件 下實施。本研究結果顯示,該模式的教育效果與專 業(yè)醫(yī)生所達到的效果無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為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2009年,我們在青島周邊農村實驗推廣這種模式, 通過當地教體局組織,對該區(qū)學校相關教師進行了 培訓,在后來的調查結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 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跟蹤觀察,以便更深入地研 究本模式教育的遠期效果.
知-信-行理論認為,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 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tài)度,進而改變健康相關行為 的基礎,而信念和態(tài)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6]。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經被我國所重視,但是 這項工作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創(chuàng)建一套行之有效 的工作模式尤為重要,我國現階段沒有這方面的報 道。本課題組通過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 究,使這項工作有希望科學、有效、廣泛、持續(xù)開展,作為農村兒童口腔 疾病預防工作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對我國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PPMS 1.5統計軟件的功能及其應用 [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9,45(1):91-93.
[2]馬濤.口腔預防保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13.
[3]王祥才,張展堂.山東省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 [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6.
[4] CHAPMAN A, COPESTAKE S J, DUNCAN K. An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J].Int J Paediatr Dent,2006,16(1):40-44.
【關鍵詞】 口腔保健;健康知識,態(tài)度,實踐;健康教育;對比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G 479 R 181.2 R 788 R 78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2-0192-02
齲病、牙周疾病及其繼發(fā)病給兒童健康帶來很大危害。WHO已把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1]。學生時期是口腔疾病的高發(fā)期。中學生既處于容易患齲時期,又處于牙齦炎發(fā)病的高峰時期;學生時期也是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通過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獲得口腔保健知識,建立口腔健康新觀念,提高學生自我保健能力,預防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可為保持終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2]。為了解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分別于2008年2月27日和2008年6月20日對鄭州市第二中學的139名學生進行了口腔保健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問卷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選取鄭州市第二中學為目標學校,再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按年級分層,隨機選取初一到初三年級各1個班,共抽取139名中學生為調查對象。其中初一學生47人,初二學生46名,初三學生46名;男生71名,女生68名。年齡為12~15歲。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后進行2次問卷調查,2008年2月27日發(fā)放調查問卷139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38份,有效回收率為99.3%;2008年6月20日發(fā)放調查問卷139份,收回有效問卷13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參考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設計的調查表,結合該年齡段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設計調查問卷。采用集中問答式方法進行調查,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調查1次。問卷包括3個部分:口腔保健知識12項,態(tài)度2項,口腔衛(wèi)生行為5項,調查內容主要有牙釉質能否再生,齲齒病因和危害,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和窩溝封閉的作用,飲食護牙,牙間隙的清潔,牙刷的選擇和更換,定期口腔檢查;刷牙出血和發(fā)現齲洞如何處理;牙膏的使用,刷牙次數、時間和方法,進食后漱口情況。
1.2.2 干預方法 由專業(yè)醫(yī)師對該初中年級的班主任進行系統的口腔保健知識培訓,然后由教師對學生進行3個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2個部分:第1部分為口腔健康基礎知識,包括乳牙和恒牙基本知識,牙齒的結構,齲齒和牙周病的發(fā)病機理、危害和防治,牙菌斑的形成及其在牙病發(fā)生中的作用;第2部分為正確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和保健態(tài)度,包括牙刷和牙膏的選擇,刷牙方式、次數和時間,進食后漱口和含氟漱口液,多吃健康的食物,少吃含糖食物,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發(fā)現牙病及時就醫(yī)。使用健康教育處方,采取授課為主,并結合卡通掛圖、電視動畫和游戲的形式定期、定時開展健康教育。
1.2.3 質量控制 對健康教育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培訓結束后統一考試,合格后才能開展健康教育。每次開展健康教育時應提前通知學生,參加者要簽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加所有健康教育課程;使用統一宣傳資料,按相同進度進行健康教育。數據錄入、整理和分析后進行復檢,發(fā)現錯誤及時修改。
1.3 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 利用Excel 2003將調查數據錄入計算機,用VFP 6.0構建數據庫,采用SPSS 12.0進行統計學分析,分析過程中運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的比較 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12項內容健康教育后答題正確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健康教育前后中學生態(tài)度的比較 中學生口腔保健態(tài)度2項內容,健康教育后答題正確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3 健康教育前后中學生口腔衛(wèi)生行為的比較 中學生口腔衛(wèi)生行為5項內容,健康教育后答題正確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口腔健康教育前中學生對口腔保健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就醫(yī)態(tài)度優(yōu)于王琳等[3]2005年的調查結果,良好口腔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率高于馮奕文[4]2005年的調查結果。這與近些年來重視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積極開展口腔衛(wèi)生知識宣傳,推動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有關,尤其是對兒童和嬰幼兒口腔保健的重視,從小做起,保護牙齒。
該調查結果也顯示,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某些問題正確率較低。首先可能與家長自身有關。家長缺乏必要、系統、準確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致使傳遞給兒童的信息不全面、不正確;家長對兒童口腔衛(wèi)生行為監(jiān)督不夠,致使兒童形成不健康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家長應注意自身的口腔衛(wèi)生態(tài)度和對兒童的影響。其次,學校口腔衛(wèi)生工作不到位。學校對中學生口腔保健工作不重視,參與力量薄弱,導致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效果不強,這也是學??谇恍l(wèi)生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
對中學生開展為期3個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后,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疾病就醫(yī)態(tài)度和正確口腔衛(wèi)生行為實踐情況較健康教育前有明顯改善,因此要提高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水平,改善中學生口腔保健態(tài)度和口腔衛(wèi)生行為,應該重視健康教育的作用,聯合多方面的力量,運用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與學校教育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5]。在學校中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和有效刷牙指導,可提高學校兒童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加強兒童的口腔保健意識[6]??谇唤】到逃梢杂行Ц纳魄嗌倌甑目谇恍l(wèi)生狀況[7],經過有計劃地開展系列口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還可以糾正以前不正確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行為[8]。提示口腔健康教育在學生口腔保健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口腔健康教育離不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的投入,制定正確的口腔健康教育指導方針,規(guī)范口腔健康教育的執(zhí)行程序,明確口腔保健的發(fā)展方向,監(jiān)督口腔保健工作的進展;另一方面各級口腔醫(yī)療單位,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工作計劃,通過與社區(qū)、學校的合作,利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推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的開展;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加強與區(qū)域內醫(yī)療單位的聯系,系統、全面的開展口腔健康教育。
4 參考文獻
[1] 李剛,主編.口腔預防與社會醫(yī)學.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61-134.
[2] 卞金有,主編.口腔預防醫(yī)學.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11.
[3] 王琳,林居紅,劉渝嘉,等.重慶市12歲兒童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的調查分析.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3(1):91-94.
[4] 馮奕文.健康教育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及其知識、行為的影響.實用預防醫(yī)學,2008,15(5):1 621- 1623.
[5] 卞金有.口腔預防醫(yī)學.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19.
[6] 韓曉蘭,馬燕,顏雨春,等.12歲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現代預防醫(yī)學,2008,35(18):3 557-3 559.
[7] 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青少年口腔衛(wèi)生狀況的效果評價.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2):1 594-1 595.
[8] 武劍,阮世紅,彭績,等.深圳市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中圖分類號】 R 169.1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12-1111-01
【關鍵詞】 口腔;健康教育;學生保健服務
口腔疾病是當前對人類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齲病是WHO重點防治的三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據1995年全國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遼寧省兒童乳牙患齲率高達89.49%,居全國首位;2005年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遼寧省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為74%,人均有4.38顆齲齒,其中患齲率農村為84%,城市為64%,與10 a前相比雖有下降,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高。為讓廣大中小學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識,以便有效地預防口腔疾病的發(fā)生,筆者談談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口腔健康教育。
1 在中小學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生正處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換的時期。恒牙萌出后易患齲,且此期為兒童牙頜系統的快速發(fā)育成長期,牙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恒牙牙合關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而中學時期乳恒牙替換已經完成,恒牙牙合關系剛剛建立,由于激素水平的變化,如果不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菌斑和牙石會對牙齦產生局部刺激,造成牙齦出血、炎癥性腫大,引起牙齦炎。因此,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自我保健能力意義十分重大。
2 學??谇唤】到逃n的內容與設計
2.1 口腔健康教育內容 學??谇唤】到逃n程應循序漸進,根據學生年齡進行由淺入深的強化教育,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口腔衛(wèi)生知識,如口腔與牙齒的結構和功能、齲病和牙周病的發(fā)生及臨床表現、口腔疾病的危害等;(2)口腔保健意識,如常見口腔疾病的預防、定期檢查與早防早治等;(3)口腔保健行為,如正確刷牙、漱口,選擇保健牙刷、藥物牙膏,糾正不良習慣(偏側咀嚼、口呼吸、咬手指、吐舌等);(4)其他,如窩溝封閉與氟化物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齲病的發(fā)生,預防牙周病要不斷地徹底清除牙菌斑,定期口腔檢查與保健是保持口腔健康所必需的,吸煙和飲酒是口腔癌、牙周炎的主要危
2.2 口腔健康教育課的設計 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應分預防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口腔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及恢復牙頜系統的功能3個階段進行。此外,還應設立實習課程,如自我觀察牙齦顏色與形態(tài)、牙菌斑附著部位、刷牙前后清除牙菌斑的效果與牙刷的選擇等。
對口腔健康教育的實施,可通過文字、電化、藝術等方式[3]:文字宣教包括傳單、標語、圖書、畫冊、各種報刊等,范圍廣泛,效果持久;電化宣教有錄像、電影、幻燈等,形象逼真,通俗易懂;藝術宣教包括歌舞、說唱、戲劇、小品、詩歌、散文、故事、小說等,生動活潑。此外還可通過舉辦報告會、座談會、專題講座、學校講課的方式進行。
2.3 注意事項 (1)口腔健康教育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易受成人言行的影響,往往以成人言行為準則,做事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因此對他們正確的口腔健康行為要肯定與鼓勵;中學生自尊心強,對別人的評價敏感,應鼓勵和誘導,防止粗暴批評后使他們失去信心與自身口腔健康的責任感,且中學生開始喜歡獨立思考,愛美心理明顯增強,可以從文明與健康美學的角度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增強其主動參與的意識。(2)學校的健康教育要與口腔預防保健人員密切配合。學校不僅要把口腔健康教育納入課程范圍,而且要利用學生在校的時間,開展一定的防治活動。這時需要口腔預防保健人員的配合,協助選用有效的口腔預防保健措施,如窩溝封閉、氟化物的應用,同時提供口腔預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學信息,來共同促進學生的口腔健康。
3 結論
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項措施,也是完成我國2010年口腔保健目標規(guī)劃的必要保證。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與口腔專業(yè)人員的預防措施相結合,必然會共同促進學生口腔預防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實現《規(guī)劃》打下牢固的基礎,對構建健康和諧的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4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胡德渝,主編.預防口腔醫(yī)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0-31.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 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34.
【摘要】為了有效預防乳牙齲病的發(fā)生,提高兒童口腔保健意識,根據乳牙解剖學結構特點,結合兒童生長發(fā)育情況,全面闡述保護乳牙的重要性。并從健康教育角度提出了兒童飲食結構的調整,指導其父母正確喂養(yǎng)并講解口腔衛(wèi)生知識。以達到降低兒童乳牙的患病率,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
【關鍵詞】乳牙齲病健康教育調查分析
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人們建立健康行為,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它不僅是聯結衛(wèi)生知識與行為改變的橋梁,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療手段,對臨床各種診療有增效作用。乳牙齲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如何使患兒在疾病狀態(tài)下保持應有健康水平,是臨床醫(yī)生面臨的健康教育課題。通過對100例乳牙齲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觀察,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健康教育方法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00例兒童乳牙齲病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年齡3歲~7歲,其中有嗜零食者占總人數的85%,發(fā)病最小的3歲,自斷母乳后經常含著奶瓶入睡,并喜食奶糖。偏食患者占該病患者的83%。
2兒童齲病患者牙齒特點
2.1牙釉質耐酸性差,牙本質薄,僅有2mm,若齲病發(fā)生則迅速達深齲。
2.2小兒的飲食細軟,含糖成分高,對牙齒的按摩時間短,糖對牙齒的附著力強,其發(fā)酵產酸后,可使牙釉質脫鈣,產生齲病。
2.3口腔衛(wèi)生差,不良生活習慣,喜食零食,含著奶瓶或含糖飲料睡覺,沒有刷牙的習慣。
2.4易感體質,有極少數患兒,并無嗜食糖習慣,但也有發(fā)生猛齲和猖獗齲的病例。
3預防措施
3.1指導母親正確的喂養(yǎng)方法:要求小兒吃飯要定時、定量,不暴食暴飲,不偏食,不挑食,為保護牙齒應少吃致齲食物,改掉含著奶瓶,喝著牛奶和果汁入睡的壞習慣,改用杯式喂水的方法,食用適量的纖維食物,有助于清潔和按摩牙齦。
3.2注意口腔衛(wèi)生幼兒期應開始口腔保健,早期可用軟布清潔牙齒表面,逐漸改用軟毛刷,3歲后應在父母的監(jiān)督下自己刷牙,養(yǎng)成早晚要刷牙,飯后要漱口的好習慣。
3.3氟化物防齲飲用水加氟和食物中加氟。但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嚴格控制用量,以免造成慢性氟中毒,高氟區(qū)不宜使用此方法。局部用氟,氟溶液漱口,使用含氟牙膏,兒童可以在醫(yī)院接受受氟防齲治療。
3.4合理營養(yǎng)正確的補充營養(yǎng)食物,增加維生素D、B,按營養(yǎng)比例攝入糖和碳水化合物,利于保護乳牙的健康成長。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婦幼保健院口腔科,北京 102300
[摘要] 目的 通過對北京市門頭溝區(qū)7~9歲兒童集中開展的適齡兒童免費窩溝封閉預防齲齒項目,探索提高窩溝封閉率和口腔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 抽取門頭溝區(qū)3所學校422名7~9歲學生,比較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三種不同的組織方式對窩溝封閉率的影響,以及口腔健康教育兩種方法的效果。結果 醫(yī)生入校提供服務的窩溝封閉率最高,為97.40%;在診室進行一對一的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在知識知曉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這兩個方面效果最好,分別為91.67%和90.86%,與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有組織的進行口腔保健措施效果最好。
[
關鍵詞 ] 窩溝封閉;口腔保健;預防
[中圖分類號] R78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b)-0030-03
近二十年來,口腔醫(yī)學開始重視預防,從治療轉向強調預防,能夠有效的提高一代人的口腔健康水平。故市政府撥款開展了北京地區(qū)兒童口腔疾病的綜合干預項目,6~9歲兒童窩溝封閉預防齲齒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項目之一,可見政府對兒童口腔疾病的重視。作為基層醫(yī)療單位,牙防工作的主體,設定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何種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窩溝封閉預防齲齒措施的優(yōu)勢,探索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提高窩溝封閉保留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門頭溝區(qū)3所小學抽取422名符合窩溝封閉適應癥的7~9歲兒童,實施適齡兒童窩溝封閉預防齲齒干預項目。其中男198名,女224名。負責項目實施的醫(yī)生均具有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經過市級項目技術指導組的適齡兒童窩溝封閉預防齲齒干預項目操作技術規(guī)范培訓,經考核合格后參與項目工作。
1.2 研究方法
1.2.1材料光固化燈,37%的磷酸凝膠,注射式光固化窩溝封閉劑。
1.2.2 窩溝封閉的適應證篩查適應癥:窩溝深,特別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針(包括可疑齲);其他牙,特別是對側同名牙患齲或有患齲傾向。非適應證:牙合面無深的裂溝點隙、自潔作用好;患較多鄰面齲損者;不能配合操作;牙齒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齦覆蓋[1]。
1.2.3 窩溝封閉操作流程清潔牙面-酸蝕-干燥-涂布封閉劑-固化-檢查。
1.2.4 窩溝封閉的組織方式為了確保結果不受客觀因素的干擾,筆者所選擇的都是離醫(yī)院距離相近的學校。在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子女參與項目后,分為3種方式分別進行操作。
方式1:先到學校進行篩查,對于符合適應癥的學生由醫(yī)生打電話聯系,約定具體時間,由家長帶著學生到口腔科門診接受服務。
方式2:先到學校進行篩查,對于符合適應癥的學生由學校組織,約定具體時間,以班級為單位,由教師帶領學生到門診接受服務。
方式3:由醫(yī)生攜帶便攜式口腔綜合治療設備、窩溝封閉材料等到學校進行現場服務。先到班級篩選出符合窩溝封閉適應癥的學生,然后順序到學校醫(yī)務室進行窩溝封閉操作。
窩溝封閉6個月后到各學校進行復查,統計窩溝封閉率和窩溝封閉保留率。
1.2.5 口腔健康教育3所小學分別用兩種方式進行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內容包括: 口腔生理知識,齲病相關病理知識,刷牙方法等口腔保健知識。宣教方式:學校組:醫(yī)生到學校進行篩查的時候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課堂式的口腔健康知識培訓。門診組:醫(yī)生為到診室接受服務的學生和陪同的家長一起進行一對一的口腔健康知識培訓。兩組在培訓后立即對學生進行口腔問卷調查,內容為:一般情況、齲齒相關知識、對口腔健康知識的關注程度、對口腔檢查的態(tài)度、刷牙次數和飲食習慣等。6個月后到學校復查時再次對學生進行口腔問卷調查,對比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及學生每天一次的刷牙率。完成窩溝封閉操作和兩次調查的學生問卷為有效問卷。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4.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以例數和百分數進行描述,并采用χ2和方差檢驗對統計結果進行比較,P>0.05,差別無顯著性;0.05≥P>0.01,差別有顯著性;P≤0.01,差別有高度顯著性。
2 結果
2.1三種組織方式的接受差異
由家長帶學生到門診接受窩溝封閉率明顯低于醫(yī)生入校提供服務的學生比率。方式1和方式2比較,χ2=4.17,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方式1和方式3比較,χ2=3.76,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較,χ2=0.09,P>0.05,二者無統計學差異。由學校組織的兩種方式與由醫(yī)療機構組織的方式比較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由學校組織的兩種方式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三種組織方式的窩溝封閉完好率比較
到門診接受服務的學生窩溝封閉完好率高于在校接受服務的學生。方式1和方式2比較,χ2=0.01,P>0.05,無統計學差異。方式1和方式3比較,χ2=3.94,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較,χ2=3.93,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見表2。
2.3 兩種宣傳方式差異
由家長帶領在診室進行一對一的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在知識知曉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這兩個方面效果都高于在學校進行課堂式口腔保健知識培訓,知識知曉率比較χ2=17.73,P<0.01,差別有高度顯著性;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比較χ2=21.90,P<0.01,差別有高度顯著性。見表3。
3討論
筆者在本研究中首先對窩溝封閉三種組織方式的接受差異進行了比較。發(fā)現在三種不同的窩溝封閉服務組織方式中,醫(yī)生下校的服務方式窩溝封閉率最高。在學校接受服務的學生,符合適應癥而沒有進行窩溝封閉的學生都是因為惡心等原因不能配合操作而放棄的。在門診接受服務的很多是學生家長主動放棄的。很多家長覺得親自帶孩子到醫(yī)院去做窩溝封閉很耽誤時間,所以由家長帶領到醫(yī)院接受服務的人數最少。如果不耽誤家長的時間,很多人還是愿意讓孩子接受窩溝封閉的,所以接受醫(yī)生入校進行服務的人數最多。在此次項目開展過程中,還有少數家長不同意孩子參加窩溝封閉預防齲齒項目,筆者認為造成此結果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醫(yī)療機構宣傳力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家長對預防齲齒的知識了解不夠,對孩子牙齒齲壞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認識到學生口腔保健與孩子全身健康是息息相關的,不了解窩溝封閉對預防恒牙齲的作用。張志昱也提到家長的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和對口腔保健的態(tài)度均會影響到子女的口腔保健行為,家長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欠缺、保健知識不足、獲取保健知識的途徑局限等是兒童患齲率高的原因之一[2]。余紅兵也認為不配合兒童窩溝封閉的家長在學歷、家庭收入、檢查孩子刷牙效果、是否聽過口腔健康教育課等方面與配合窩溝封閉的家長存在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3]。要想提高窩溝封閉率就必須使家長了解相關知識。國內外很多學者等都證實了窩溝封閉可以有效降低齲齒的發(fā)生,是預防恒磨牙齲的一種無創(chuàng)傷、無痛的有效措施這個結論[4-6]。作為口腔醫(yī)療的工作者,都應該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在日常工作中把口腔預防的理念和口腔預防專業(yè)的知識通過各種途徑灌輸到患者和家屬中,使其相信窩溝封閉的防齲效果,才能使牙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張輝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率達到45%[7]。由于本研究主要針對服務方式的探索,所以取材范圍較局限,只選取了3所人數較多學校,且專門進行了項目宣傳后才開展的,故本研究結果明顯高于北京市的結果。如果要研究門頭溝區(qū)全區(qū)的情況還需要擴大統計范圍。
在三種不同的窩溝封閉服務組織方式中,在門診進行的窩溝封閉保留率都比較高。有學者報道標準化設備、四手操作的條件下,確實較容易能獲得理想的封閉效果,鐘慕華等報道可達到100% 的保留率[8]。曾紅雨等曾證實在學校開展窩溝封閉,隔濕、干燥、牙面清潔都不能達到較好的要求,其防齲效果會受到影響[9]。[本研究中醫(yī)生下校的服務方式窩溝封閉保留率最低也證實了這一點。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便攜式口腔治療設備相對簡陋,如設備的油氣分離不全、燈光照明不足,椅位不能調節(jié)等各種原因使醫(yī)生操作不便造成的。但是該方式對于偏遠山區(qū)學校有很大優(yōu)勢。張輝的調查顯示城市學生人均窩溝封閉牙數和窩溝封閉率高于農村[7]。原因可能與城鄉(xiāng)醫(yī)療服務覆蓋范圍和對農村地區(qū)的醫(yī)療資源配置有很大關系,所以在偏遠山區(qū)和醫(yī)療資源較少的農村地區(qū)可以大力推廣利用便攜式牙科治療設備為學生服務,可以在短期內有效提高窩溝封閉率。
有研究顯示老師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學??谇唤】淀椖康拈_展實施[10]。但本研究顯示家長的監(jiān)管作用不容忽視。在本研究中在診室對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明顯高于在學校以授課方式單獨給學生講解的效果。家長同時接受口腔保健知識培訓的學生基本上都能保證每天早晚刷牙。眾多研究表明,父母對口腔健康的知信行直接影響兒童口腔保健措施的執(zhí)行[11-13],白玥等研究表示接受過綜合性口腔健康促進措施的學生在口腔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口腔衛(wèi)生行為形成率、正確就醫(yī)行為以及就醫(yī)機構的選擇等方面都較未接受過干預的學生好[14]。筆者通過培訓和調查問卷使學生充分了解建立正確刷牙習慣的重要性,同時加強了對家長的培訓,對于宣傳方式的比較結果可以說明針對家長的教育決定了學生的口腔保健行為的實施效果。這個結論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口腔健康教育中,應有針對性地向家長開展多層次的口腔衛(wèi)生知識的宣傳與講解;有效地提高家長的口腔衛(wèi)生知識水平;當家長了解了齲齒的危害以后,能夠重視學生的患齲狀況,及時帶孩子到醫(yī)院進行齲齒充填,還能有效提高齲齒充填率。但很少有學者單獨研究對家長的干預效果,本研究也未對單獨對家長進行干預的效果進行量化的統計,要想得到準確的的統計數據還需做進一步研究。
適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服務組織方式可以明顯提高窩溝封閉項目開展效果和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效果,使窩溝封閉項目成為一個高效的口腔保健措施,從而使窩溝封閉項目真正起到預防恒牙齲病,促進人群口腔健康的作用。健康教育和宣傳是一項投入少、效益高的疾病預防措施,最終達到促進人群口腔健康的效果。但是不能依靠一兩次的健康教育課程就想達到理想的效果,應該加強教委對學生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將口腔保健課程納入到學生日常的生理衛(wèi)生課程中,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同時應該建立學生-學生家長-教師-保健醫(yī)-口腔醫(yī)生聯合模式的口腔保健網,將醫(yī)生的專業(yè)知識,學校的組織能力,家長的監(jiān)管作用結合起來,全方位多途徑的開展口腔健康行為的促進。
[
參考文獻]
[1]卞金有.預防口腔醫(yī)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60-313.
[2]張志昱.家長口腔健康意識對兒童口腔健康行為的影響.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3,38(2):148.
[3]學齡兒童家長不配合窩溝封閉原因問卷調查[J].廣東牙病防治,2013,21(11):586.
[4]Subramaniam P,Konde S,Mandanna DK. Retention of a resin-based sealant and a glass ionomer used as a fissure sealant:a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J].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2008,26(3):114-120.
[5]宋光磊.窩溝封閉術預防六齡齒齲壞的臨床觀察探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8):582-584.
[6]張鵬.北京市2011—2012 年12 歲兒童口腔健康調查分析[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3,21(4):230-233.
[7]張輝.北京市6~18 歲學生第一恒磨牙齲病及窩溝封閉現況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7):138.
[8]鐘慕華.12例窩溝封閉護理配合的實踐[J].當代醫(yī)學,2011,17(16) : 118-119.
[9]曾紅雨.兒童應用窩溝封閉和流動性樹脂充填的防齲實驗[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5,26(35):251-252.
[10]Flanders RA. Effectiveness of d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programme in schools[J].J Am Dent Assoc,1987,114( 2) : 239-242.
[11]余紅兵.學齡兒童家長不配合窩溝封閉原因問卷調查[J].廣東牙病防治,2013,21(11):586.
[12]陳陵.母親對兒童口腔健康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4):598-560.
[13]劉敏.加強健康教育對兒童齲病的干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6):411-412.
【關鍵詞】 口腔健康教育 妊娠期齦炎 牙齦指數
妊娠期齦炎的發(fā)生率報告不一,在30%~100%之間,口腔衛(wèi)生良好者發(fā)生率較低。本文選擇了300名接受孕前咨詢的婦女為實驗對象,觀察妊娠前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對預防妊娠期齦炎的預防效果。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5.10―2005.12在我院婦產科接受孕前咨詢的婦女300名,之前從未接受過口腔教育者
1.2 方法
將300名婦女隨機分為實驗組(150名)和對照組(150名)。孕前對實驗組婦女進行潔治術及口腔健康教育,而對照組只進行潔治療術;妊娠8個月時復診,檢查兩組的牙齦指數(CI),檢查結果如表1:
經統計學分析P<0.05 ,兩組牙齦指數有顯著差異,意味著接受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實驗組牙齦健康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2 討論
妊娠本身不會引起牙齦炎,多數在原有的牙齦炎基礎上發(fā)生。由于妊娠時激素水平的改變,可使原有的慢性齦炎加重和改變特性。妊娠期齦炎患者一般在妊娠前即有程度不一的齦緣炎,從妊娠2―3個月后開始出現明顯癥狀,至8個月時達到高峰。妊娠期齦炎可發(fā)生于個別牙或全口牙齦,其主要特點為牙齦鮮紅或暗紅極度松軟光亮,輕觸之即極易出血,有時甚至自動出血,常為患者就診時的主訴癥狀。單個牙的牙間可發(fā)生妊娠瘤,極易出血和妨礙進食。由于胎兒因素的影響,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手術時間的選擇上等等。這樣就更加體現了預防妊娠期齦炎的重要性。
口腔健康教育是以教育為手段促使人們主動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為,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育齡婦女妊娠前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就在于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識,并指導她們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方法、有效刷牙和徹底清除牙菌斑。
本文對照組婦女沒有接受過口腔健康教育,無法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方法,所以即使孕前對其進行潔治術,牙齦健康狀況可能暫時好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不能有效的刷牙,無法徹底清除牙菌斑,牙齦炎癥必然復發(fā)加重。而實驗組接受了口腔健康教育,吸收了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掌握了有效刷牙方法,能有效牙菌斑,牙齦健康狀況可以維持在一個比較好的水平,甚至可以大大改善牙齦炎癥的程度。
綜上所述,孕前口腔健康教育,掌握有效控制菌斑的方法,對妊娠期齦炎有明顯的預防效果。因此,孕前口腔健康教育應作為孕前咨詢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把齲病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3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2]。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齲,其病因十分復雜,發(fā)生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內兒童乳牙患齲率已達很高水平,衛(wèi)生部和全國牙防組2005年報告5歲組城市兒童乳牙患齲率是61.9%。2006年程睿波等[3]調查沈陽市兒童患齲率3歲組為48.43%,齲均2.00。要想從根本上降低乳牙患齲率,達到或接近發(fā)達國家兒童口腔健康水平和WHO在“2010年5~6歲兒童90%無齲”的目標,就必須在孕婦和嬰幼兒階段(0~3歲)采取干預措施[4]。此次對3歲組散居兒童齲病防治干預前后對比,患齲人數、治療人數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齲均也明顯降低,說明散居兒童防治齲病措施,經過5年的探索和實踐,防齲效果顯著,兒童口腔保健意識以及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兒童口腔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乳牙的發(fā)育從母親懷孕第4~5周開始,乳牙的硬組織是在胚胎時期形成,母親的營養(yǎng)狀況直接影響胚胎時期乳牙的發(fā)育,關系到孩子出生后乳牙的健康。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致齲菌存在母嬰傳播,因此兒童防齲干預應從母親孕期開始,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合理的膳食,會促進兒童乳牙礦化,減少母嬰傳播機會,降低兒童患齲率。
本院兒保負責轄區(qū)0~6歲散居兒童系統管理,因3歲以上兒童已大部分入托,嬰幼兒是本院工作的重點,而人的一生口腔保健的基礎在嬰幼兒期,即防齲關鍵期。此時疾病、營養(yǎng)偏差會使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鈣含量不足,會導致牙齒發(fā)育缺陷,抗齲能力降低。因此把兒童防治齲病措施貫穿兒童系統管理的始終。通過兒童來院健康檢查,開展對兒童口腔保健個體化指導及對家長口腔保健知識健康促進,提高家長自身口腔健康水平和關愛兒童牙齒健康的意識和責任。在提倡良好飲食習慣,合理搭配營養(yǎng)的同時,重點宣傳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因為致病菌的滯留和菌斑的形成是齲病發(fā)生的條件,而正確刷牙不僅可以機械性去除菌斑和軟垢,還可以按摩牙齦,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上皮角化程度,增進牙周健康,預防齲齒的發(fā)生[5]。指導家長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豎刷法刷牙,用含氟牙膏,對抗牙面酸解,干擾菌斑形成,促進牙面重新礦物質化。
此次調查,患齲兒童治療比例從2003年8.93%至2008年62.16%有了較大幅度上升,但還有近四成未接受治療。乳牙齲齒早期自覺癥狀不明顯,治療目的是為了終止病變的發(fā)展,保證乳牙處于正常的功能狀態(tài)至替牙期。兒童年齡小,常因緊張和畏懼而不愿接受治療或拒絕治療,還有個別家長認為“乳牙能換,不用治”,加之口腔治療費用較高,造成口腔治療比例不高,因此還應大力宣傳教育,增強家長的認識,提高治療率。
散居兒童齲病預防性干預是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強化兒童家長及全社會對兒童口腔保健重要性的認識,幫助監(jiān)督訓練兒童早晚刷牙及飯后漱口,養(yǎng)成口腔衛(wèi)生好習慣,定期口腔檢查,早診早治乳牙齲。在以后工作中會逐步完善,長期實施。
【參考文獻】
[1]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5.
[2] 楊志龍,吳建妹,朱惠琴,等.氟化泡沫對幼兒園兒童齲齒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1):28742875.
[3] 程睿波,張曉芳,張穎,等.沈陽市5375名3~6歲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上??谇会t(yī)學,2006,15(6):596660.
[4] 寇艷松,張運平,胡麗萍.0~3歲兒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1):3940.
[5] 黃薇,臺保軍,杜民權,等.湖北省宜昌市6~7歲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3,19(3):226.
轉貼于 【摘要】 目的 檢查5年來對散居兒童齲病預防性干預的效果。方法 對3歲散居兒童進行齲病調查,2006年、2008年分別與2003年干預前對比。結果 2006年、2008年散居兒童患齲率與2003年干預前相比都有明顯降低(P
【關鍵詞】 齲齒/預防; 齲齒/流行病學; 健康教育; 兒童保??; 兒童
隨著國內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口腔保健逐漸被人們重視,兒童齲病預防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本院于2003年開始對管轄社區(qū)0~6歲散居兒童進行齲病預防性干預,并抽取2006年和2008年3歲組進行效果觀察,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在沈陽醫(yī)學院奉天醫(yī)院進行系統管理的3歲散居兒童(總體的95%)。從2003年開始本院對管轄社區(qū)內散居兒童,實施齲病防治干預措施,于2006年和2008年對3歲組散居兒童齲病發(fā)病情況進行檢查,2006年檢查133人(男69人,女64人)、2008年檢查165人(男86人,女79人),并將檢查結果與2003年干預前檢查的3歲組兒童143人(男75人,女68人)齲病患病情況進行對比。齲病診斷依據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1],由經口腔專業(yè)培訓的醫(yī)生,在光線充足條件下,進行視診、探診(一次性口鏡、探針)檢查。
1.2 防治模式
1.2.1 開展健康教育 對孕婦提供孕期口腔保健知識宣傳,對家長每年4次以上進行個體化0~6歲口腔保健知識教育,內容有乳牙特點;乳牙齲病的病因、危害、防治、檢診;口腔不良習慣的危害與糾正;乳牙外傷處理;有效的刷牙方法;食物對牙齒健康影響及兒童合理飲食等。發(fā)放口腔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單,宣教普及率95.0%以上。
1.2.2 預防性干預指導 兒童在嬰兒期2個月1次、幼兒期3個月1次、學齡前期1年1次體檢的同時,均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檢查及個體化指導,如發(fā)現兒童患齲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及乳磨牙存在深窩溝時,及時通知家長,囑其到口腔兒科進行治療或窩溝封閉,并電話回訪,掌握治療情況。
胎兒期:孕婦注意口腔衛(wèi)生,飲食合理,妊娠后期補鈣和維生素D。嬰兒期:提倡母乳喂養(yǎng),科學添加輔食,防治佝僂病。小兒出牙后,每次哺乳結束再喂一二匙水,母親每日早晚2次用潔凈紗布或指套牙刷清潔牙面。
幼兒期:每餐后漱口,少吃甜食,2歲以后,指導兒童開展刷牙訓練,晚間睡前刷牙,刷牙方法由家長監(jiān)督幫助,使用兒童牙刷和兒童含氟牙膏。學齡前期:堅持每日早晚刷牙,兒童牙刷每季度換1次(牙刷變形及時更換),飲食多樣化,不吃零食,培養(yǎng)口腔健康意識。
2 結果
關鍵詞:乳牙 齲病 防治
中圖分類號:R788.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4-0087-02
齲病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WHO將其列為世界范圍內重點防治的三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對人群的影響特別是青少年的牙齒及頜面部的生長發(fā)育影響甚大。小學階段恒牙易患齲病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1983年和1985年我國城鄉(xiāng)兒童乳牙患齲率情況及青少年齲均比較發(fā)現,12和18歲年齡的患齲水平有顯著上升,城鄉(xiāng)青少年齲均上升幅度20%―40%。因此,預防齲病發(fā)生或早發(fā)現、早治療極為重要。
1 加強對家長的健康教育
乳牙齲病如不加以預防和及時治療,將直接影響成牙的發(fā)育,并給兒童心身發(fā)育帶來不良影響。出生后6個月開始到2歲左右是乳牙的萌出期,恒牙的硬組織大部分也在出生后到3歲以前形成,因此,這段時間內母親對嬰幼兒口腔健康的疏于護理,不僅能促進ECC的發(fā)生,由此可引起兒童的營養(yǎng)不良及全身各種疾病,還能導致恒牙發(fā)育缺陷。另外有研究顯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程度與ECC也有密切的關系。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識缺乏,其子女ECC的發(fā)病率就較高。[1]因此,兒童口腔健康的維護與家長的指導和監(jiān)督有著密切的關系,加強家長的口腔健康教育,讓其督促和幫助孩子培養(yǎng)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是防止乳牙齲病發(fā)生的一條重要途徑。
2 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研究表明,母乳喂養(yǎng)可以降低齲病的發(fā)生率,但是沒有規(guī)律的母乳喂養(yǎng)一樣可以造成齲病。所以我們提倡盡量減少夜間喂奶次數,喂完奶后用清水清潔口腔,1歲后逐漸給孩子斷奶,訓練孩子用杯子喝奶,而不是用奶瓶;養(yǎng)成孩子喝白開水的習慣,控制碳酸飲料的攝入。另外糖是孩子生長發(fā)育的能量,不能絕對限制孩子吃糖,但可以限制糖的攝入次數,只在進餐時間吃糖,最為重要的是縮短糖類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盡量少吃餅干、軟糖等黏附性比較強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纖維食物,這樣能摩擦牙面起到清潔作用,有助于口腔的自潔,同時鍛煉兒童的咀嚼功能,促進頜骨發(fā)育,防止牙列擁擠。
3 合理使用氟化物
氟主要通過降低牙釉質溶解度、促進牙釉質再礦化、干擾致齲菌代謝以及抑制致齲菌多種代謝酶的活性而達到防齲效果。目前切實可行的氟化物的應用是使用含氟牙膏,但由于學
齡前兒童吞咽功能發(fā)育不完善,6歲以前的兒童又為恒牙牙冠礦化階段,因此,學齡前兒童應在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幫助、指導及監(jiān)督下使用含氟牙膏。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不超過3次,每次用量不超過0.5 g或5 mm長(黃豆大?。⒀罆r不要吞咽,刷牙后清水漱口、吐凈。研究表明,3~6歲兒童在成人正確指導下使用適量含氟牙膏同樣是安全的。此外,我國部分地區(qū)使用氟化泡沫防齲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 窩溝封閉與預防性充填
窩溝封閉:窩溝封閉是不去除咬合面牙體組織,在其上涂布一層粘結樹脂,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物酸侵蝕,達到預防齲病的有效方法。窩溝裂隙齲在兒童期早期即發(fā)生,大約1/3的兒童3歲時罹患齲病,而在這個年齡窩溝裂隙齲占67%。而對于這些部位的菌斑,無論是家庭口腔衛(wèi)生措施或牙醫(yī)的專業(yè)菌斑去除方法都是無效的。[2]
預防性樹脂充填:預防性樹脂充填僅去除窩溝處的病變牙釉質或牙本質,根據齲損大小,采用酸蝕技術和樹脂充填早期的窩溝齲,并在牙合面上涂布一層封閉劑,是一種窩封閉與窩溝齲充填相結合的預防性措施。
5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對于兒童乳牙齲病的預防非常重要,齲病早期沒有自覺癥狀,容易被家長忽視而并發(fā)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所以對于乳牙期兒童每半年應檢查1次口腔。醫(yī)生應對家長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提高家長對齲病的認識,使家長重視齲病的危害性,對兒童乳牙及時做窩溝封閉或氟化泡沫,對已經發(fā)生的齲病及時進行充填,這樣可有效地防治乳牙齲病。[3]
綜上所述,積極的口腔健康教育、正確的口腔護理、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地使用氟化物尤其是局部用氟、窩溝封閉、預防性充填和ART技術及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等是目前預防兒童乳牙齲病的主要方法。而口腔科醫(yī)生及時有效地與兒童家長進行溝通,發(fā)揮家長在預防兒童乳牙齲病方面的主觀能動性才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樊明文.牙體牙髓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8~10.
【關鍵詞】兒童糖尿病 健康教育
兒童糖尿病是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全身代謝性疾病。由于此病是慢性終生性疾病,且病情不穩(wěn)定,易于波動,需要終生胰島素治療和飲食控制[1],因此醫(yī)護人員需與患兒及家長密切配合,加強對本病的管理和監(jiān)控。使患兒在疾病狀態(tài)下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減少和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對象及方法
1.1對象 我院兒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兒35例。均符合WHO兒童糖尿病1型標準。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在3~14歲?;純杭议L35位,年齡在24~65歲,其中小學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7例,高中文化程度10例,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
1.2方法 收集患兒資料,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教育計劃,采用多種形式,如通過小授課、發(fā)放健康教育小手冊、宣傳欄及個別交談方式、宣傳示范技能訓練等形式,使其患兒及家長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相關知識。
2 健康教育的內容
2.1胰島素治療 兒童糖尿病需要終身胰島素治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病情制定相應的胰島素治療方案,講解胰島素的作用、副作用,胰島素保存的正確方法,并按醫(yī)囑正確使用胰島素用量、注射部位及注射時的注意事項。強調低血糖的識別、預防和處理。
2.2飲食控制 根據病兒的具體情況,使所吃食物的總熱量和食物的結構合理,把體重控制在標準范圍內,穩(wěn)定血糖,恢復體力。
指導飲食控制遵循的原則:(1) 總熱能合理;(2)三大營養(yǎng)素比例適中;(3)鈣和維生素B、C、D及膳食纖維充足;(4)限制單糖;(5)規(guī)律進餐。指導飲食控制的注意事項:(1)預防低血糖;(2)盡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營養(yǎng)知識[2]。
2.3運動療法 了解運動療法在治療中的意義。運動可促進血糖的利用,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肌肉組織的活性和彈力。掌握運動的具體方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如:運動一般在餐后1h左右進行,避免在藥物和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運動,以免引起低血糖反應。并告之運動前后可適量加餐或減少胰島素用量。重視運動后身體的感覺,如出現頭暈、無力、出汗等應立即停止運動。
2.4防止感染 糖尿病患兒日常生活應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避免皮膚的破損,堅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特別是口腔、會陰的檢查,建議患兒每天堅持用溫生理鹽水早晚漱口,勤洗澡、勤換衣。預防口腔及泌尿系感染。對于發(fā)生肛周炎者用洗必泰洗肛周及會陰。室內要定期消毒,經常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避免與感染性疾病的患兒接觸,拒絕有感染性疾病的探視者進入患兒居室。
2.5心理護理 兒童糖尿病為慢性代謝性疾病,冗長的病程不僅給患兒帶來生理、心理改變的精神壓力, 同時他們還要應對與同齡健康兒童一樣來自學習、生活挑戰(zhàn)帶來的壓力。這些壓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及康復。故消除他們的消極悲觀、恐懼心理,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十分重要。
2.6血糖監(jiān)控 兒童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波動大,易發(fā)生低血糖,低血糖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的生長和發(fā)育。因此,依據嚴密的血糖監(jiān)測,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飲食量及運動量,定期進行全面身體檢查,能有效預防低血糖。
3 結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的35例糖尿病患兒,在正確運用胰島素、飲食控制、加強運動、防止感染發(fā)生、血糖監(jiān)控等方面均得以改善。此結果顯示,只有采取形式多樣、易懂易學的宣傳教育,才能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健康教育體系,才能真正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最終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4 討論
醫(yī)院健康教育是社會發(fā)展和醫(yī)學進步的必然產物,也是醫(yī)院由單純的藥物治療服務向預防、治療、護理、康復的一體化保健服務的以“患者為中心”模式轉變的重要手段[3]。國內外糖尿病的治療均以宣傳教育為首選。對以上35例糖尿病患兒及家長,我們通過小授課、發(fā)放健康教育小手冊、宣傳欄等方式宣教,使他們認清糖尿病的性質和危害,樹立起堅持長期不懈治療糖尿病的決心。結果顯示,健康教育使患兒及家長認知行為發(fā)生改變,有良好的遵醫(yī)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自身的管理和監(jiān)控,有利于糖尿病患兒血糖穩(wěn)定,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持小兒正常生長發(fā)育。此外我們感受到,首先懂得關愛患者,平等的對待他們,取得患兒及家長的充分信任,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對于我們指導糖尿病的治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